我市生猪产业平稳发展,1-3月生猪出栏35.4万头,增速1.7%,高全省平均值0.3个百分点,增速全省排位第4位;完成两家申报省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的市级验收。加强以能繁母猪存栏为重点的核心产能调控,确保优质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正常保有量区间,保障仔猪生产,保持生猪产能稳定在合理区间。加强生猪生产形式监测,稳定生猪生产支持政策,引导养殖场顺时顺势出栏肥猪,避免过多压栏造成损失。加强重大疫病监测防控和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工作,不断提高养殖大环境的生物安全水平。继续推进规模场产能的转化提升,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6月13日至14日,雅安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召开。雅安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财力保障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聚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美,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助力特色农业发展。加大支持以雅茶集团为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2023年,安排雅茶产业发展资金3500万元,较2022年增长250%。持续落实现代农业园区激励政策,统筹安排4760万元,推动形成以茶叶、花椒、冷水鱼三个省级五星级园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五雅”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支持以揭榜挂帅为抓手,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市校合作水平。二是助力拓宽带农联结机制。2023年,安排落实惠农补贴10857.38万元,并将种粮大户补贴标准从80元/亩提高至100元/亩,在稳定种粮农民收入基础上,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2018-2022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结束后,2023年将在全市52个村中开展新一轮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省市县资金投入每村不低于150万元,较上一轮每村资金投入100万元增长50%。推动“订单农业”、“收益分成”“资产入股”“保底分红”等方式,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稳定、长期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助力打造和美乡村。继续支持推进农村户厕提升,2023年,支持在73个行政村实施农村“厕所革命...
6月是全民禁毒宣传月,按市禁毒办统一安排部署,市乡村振兴局紧紧围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营造共同抵制毒品的社会氛围。一是认真组织学习,通过党组会、干部职工大会、党支部会议等形式,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组织干部职工及家属参观雅安市禁毒主题公园,充分了解毒品的危害及全是、全省、全国近年来禁毒成效。二是积极开展宣传,于6月13日在雅安市禁毒主题公园广场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1次,深入“联包帮”大院开展禁毒宣传1次,结合工作职能向服务群众开展禁毒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5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余次,向群众宣传毒品种类和危害、禁毒的法律法规知识,引导群众自觉抵制毒品。三是高度重视定点包片工作。联合定点包片乡镇——名山区百丈镇,利用雅安市名山区人才活动周暨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开展“6.26”禁毒日主题活动,呼吁广大群众加强自我防范意识,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提高大家投身禁毒人民战争的法治意识,共同抵御涉毒风险。
石棉县多措并举,全面准确落实医疗救助各项惠民政策,切实做到“应救尽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性工作,确保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办实,不断增强农村参保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惠民效果非常明显。一是“全力抓”。全力开展因病致病返贫监测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依托四川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动态监测、主动发现、信息共享,每月5日前推送个人年度累计自付医疗费用超过雅安市上一年度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50%的人员信息给县民政、乡村振兴部门。二是“大力抓”。大力开展医疗救助对象日常动态管理工作,每月25日前推送的人员信息,及时在医保信息系统动态做好身份标识,通过“三级审核”层层把关,做到不重不漏、应增尽增、应取尽取,确保救助对象能及时享受医疗救助待遇。三是“着力抓”。着力开展“一单制”日常医疗救助工作,督促全县16家定点医疗机构每月20日前按时报送“一单制”医疗救助申请,我局通过“三级审核”层层把关,认真核查每一条申报信息,做到应助尽助,确保全面、准确、及时发放“一单制”医疗救助资金。四是“竭力抓”。竭力主动开展依申请救助工作,对因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且未纳入医疗救助保障范围的大病患者,经县民政、乡村振兴部门核查、认定,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人员1个自然年度内,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支付后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付费用超过3千元以上部分按70%予以救助,年度救助限...
汉源县作为全国六个“邮政+农民合作社”试点县之一,一直以来,汉源邮政有序推进“邮政+合作社”试点县建设各项工作,通过全面嵌入合作社18个生产环节,提供贷款、农资、农技、保险、电商培训、销售、寄递、仓配等综合服务,帮助合作社解决了三难问题,打响了汉源农特品牌,助力果农增加了收入,惠农工作、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效。一、多措并举推进惠农项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小组。在省、市公司大力支撑下,以惠农项目、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借力政府作用和影响,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邮政+农民合作社”生态圈项目领导小组,共同组织召开四川省“农民合作社+邮政”项目推进工作会,为“邮政+农民合作社”项目实施奠定基础,县委书记在“邮政+农民合作社”全国会议上作了汉源模式的经验分享。二是加强邮银协同,成立项目专班。深入乡镇、村组,先后组织召开了200余场服务项目讲解会。三是运用科技赋能,加快源头获客。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加快“中邮惠农”APP的宣传、推广,满足客户综合服务需求,从行业经营角度,依托“邮客行”采集合作社和个人客户信息。四是建立种植基地,推动产业发展。结合汉源甜樱桃、花椒、苹果重点农特产品,建立八个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并联动金大地公司提供农技、农肥、农具等技术指导一揽子专业服务,推动项目进一步落地。二、多方发力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打造优质合作社,促进产业销售。汉源邮政通过与当地合作社和企业在金融、寄递、渠道...
