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茶集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对“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扎实推动各项“三农”工作落实落地,以产业助农、数字兴农、品牌强农为抓手,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产业助农,拓展助力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整治撂荒地”号召,挖掘撂荒地产能潜力,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助力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一是盘活闲置资产,挖掘增长潜力。与上里镇政府、七家村两委多次沟通磋商,成功将该村360亩撂荒地统一流转,分类种植多种农作物,有效解决土地撂荒及资产闲置问题,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拓出新空间,有效激发“沉睡”资产的潜力。二是特色草莓产业带动村企双向奔“富”。坚持宜粮则粮,宜特则特的发展思路,在上里镇建设草莓基地,带动当地村民就业2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达5000元,村集体年增收40万元,形成公司有效益、集体有收益、农民有实益的共赢格局。三是以“茶”为核心探索茶旅融合新路径,加快构建茶产业、茶旅游和茶文化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推动雅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集团下属公司皇茶公司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园项目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以上,研学团队约3万人次,吸纳农村劳动力200人以上,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数字兴农,推动构建乡村治理数字应用。全力推动实施全域数...
名山茶园一隅 名山融媒供图2004年9月19日,是个平凡普通的日子,但在雅安人民的心中,这一天早已成为一座丰碑、一座里程碑,值得永远铭记。这一天,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以下简称:“一会一节”)在雅安隆重举行。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被誉为“国际茶界奥林匹克”盛会,在业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天,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茶叶组织、相关国家茶业部门、茶文化团体、茶叶学术研究机构、茶叶企业等共计2800名中外嘉宾齐聚蒙顶山,共襄盛举,向首植世界上第一株茶树的茶祖吴理真焚香膜拜,共同发表《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正式确立了蒙顶山“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历史地位。宣言这样写道:“据文字记载和史迹佐证,雅安蒙顶山最早人工种茶。公元前53年,雅安人吴理真在蒙顶山种下七棵茶树,首开世界人工种茶之先河。”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也是世界茶人“寻根”和“朝圣”的神往地;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也是人类共有的灿烂文明;蒙顶山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全人类的……这一结论,举足轻重,掷地有声。从此,一座世界茶文化圣山脱颖而出,震撼世界。从此,“中国蒙顶山,世界茶之源”深入人心;从此,千秋蒙顶,茶香天下。手工制茶栉风沐雨书写一片叶子新传奇此次“一会一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参会人数之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创历届之最...
近日,雅茶集团组织召开欠资欠薪涉稳风险问题化解暨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部署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古劲,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松,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高格力,市纪委监委派驻雅茶集团纪检组,财务管理部,项目管理与安全环保部及下属各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参加会议, 会上,高格力传达学习了市国资委欠资欠薪涉稳风险问题化解暨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部署会会议精神,项目管理与安全环保部、财务管理部通报了集团欠薪欠资情况,各子公司汇报了关于清理欠薪欠资的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当前形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松对涉稳风险问题化解和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进行了部署安排。 古劲要求,一是要摸清底数,建好台账。对所有项目进行全面排查,特别是对于资金紧张的公司,要重点排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建立欠资欠薪问题台账,动态管理。二是要细化措施,做好应对。针对不同类型的欠资欠薪问题,要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三是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各子公司要高度重视欠资欠薪涉稳风险问题的化解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要做好预案,防患未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妥善处置,加强舆情监测,及时掌握社会舆论动向,做好正面引导,防止负面舆情扩散。
在2025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为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提升干部职工队伍凝聚力,1月24日,雅茶集团开展“雅韵茶香迎新春,携手奋进创未来”2025年迎新春工会活动。集团领导班子、外部董事、本部全体干部职工、二级子公司负责人共计6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干部职工通过体验中国民间传统染色工艺—扎染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代点茶”,直观感受到了扎染艺术的巨大魅力和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在温馨轻松的氛围里舒缓了工作压力,同时增强干部职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感悟。写春联活动中,干部职工个个精神饱满,挥毫泼墨,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融入一副副春联之中。行书、楷书、隶书等多种字体各显神韵,“春风送暖蛇年到,旭日腾辉福满堂”“金蛇献瑞春光好,玉宇呈祥岁月新”等一幅幅寓意吉祥、对仗工整的春联跃然纸上,充满了干部职工对2025年工作生活的信心和期待。 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松对过去一年来大家在茶叶销售、工程建设、房地产项目、供水排水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代表集团党委对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中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表示感谢。同时强调,2025年集团要紧紧围绕“一区一地引领、两轴三圈联动、县域重点突破、全域协同共兴”发展战略,聚焦主责主业,以茶文化本源、茶产业根基和茶科技引擎为主要抓手,加快发展雅茶全产业链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雅茶集团做强做优做大,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
晏场镇以发展茶产业为载体,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挖掘茶文化内涵,走出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座座绿色茶山茶园、一户户幽静农家小院,处处青绿葱茏,展现出和谐宜人新景。在晏场,这样的景色随处可见。截至目前,全镇9个村,2584户人种植良种无性系茶园11563.54亩,正宗川茶3870亩。全镇50亩以上的茶叶种植大户有7户,全镇获得Q绿色食品证书的有3家,全镇茶叶加工厂有4家,全镇已在农业局备案的专业合作社有9个。我镇有高叠洞、碧螺谷、海子山湿地三个自然生态旅游景点。 然而,茶旅结合并非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必须将茶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以茶为基调,以旅游为内容进行一体化发展。将茶园建成旅游景点,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将茶民俗、茶文化打造出特色旅游产品,以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茶旅互动”的一体化局面。我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茶旅融合之路应该进行创新整合形成一种复合型叠加产业,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整合资源,倾力打造茶叶品牌。响亮的茶品牌,是带动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的“引擎”,也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是发展茶园度假休闲游。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以自然山水环境为依托,辅之以朴实的乡风民风,建设山水情与人文情完美结合的茶叶旅游圣地,提升住宿,餐饮服务水...
