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记者从雨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由于该区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种植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加之受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雨城区耕地出现不同程度撂荒现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为盘活撂荒耕地,雨城区不断探索撂荒地的发展新路子,通过专项整治、分类施策、引导集体经济资源整合等举措,不断推动撂荒耕地整治攻坚行动,逐步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扎实部署,把好撂荒地治理“总方向”。雨城区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研究制定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作为撂荒地整治的纲领性文件。成立区、镇两级撂荒地整治工作专班,确定“镇—村—组”三级网格员分片包段,形成区级主推、镇街落实、村组摸排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实现撂荒地清理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以组为单位,动员农户、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多方支持参与,一户一户查、一块一块查,对每块撂荒地的承包关系、位置、面积、撂荒时间、土地情况等信息进行标识。“对排查出来的撂荒地建立专项台账,专人管理,确保一田一策、限时整改,做到复耕一块、种植一块、销号一块。”雨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全区清理排查撂荒耕地121.68亩,其中农户承包耕地撂荒11.68亩,工商大户流转未用撂荒11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复耕72亩,完成59.17%。广泛宣传,吹响撂荒地整治“集结号”。通过会议、广播、微信群、印发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惠农政策、治理撂荒耕地...
6月1日上午,县人社局副局长范春林来到仁义镇云顶村开展乡村振兴对接工作。在云顶村村委会,范春林同志与村干部现场座谈交流,了解村里现阶段和未来发展规划需求,谋划云顶村未来发展方向。范春林同志表示要准确把握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形势新任务,要继续凝聚人社局力量,加强驻村帮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继续做好驻村帮扶各项工作。近年来,县人社局紧扣“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工作主线,围绕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发挥职能优势,以创业就业、社会保障、招才引智工作为抓手,不断夯实民生基础。落实系列政策,优化社会保障服务,奋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城乡就业局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持续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6月3日,宝兴县乡村振兴局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宝兴县脱贫攻坚历史使命圆满完成后,又全面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危疆泽,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张思敏,县政府副县长杨现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编办主任、县公务员局局长余昌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忠参加揭牌仪式。挂牌仪式上,县政府副县长杨现康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乡村振兴局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杨现康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征程再启,乡村振兴局务必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位政治任务,要立足新定位、履行新职责、贯彻新要求,提升乡村振兴本领,巩固好、传承好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好经验、好作风,聚焦主阵地、投身主战场,以实际行动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月14日,雅安市农业农村局机关第三支部组织党员前往汉源县宜东镇花椒基地,与四川五丰黎红有限公司一支部开展送椒苗、送技术共建活动。活动过程中,党员专家同种植户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演示,就种植户当前遇到的花椒树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讲解。通过现场培训椒树修剪,椒苗栽培、施肥,科学田间管理等内容,形象直观地解决生产难题。种植户纷纷表示学习并掌握了更多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有信心让椒树发挥更大效益。随后,共建支部开展了椒苗种植活动,并向种植户发放了2万株椒苗。最后,局机关党委书记刘毅刚表示:此次活动把田间课堂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真真切切把农业技术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进一步增强了种植户科学种植的积极性。下一步,支部党员要继续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全面助力农业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雅安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农业领域融资慢、融资难、高风险等问题,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运行机制,创新优化“政银担”合作模式,推动农业融资再提速、支农效应再扩大、风险防控更有力,助力财政“小资金”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一、以“财金惠农机制”为抓手,激活财政支农“新引擎”牢牢把握财政支农工作的出发点,充分发挥政府支农政策的导向功能,大力推动风险补偿金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提高财金互动惠农机制服务质效。一是建立项目推荐限时办结制。为优化风险补偿金贷款推荐流程,采取逆向思维,将原逐笔出具《项目推荐函》模式调整为项目备案清单制,仅对不予备案项目出具书面意见,备案制将全市各县(区)政府推荐时间缩短80%以上,所有新增项目推荐时限均控制在5个工作日内,确保满足农业生产资金量大、时效性高的需求。二是建立风险提示和熔断机制。设定合作银行风险补偿金贷款逾期率阈值,进一步明确风险容忍度,由农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市农业农村局)对逾期率达到3%的合作银行发出提示函进行风险提示,对逾期率达到5%的合作银行发出熔断通知书予以熔断,切实压实银行尽职调查责任。三是建立风险补偿金补充机制。约定风险补偿金余额低于“政担”合作项目在保余额的10%或风险补偿金代偿金额超过县(区)自筹部分风险补偿金余额时,各县(区)须及时足额补充缴存风险补偿金,以确保“政银担”协同惠农机制持续发挥撬动金融资本、引...
