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养殖了545亩的小龙虾,平均每亩产量560斤左右。5月早虾收完后再种上水稻,平均每亩水稻产量约1000斤,可实现‘一水两用、稻虾双收’。”四川荣县长山镇德胜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文君边聊边忙着收笼、倒虾……连日来,同样忙碌的还有荣县的水产专家们,他们在养殖场查看小龙虾长势、了解市场行情、开展技术指导。“川南地区凭借冬季无冻土、春季无严寒的气候优势,使小龙虾能早于湖北等主产区近两个月错峰上市,价格优势明显,销售时间从每年的2月初持续到7月,这期间专家服务团不定期就小龙虾疾病防治等开展技术指导。”荣县养殖业中心水产站站长阳彦林说,去年全县小龙虾产量约8300吨。近年来,为加快川南早虾产业集群建设,四川多地探索出“稻虾共作”新路径,大力推进稻虾产业扩面提质,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粮经复合新模式,早虾产业已成为促进群众增收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助力实现稳粮增收。5月17日,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的稻虾养殖基地里,工人们忙着把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分拣、包装。兴文县虾多乐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红利高兴地说:“川南早虾供不应求,今年2月以来,大虾批发价格最高时超过100元每斤,中虾批发价格也超过60元每斤,接到了大量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订单。”目前,兴文县累计发展稻虾养殖面积约6.7万亩,年产量约4500吨,其中大量小龙虾都是通过空运对外销售。为了解决运输难题,宜宾市早虾产业联...
工人们正在细心挑选甜樱桃本报讯 5月23日,在雅安邮政汉源甜樱桃基地——汉源县山里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中,一场由中国邮政雅安市分公司主办的“乡村振兴 樱味邮你”直播间内,主播将汉源甜樱桃、花椒啤酒等汉源特色农产品娓娓道来。“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甜樱桃之乡”“汉源甜樱桃一口爆浆,鲜甜脆爽”……直播间内,主播热情地向大家推荐着汉源一张张特色农产品名片。主播与粉丝积极互动,并设置抽奖环节,为粉丝发放福利。“这个樱桃上周吃了,好甜哦”“准备买十单送人”……专业团队加上优惠力度,直播间人气迅速增温,直播4个小时,订单纷至沓来。据统计,4小时的直播,雅安及全省农特产品180余款共销售13376单,累计观看人数104.83万人,销售额达74.47万元,其中销售甜樱桃45.07万元。而在直播间一旁,白色的套袋甜樱桃堆了很多,工人们忙着将一个个樱桃袋拆开,确认樱桃品质之后再整齐地放进泡沫箱。挑选、装箱、打包……直播间外也是一片热火朝天。“五千多公斤的甜樱桃将通过邮政极速鲜EMS,全程冷链运输,在未来48小时内抵达各地客户手中,保证樱桃从枝头到手头的新鲜滋味。”雅安市邮政分公司渠道平台部副经理李若杭介绍,从线上直播带货,到线下物流运输,雅安邮政既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也尽力保障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近年来,雅安邮政倾力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高效物流体系,并积极与交通、商务、农业农村、邮政管理部门等合作,牵头...
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3月20日,记者从石棉县委中心组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专题会议上获悉,石棉县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以“龙头”景区带动、产业为支撑,改革创新,大力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游玩、创业,促进农村发展,让群众安于农村、乐于农村。按照会议要求,石棉县将继续开展增收产业再造行动,筑牢富民奔康根基,按照“精、美、特”要求,继续抓好“庭院经济”,在农业营销上做文章;开展现代农业培育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出行安全便捷、灌溉方便、饮水安全;开展人居环境改造提升行动,全面改善乡村风貌。为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石棉县将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为把石棉建设成为成都平原全面小康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黄伟
县道整洁宽敞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动脉,也是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名山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区,自2016年以来,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将“四好农村公路”创建与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公路“舒经活络”功能,围绕“以茶业为引擎,旅游和康养双轮驱动,工业为持续动力”的定位,力求把名山建设成宜居宜游宜养宜商的“中国茶都”。截至2017年10月,全区农村公路共计696.963公里。乡镇、建制村通公路比例均达100%,县道、乡道、村道路面硬化指数均达100%,便捷的客运不仅通达了所有乡镇,更进一步延伸到184个建制村。交通圈拓展城市圈 全力拉动发展振兴初冬季节,名山区的大地上依旧呈现出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美丽景象, 穿境而过的成康铁路正在加快推进建设……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赖于广大交通建设者锲而不舍的奋斗。近年来,名山区按照“以交通圈拓展城市圈”、“以交通网带动要素网”、“以交通线提升旅游线”的思路,加大公路资金投入力度,狠抓开放合作平台和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整合存量资金,统筹抓好村级公路建设。投入约3.5个亿提升改造农村公路317.6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2座,形成覆盖全区“三纵六横”的交通网络,有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皇茶大道、茶都大道等城市骨干道路的通车,构建起更加健全的城市道路交通骨架系统;依托交通网络的建设,统筹推进水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等生产要素网络建设,惠及2...
