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汇报 自创卫工作启动实施以来,汉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立足职能职责,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食品行业“五小”监管模式,有序推进“小餐饮”规范整治,兼顾日常工作与创卫工作相结合,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层层落实”的原则,扎实开展创卫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城内食品药品行业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县城内共有药店41家,食品经营户651家,其中:餐饮店297家,流通店294家,小作坊59家,生产企业1家。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进度 (一)加强领导,制订方案,落实责任。 我局高度重视创卫工作,把创卫工作列为2015年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四品一械”监管。派分管领导带队赴珙县考察学习创卫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局内成立创卫办,加强综合协调,上传下达,信息报送和资料归档等工作;印发创卫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创卫工作时间进度表,倒排工期,举全局之力,全员参与,全力推进。 (二)明确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推进。 按照责任分工,我局承担的创卫工作是食品安全方面的十项任务,但归纳起来主要是校园周边小食店管理、“小餐饮”行业规范整治和食品经营户持证、亮证经营等3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1. 关于加强学校周边小食店管理、清理...
一是围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创新开展“具体工作项目化、具体项目精准化”管理模式,加大康复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救助体系,使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残疾儿童抢救性工作。宣传组织0-6周岁残疾儿童到省康医院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组织智力、孤独症、脑瘫等残疾儿童在协议定点医院进行免费康复训练。贫困精神残疾人康复救助全覆盖。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88名精神残疾人发放服药补贴。完善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救助工作。积极加大与省康复医院、雅职院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合作,机构内具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偏瘫、脑瘫、截瘫、认知知觉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训练项目。同时为全县贫困残疾人适配轮椅、助行器、盲杖、拐杖等各类辅助器具。 二是加强对韧性城市创建的宣传。鼓励、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社会团体、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建设救援队伍参加应急救援行动。鼓励各类专业人才加入应急志愿者队伍,持续提升应急管理的社会化水平。推进韧性城市创建及安全应急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增强社会公众特别是残疾群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提升公众的协同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雅安日报讯 为进一步推进雅安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昨(9)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城管执法局)召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再动员暨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承诺践诺大会。市城管执法局相关人员结合“实现伟大中国梦,谱写和谐城管新篇章”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按照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有关市容市貌管理工作要求,就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期间中心城区“五乱”治理工作作出郑重承诺。 市城管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谭昌明代表市城管执法支队作承诺。 首先,在8月30日前取缔和规范中心城区违规摆设摊点,对主要街道巷口的45处摊点进行规范,制作便民服务车取缔现有摊点,拆除在巷口搭建影响消防安全的雨棚等物品;对中心城区夜间烧烤摊点进行规范管理,重点是对市区新康路、解放路、南一路、绿洲路等路段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出行的烧烤摊点实施取缔或规范;对沿江两岸占道经营茶铺进行划线经营,签订承诺书,收取保证金和垃圾清运费,规范经营;对市区苍坪路农贸市场、创业商城等市场出入口及周边路段的跨门占道经营现象进行查处,按照游商入市、坐商入店原则进行管理。 其次,在6月30日前规范非机动车的停放。市住建局开挖绿化带增设非机动车位建设工作完成后,根据中心城区实际,严格管理非机动车辆停放,主干道杜绝乱停乱放现象,次街道达到规范管理、有序停放的要求。 第三,7月30日前规范店招店牌和户外广告的管理。按照中心城区内广告设置总体规划要求,根据《四...
一是开展法制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培训内容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村(居)委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 规知识及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为主,目前,已开办培训班1期,受训达90人;二是建立社区法律联系人制度,及时化解矛盾,提供咨询。从县司法部门、律师事务所、法律服 务所等机构选配了一批具有较强法律知识素养的业务骨干到全县各个社区担任法律进社区联系人,定期到联系点开展工作,目前,六个社区都配备了法律联系人,每月三次进入社 区现场办公;三是深入开展五警进社区活动,创造良好治安环境。实行五警整体联动,轮流进入社区开展治安巡逻、排查治安隐患、掌握流动人口、外来人员的基本情况等工 作,保障社区安全、稳定;四是每个社区建立工作台帐,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收集信息,了解社区状况、法律联系人动向、工作开展情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对症下 药,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五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群众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定点宣传、广场文艺、知识竞赛、电视播音等方式深入广泛开展了宣传教育。目前,已 发放各类资料500余份,接待咨询80余人次,受教育面达1.5万人次。
我市创造和维护着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提升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这是我市于去年9月召开的市第三次党代会,立足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这一战略提出的又一目标 。 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公共基础设施、公共秩序、公共服务、公共卫生,再到公共场所道德、党风、政风、民风等方方面面,可谓包罗万象。至此,雅安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道路注定将充满更多的挑战。 目标 《雅安市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围绕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引领生态文明,创建四川省文明城市,切实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声音 市文明办: 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部署之一。建设一个整洁、优美、有序、和谐、文明的城市,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省市为目标,五年后的今天,雅安将力争在公民道德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持续发展、公共文明指数得到切实提高、乡村少年宫发挥更为广泛的文明教育作用、让志愿服务成为市民的一种自觉心态等多个方面,实现雅安文明建设的大丰收,为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目标的最终实现,打下更为坚实的精神文明基础。 亮点 文明教育引导文明创建 建设和依托全市各级文明市民学校,发挥好社科论坛讲座和报社、电视台、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理念以及传统...
石棉县以“全国粮食高产活动年”和全省“66422”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马铃薯高产示范创建活动,调进中熟品种脱毒种薯坝薯10号82.5吨,种植高产示范区500亩。近日,经市农业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测产验收结果显示:石棉县今年实施的500亩马铃薯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鲜薯2030公斤,比全县大面积亩增产650 公斤,增幅47%。此举为石棉县来年脱毒马铃薯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的示范依据。(审签领导:王琳)
2月14日,雨城区卫生局组织医政科、区卫生监督大队相关工作人员对雨城区临时性医疗废物处置点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查。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该临时医疗废物处置点认真贯彻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和个人安全防护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同时,针对此次检查中发现的焚烧残余物处置的问题,区卫生执法监督人员当场制发了卫生监督意见书,并责令立即整改,强调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焚烧制度》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医疗废物流失和泄漏,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接收、转运、贮存、焚烧处置、清洗消毒等工作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审签领导:万雅平)
对新创建为国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主体,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300万元、100万元。
对新创建为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主体,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300万元、100万元。
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落实创建计划,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创建领导干部,在村民中掀起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文明人的热潮,利用有关会议和宣传栏创建文明村的重大意义和任务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村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创建工作宣传到家喻户晓。明确创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围绕经济工作抓好创建工作,做到人人懂创建,人人重视创建,人人参与创建,形成创建氛围,树立创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