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公开 乐英乡幸福村驻村工作队深入茶地帮助群众摘茶

    9月18日,幸福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田仁智秉持“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朴实理念,怀揣对农村事业的无限热爱,主动融入农村,扑下身子沉到群众中间去,主动帮助群众采摘茶叶,带着真诚的态度向群众学习,牢牢把握“云山云茶,乐在乐英”的发展理念,掌握特色茶产业“第一手”资料。他说,“要在走街串巷中记下一张张面孔,用笔写下一声声诉求,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充分发挥自身才干”。 “村情村貌要问乡贤父老,矛盾纠葛常现茶余饭后”。作为扎根基层的驻村工作队,只有放下架子走进群众,俯下身子帮助群众,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摸实情、干实事、求实绩,才能因地制宜,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带领群众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前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http://www.tqx.gov.cn/gongkai/show/a2cb3195a40cb1e04ddd468d2124fc0a.html 2023-09-19

  • 政务信息 勇扛川茶振兴重责 奏响“三茶”雅安篇章 ——我市“三茶统筹”发展工作综述

    两千多年来,蒙顶五峰之间的茶树,好似春之信使。春刚到,嫩芽发,茶人忙,继而茶香天下。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成为茶树生长的沃土;两千多年不曾断绝过的茶史,让蒙顶山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一座高塔;从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蒙顶山茶制作技艺,到飞速发展的茶科技,“三茶统筹”的雅安篇章,从这里开始书写。千年茶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公元前53年,蒙山县(今名山区)人吴理真在蒙顶山之巅的五峰之间驯化野生茶树,种下7株茶树。蒙顶山,是世界上最早文字记载的人工种茶的地方。茶叶史上,唐代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时代。大国风范、国泰民安。茶叶种植业迅速发展:“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给衣食,供赋役,悉恃祁之茗”,茶叶商品化成为农产物中唯一典型,初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为贡茶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朝廷选择茶叶品质优异的州定额纳贡。有常州阳羡茶,湖州顾渚紫笋茶;睦州鸠坑茶;舒州天柱茶;宣州雅山茶;饶州浮梁茶;溪州灵溪茶;岳州邕州含膏;峡州碧涧茶;荆州团黄茶;雅州蒙顶茶;福州方山露芽等20多州的名优茶。雅州蒙山茶号称第一,名曰“仙茶”。这在《四川通志》中亦有记载:自唐朝起,蒙山茶因其品质优异,即列为贡茶,专供皇帝祭天祀太庙之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琴茶》中,对蒙山茶赞不绝口——“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宋大家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梅尧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茶为饮,亦为桥。据史料记载,唐...

    雅安日报 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7e46d4bc-ed2d-4790-9c2c-d0df145099ac.html 2024-03-27

  • 政务公开 中茶协专家到省茶检中心指导标准制订工作

    近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于英杰到四川省茶检中心指导《雅安藏茶》标准制订工作,雅安市质监局副局长李波、标准化科负责人陪同。 于英杰认真查看了茶叶检验环境设施、仪器设备,询问了技术团队情况,对省茶检中心的技术能力做了充分肯定。 在标准制订座谈会上,于英杰对《雅安藏茶》标准草案中涉及的标准引用、参数设定、技术要求、名词解释等内容提出了指导意见。《雅安藏茶》标准起草小组成员就样品的检测、标准草案的撰写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咨询。 座谈会上,李波要求省茶检中心要按照项目要求,把握好时间节点,做好数据采集工作。要严格按专家的指导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完善,按时上报送审稿,争取尽早通过专家组审查。 《雅安藏茶》标准制订项目于2014年7月25日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立项,预计将于2015年5月完成数据采集、草案制定和送审工作。

    市质监局 https://www.yaan.gov.cn/gongkai/show/20150318142336-755237-00-000.html 2015-03-18