本报讯为充分发挥专家智力作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近日,市人社局邀请四川农业大学吕秀兰、张莉、王燕3名农业专家,组团赴名山区、汉源县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巡诊把脉。专家组首先深入名山区蒙阳街道双田村,实地走访了该村的迷迭香种植户,针对种植户反映套种出现的新问题,专家组给予了科学指导。随后,专家组前往汉源县清溪镇,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为当地贝母、大樱桃等种植存在的问题开出良方。通过专家巡诊把脉,进一步提振创业人员干事创业的信心,大家纷纷表示将坚持奋进,继续以饱满的热情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更多贡献。近年来,市人社局高度重视专家智力服务地方经济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引智、配才”,大力推动雅安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市人社局将继续以开展“转、树、作、抓”专项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加强专家智力工作力度,为我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和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和智力保障。记者 郑瑶
科技特派员丁春邦(左一)与种植户刘远林进行交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农业科技,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市校合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给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现场科技赋能带领农民产业致富12月1日,名山区茅河镇香水村,前一晚下了雨,地里的泥土变得很黏鞋。“丁老师,你们要到了吗?我已经到基地了。”当天8时30分,名山区联香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远林来到基地路边,等待科技特派员丁春邦到来。虽然科技特派员对他的基地已经“熟门熟路”,但刘远林还是习惯早点来等着。几分钟后,一辆车缓缓停在刘远林面前。“老刘,这几天油茶怎么样啊?”刚下车,丁春邦就和刘远林交流起来,两人一前一后往基地里面走去。“11月份结束了,油茶花基本开过了,你们要注意坐果的情况哦!”“你看,不同品种的长势和开花坐果情况是不一样的,要注意观察并做好记录。”“今年的炎热天气对油茶产量影响大吗?”……在基地,两人一边交流一边观察油茶树,丁春邦还时不时指出,一些油茶树该进行修枝了,并对冬季施肥提出了建议。“我们先把鞋上的泥巴弄一下,然后去看看茶园套种油茶复合种植模式。”在基地的另一边...
□王立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从国内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农业是基础、是支撑,更体现强国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成色。只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需求以及对乡村文化与绿水青山生态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从全球看,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有强大农业作支撑。要改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链条较短、综合效益不高局面,必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利时机,不断缩小在核心种源、关键装备等领域的差距,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五个振兴”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青年群体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着“蓄水池”的关键作用,没有青年参与的乡村振兴将缺乏生机活力。市政协委员、共青团汉源县委书记王霞认为,当前,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青年大量外流,乡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吸引青年、留住青年、扶持青年,激活青年群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她建议,要激活青年群体参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建议由农业农村和人社部门牵头,对汉源县青年人才储备和回乡意愿进行精准分析摸排,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和动员;全面落实支持农业发展、产业创新等优惠扶持政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组织返乡创业青年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农贸交易会,打造乡村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规范打造“汉源红”农业品牌。完善青年创业贷款服务。加大共青团“蜀青振兴贷”和人社局创业扶持金融政策实施力度,开设返乡创业青年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在做好金融风险控制的基础上,优化创业担保贷款办理流程、担保方式、还款期限。培育好青年乡村服务人才。建立共青团牵头、高等院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好青年新农人培养体系,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建议实施“乡村青年工匠计划”,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实施“好青年新...
本报讯为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各类重点群体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近日,名山区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就业帮扶工作会。会上,名山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从稳定外出务工规模、支持就地就近就业等方面,对该区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细则》进行了政策解读,帮助各镇(街道)正确理解政策、把握政策和运用政策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就业工作推进乡村振兴。为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保就业的作用,积极做好2022年就业帮扶工作,会议就今年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进行了安排,要求各镇(街道)在精准掌握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状况及现有就业帮扶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严格按年度开发计划本着实际需要的原则选聘人员,切实满足乡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要按照“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积极实施符合乡村特点和工作实际的公益性岗位管理模式,强化乡村公益性岗位的管理,杜绝人岗不符等现象发生,切实提高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的质效。会议明确,要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帮扶工作对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以思想自觉促进行动主动,促进工作开展。要学懂弄通就业帮扶政策,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夯实就业帮扶工作举措,做实就业帮扶。要筑牢就业资金安全底线,加强岗位开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