今年4月是第34个爱国卫生月。市乡村振兴局以“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为活动主题组织全市乡村振兴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爱国卫生月活动。一是强化组织。制定印发《雅安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的通知》,明确了活动主题、内容、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二是强化宣传。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公示栏、微信微博新媒体等方式积极向干部职工及农村群众宣传爱国卫生,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让低碳环保生活走进千家万户。三是强化落实。一方面,组织开展机关卫生大扫除1次,督促干部职工做好办公室场所清洁卫生及个人清洁卫生。另一方面,结合疫情防控,开展“联包帮”大院卫生大扫除1次,安排党员20余人次协助“联包帮”大院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同时,组织各县(区)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8次,针对农村卫生死角进行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整治,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集中清理水域漂浮物和河岸垃圾,突出清理房前屋后乱堆杂物、积存垃圾、散落垃圾,全面清理村道沿线塑料袋等白色垃圾。
“9·5”泸定地震发生后,市乡村振兴局高度重视,赓即启动《雅安市乡村振兴局防灾减灾预案》,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投身抗震救灾务期工作中。一是强化领导快行动。第一时间启动《雅安市乡村振兴局防灾减灾预案》,成立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全局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泸定地震抢险救援领导小组,构建起领导小组+专项工作组的“1+5”组织领导框架,由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赴石棉、汉源、天全、荥经县实地察看灾情,指导县(区)乡村振兴局按照县(区)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开展救灾工作。二是身先士卒助救援。充分发挥领导头雁作用,严格落实《关于做好雅安市“9.5”6.8级地震极重灾村市、县领导包保工作的通知》要求,局长谭林带队赴新民乡按照包保工作安排,围绕抗震救灾具体工作任务,开展抢险救援、过渡安置、安全稳定以及灾后重建谋划工作。截至9月11日,指导、协助新民乡农乡村安置人员190户568人次,安装发放帐篷120顶、安装床110张,发放棉被260床;大米350斤、方便面400件、矿泉水300件、面包60件、牛奶80件、蔬菜2000斤,实现了受灾群众“安得下、稳得住、能满意”。协调专业房屋鉴定力量9人,入户鉴定农房155户,拆除12户农户危房。完成清仓见底工作回头看。完成过渡意愿收集,对80户受灾群众征询重建意愿,继续宣传动员红黄标户启动重建。同时仔细摸排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受灾情况,开辟绿色通道,对受灾严...
9月15日,市乡村振兴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常委会第33次(扩大)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要求,一是抓好学习贯彻。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常委会第33次(扩大)会议精神,主动思考谋划抗震救灾工作举措,在贯彻落实上再细化、再深化。二是落实包保工作。在前期全力做好抢险救援的基础上,要持续抓好包保工作,按照要求,做好包保干部轮换工作,确保包保工作不断档。三是及时收集民意。持续派驻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过渡安置政策宣传,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相关意见建议和相关诉求,立足实际,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10月1日,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林前往石棉县新民乡农乡村开展包保工作,并协调爱心企业成都五洲智库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向“9·5”泸定6.8级地震重灾乡新民乡农乡村及石棉县乡村振兴局捐赠一批办公物资。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林、石棉县政协副主席鲁琼、捐赠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了捐赠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