  • 政务公开 静修茶心 习茶育人 做茶文化的小小传承者

    为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名山区前进镇中心小学常态开展茶艺茶技培训,积极发掘其中德育元素,营造文明校园氛围。 在前进镇中心小学布置雅致的茶艺室内,专职老师正带着学生们研习“天风十二品”茶艺。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从温杯洁具、置茶闻香到观茶敬茶,一招一式尽显优雅,大家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知茶史、学茶艺、明茶礼、悟茶道。而在小礼堂中,学习传统茶技“龙行十八式”的同学们也格外认真,提壶把盏翻转腾挪,“蛟龙出海”“飞龙在天”……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每招每式都比划的有板有眼。 前进镇中心小学积极开展“茶文化进校园”活动已有一年时间,该校聘请专业教师执教,置办茶艺茶技室和教学所需茶具,利用学生课后时间辅导,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法授课,引导学生们认识了解名山独特的茶文化,树立“知茶性、明茶理、爱家乡”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与德育、美育、劳育有机结合起来的传统文化茶技茶艺课程,让校园文明氛围更加浓厚。

    http://www.scms.gov.cn/gongkai/show/0fa30397fae2442a2ffc03d39a047250.html 2022-11-10

  • 政务信息 名山县第一批星级“茶家乐”和“茶家小院”通过检查验收。

    雅安市名山县政府办 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032806f3-2b35-4864-b713-315255e5cc48.html 2009-08-04

  • 政务公开 川台《吃八方》走进名山拍摄茶旅游和茶美食

    日前,四川电视台《吃八方》栏目摄制组走进茶祖故里名山,对名山以茶为主的乡村旅游和美食进行了专题拍摄。摄制组在百丈镇拍摄了高华松一家采茶、手工制茶、茶室品茶的节目;在双河乡骑龙村拍摄了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春光,在该村茶家乐——骑龙人家拍摄以茶为主的美食茶香肘子、茶香猪、茶叶煎蛋等特色茶餐;在蒙顶山景区拍摄了全茶宴。 《吃八方》栏目一直是四川观众朋友最喜爱收看的美食栏目,收视率一直领先于其他同类美食节目。节目主要是以搜索四川各地的美食介绍给各位观众。有兰妹,小妖精、刘帆、亚琼等四川电视台知名美食主持人联袂主持,语言诙谐幽默,介绍美食令人垂涎欲滴。四川的餐饮业都以能上《吃八方》栏目而自豪。 此次拍摄正值第十一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也是名山区实施茶旅结合,实施百里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4335”项目,加快茶产业升级转型之际,该栏目走进名山拍摄,制作节目,进行播放,向观众推荐,将有利于加快名山茶文化休闲和体验观光旅游的发展。

    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http://www.scms.gov.cn/gongkai/show/20191008123456-056582-00-000.html 2015-03-19

  • 政务信息 茶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雅安市名山区是四川省布局的30个茶叶重点县之一,紧紧围绕“以茶为本、文化为魂、茶旅融合、生态康养、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以“茶”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做强优势产业筑牢根基。2022年底,名山区茶园面积39.2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7万亩),农民人均茶园面积2.1亩,居全国第一。90%以上农户种茶,75%的人口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入选“2022年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构建“1+1+N”茶叶流通销售体系,建成全国唯一的茶叶类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蒙顶山茶叶交易所、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蒙顶山世界茶都干茶交易市场和线上线下若干销售平台,茶业发展综合实力强劲,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二是传承五茶文化焕发活力。实施茶文化遗产“理论+实体”双保护,精心打造一台茶文化精品节目,出版一套蒙顶山茶文化丛书,培育一批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构建以“五茶文化”为内核的蒙顶山茶文化系统,获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投资10亿余元,完成全国唯一遗存的“茶马互市”官衙茶马司遗址提升打造,建成全国第一个茶史博物馆——蒙顶山茶史博物馆,恢复提升千年茶马古道,让千年文脉再放异彩。抢抓“一带一路...