石棉县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通过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在农业产业发展、数字乡村发展,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发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一、强化农业科技引领一是结合石棉县农业产业,落实校县合作项目8个,稳步推进项目实施。组织合作专家团队,围绕柑橘新品种研发、黄果柑品质提升、枇杷新品种选育、枇杷示范片建设、中药材产业发展、草科鸡保种选育、蔬菜提质增效、粮油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开展合作,重点解决黄果柑品质不强、枇杷品种退化、农产品产业链不强等问题。二是围绕主导产业,选派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开展科技服务,组织科技特派员进入“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专家库,开展线上专家为民服务331次,解决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问题。三是支持科技特派员在内的农业科技人员,在广大农村宣传普及现代农业科学知识,推广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170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四是开展本区域当家品种培育与推广,加强与科研单位育种攻关联合协同,引种试种粮食、蔬菜新品种20余个,石棉县黄果柑、枇杷主导品种覆盖率80%以上,基本实现现代化、信息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模式、经营模式。二、强化数字乡村建设一是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已经完成22个5G基站建设。二是加快推进5...
2018年1月以来,汉源县档案局积极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发挥职能工作独特优势,先后马烈乡、皇木镇、九襄镇等单位和个人提供林权证和土地承包证存根630份。
2月27日,宝兴分享自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宝兴县五龙乡举办枇杷有机种植示范启动会,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率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工作人员参会,并深入了解五龙乡枇杷产业种植情况。县农业农村局一行3人,通过实地查看、座谈等形式,了解了五龙乡枇杷种植品种、规模、产销等情况,以及村民发展有机枇杷种植的意愿和建议。在充分肯定五龙乡枇杷产业的发展后,针对有机枇杷产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做好基础调研,加强规划,加快推进基地建设,有计划地扩大枇杷种植规模;二是严格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种植,注重管理,加强培训,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开展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促进枇杷种植早日形成效益;三是不断总结枇杷种、产、管、销等方面的经验,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确保助力农户增收,逐步脱贫致富;四是要形成合力,通过政府推动、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实现枇杷产业的健康成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9月27日,由省教育厅、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指导,四川教育报刊社、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发起组建的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成立大会在广汉市举行。会上举行了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成立揭牌仪式,公布首批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学校名单,并为联盟专家颁发聘书和联盟成员学校授牌。会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赵振铣表示,对乡村来说,学校既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文化的功能,更为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今年,“乡村教育圆梦活动”新增了不少惠及全川乡村师生的公益项目,组建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就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强表示,“文轩教育‘太阳星公益行动’乡村教育圆梦活动”发展近6年以来,组委会在不断反思,如何能够更加精准有效的聚集并投放教育资源来帮扶四川农村教育。“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的成立便是其尝试的一种新的方式。联盟专家组代表,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汤勇说:“16所乡村学校就像16颗种子,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换来四川乡村教育的百花满园,为四川乡村教育的振兴形成示范,为四川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让我们点燃新的希望和梦想...
近年来,天全县司法局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为脱贫攻坚和县城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成就。 按照天全县乡村振兴的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四举措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大力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实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三定一免”工作制度。为全县15个乡镇及村(社区)指定法律顾问,并悬挂法律便民服务牌,切实发挥法律顾问的咨询和法律宣传与培训等作用,通过法律顾问为困难群众接受咨询,免费解答法律疑惑,提供法律意见等服务,解决涉法难题。依托村(社区)法律顾问,结合农村农民实际,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农村营造尊崇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法律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网格员力量作用,走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普及法律知识,把法律送到千家万户,着力解决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难题。积极推动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对创建成功的市法治示范乡镇和市级学法用法示范机关进行动态管理。把法治培训纳入村(社区)“两委”成员教育培训基本项目,创新和丰富新农村法治文化产品,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法治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发放法治宣传手册、资料,普法手提袋,雨伞等物品提高群众对普法的接受度。 二是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两办”下发的《关于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推动专项资金向基层倾斜,突出抓好乡镇、村(社区)实体平台建设。目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