    市乡村振兴局 https://nyncj.yaan.gov.cn/xinwen/show/474835ed4711d6f34f9a2a689fc29135.html 2023-04-23

  • 政务信息 多种措施并举 茶杆“变废为宝”

    按照省、市、区出台的秸秆禁烧政策,名山区以“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污一条河”为总体目标,在各乡镇加大宣传与巡查暗访力度,严防严控秸秆焚烧行为。目前正值三秋时节,据统计每亩投产茶园全部改种可直接产生5吨茶树枝梗。为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工作,遏制秸秆焚烧,发展绿色农业。我区黑竹镇政府成立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并引进专业秸秆粉碎机,对当地改种改植后废弃的茶树枝梗进行一一粉碎,其粉碎的茶树枝梗直接用于覆盖还田,此举不仅减少田间杂草生长,水分散失,保水保肥,还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耕地质量。另外,黑竹镇政府考虑到全镇茶园种植面积大,每年改种改植面积多,粉碎的茶杆太多,直接覆盖腐熟还田速度太慢。因此,积极探索与本镇大型养殖场——时昌养鸡合作社共同合作,将茶树秸秆和鸡禽粪便堆沤腐熟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为茶树枝梗寻找新的出路,变“废为宝”。

    雅安市农业局 https://nyncj.yaan.gov.cn/xinwen/show/7ebe917a-524f-475e-90f3-31a2293ec734.html 2018-09-28

  • 政务信息 多种措施并举 茶杆“变废为宝”

    按照省、市、区出台的秸秆禁烧政策,我区以“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污一条河”为总体目标,在各乡镇加大宣传与巡查暗访力度,严防严控秸秆焚烧行为。目前正值三秋时节,据统计每亩投产茶园全部改种可直接产生5吨茶树枝梗。为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工作,遏制秸秆焚烧,发展绿色农业。我区黑竹镇政府成立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并引进专业秸秆粉碎机,对当地改种改植后废弃的茶树枝梗进行一一粉碎,其粉碎的茶树枝梗直接用于覆盖还田,此举不仅减少田间杂草生长,水分散失,保水保肥,还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耕地质量。另外,黑竹镇政府考虑到全镇茶园种植面积大,每年改种改植面积多,粉碎的茶杆太多,直接覆盖腐熟还田速度太慢。因此,积极探索与本镇大型养殖场——时昌养鸡合作社共同合作,将茶树秸秆和鸡禽粪便堆沤腐熟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为茶树枝梗寻找新的出路,变“废为宝”。

    市环保局 /xinwen/show/f2bc9db5-0e98-4ead-91ad-43bacce3fe3c.html 2018-10-01

  • 政务信息 枇杷茶的守护与传承

    枇杷茶的守护与传承 茶房上属于荥经县新添镇太阳村7组,海拔1100米,这里草木葱郁,空气清新。茶房上的地名不知起于何时,但绝对是因茶而名。过去这里的枇杷茶老树特别多,现在尚存约40株,大的有碗口粗,这样的老茶树,要二三百年的时间才能长成。所以,这里植茶、制茶的历史是很久的。因为这些老茶树属于乔木型,叶如枇杷叶,人们就形象地称之为枇杷茶。1942年,重庆北碚建国书店发行的钟毓著的《西康茶业》一书中,说有枇杷茶、大叶枇杷茶、圆叶枇杷茶。来到茶房上,荥经枇杷茶的守护者石华芳,讲述了他与荥经枇杷茶的一世情怀。位于荥经县新添镇太阳村的枇杷茶树20 世纪70 年代,石华芳采摘枇杷茶的情景基地标牌缘起先祖买下老茶园清朝道光年间,石华芳的先祖买下了茶房上的一大片地,地里有很多老茶树,这种茶树主干高,叶子大,出芽早,人们谓之枇杷茶。依靠这些老茶树的产出,一两年的时间,石家就收回了买地的投入。到了民国时期,因种粮食的需要,林地面积不断减少,荥经新植茶园以老川茶为主,枇杷茶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30厘米左右胸径的老枇杷茶树仅余100余株。1950年,荥经倡导大力发展茶业生产,作为传统的南路边茶产区,茶叶作为重要的农副业,又重新发展起来,只是老枇杷茶树已不多。茶房上的枇杷茶被作为珍稀物种,也引来了一些大学、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人员在此开展研究。1956年,雅安专区第三茶场在荥经县塔子山建成,是全省七个农垦茶场之一。太阳村...

    雅安日报 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3e60630c-7aa3-44d1-b75a-0f0f5c640dd2.html 2022-08-20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