义兴藏茶市场经理吉仁达娃接受广州当地媒体采访,演示藏茶品饮过程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陈越华(左二)和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维民(右一)在大富茶业展位品茶 6月2日,为期5天的2014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内地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及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350多家优质茶业企业参展。 期间,“川货全国行·广州站”活动同期举行,我市在四川名优茶推介会暨川粤茶企对接会上作《雅安——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主题推介,义兴藏茶、跃华茶业、大富茶业、皇茗园茶业等13家茶叶企业组团参加,展示了雅安茶企的风采。同时,13家茶企现场销售茶叶金额达60余万元,签订了4100万元供销协议和6700万元意向性协议。 近年来,雅安通过参加各种茶界盛会,蒙顶山茶、雅安藏茶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雅安将继续加大蒙顶山茶、雅安藏茶区域品牌建设力度,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共创中国茶产业、茶文化新的辉煌。 义兴藏茶: 唤醒沉睡生灵 让藏茶在舞台自由畅行 “万物都有灵性,发酵茶是在沉睡中,我得唤醒它,就像人在做美梦的时候,也很讨厌别人打扰,必须要唤醒,让它的味道更加纯真自然。””吉仁达娃在接受南方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吉仁达娃是义兴藏茶的市场经理,对藏茶情有独钟的她在藏茶行业工作已经10余年。在义兴藏茶的展位上,吉仁达娃身穿藏服,...
日前,成都茶叶专家朱万成等来雅,对我市几家已获得有机茶生产资格的企业进行了复核。有机茶作为安全、营养、环保的健康饮品,备受消费者青睐,是国内茶企业迫切希望开拓的市场。而我市不少茶叶企业也早已开始尝试进入有机茶领域。统计数据表明,我市有机茶园面积已达3307亩,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有机茶前景乐观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环保理念不断加强,有机食品消费需求迅速增长,有机茶作为安全、营养、环保的饮品,市场潜力不言自明。"喝有机茶正在成为一种风尚,尤其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有机茶市场需求量很大,可以说供不应求,就是在国内市场上,有机茶需求量也开始增多,但由于市场、茶园管理、品牌宣传等多种因素,我市的有机茶企业规模还未壮大起来,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市茶业协会副主席陈书谦说,有机茶的价格比普通茶叶价格高出好几倍,发展有机茶,具有生态效益和产业效益双赢的重大意义。目前,虽然我市的生态条件和自然环境非常适合有机茶的培育,但有机茶产量不高,市场空间亟待进一步开发。企业脚步待加快"我们是雅安第一批通过有机茶认证的企业,但近况却不是很好。"据我市竹叶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岑兆功介绍,有机茶顺应了世界有机食品的发展潮流,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市场前景很乐观,但目前我市真正通过有机茶生产资格认证的企业还只有5家,而且多数为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是共同的困难。因此,我市...
明代嘉靖年间,陕西泾阳商帮陆续来雅安投身边茶行业。他们的资金雄厚、经商有道,从明到清先后创办了10余家茶号,经营规模很快超过当地川帮,每年认“引”数额占雅安全部的三分之二,其中最有名、规模最大的是陕西“义兴”茶号,从明代嘉靖25年开办,到现在的雅安茶厂有限公司已有460多年的历史,堪称中国古代商界的一个奇迹。据《川藏茶马古道》记载,元末明初,雅安陆续开始出现专业性质的制茶作坊,作坊从收购原料,加工配制,到销售运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作坊业主聘请工人常年进行生产加工,有点类似现在的工厂企业。当时人们称这种作坊为茶号(又称茶店)。雅安边茶业的兴旺,也带来了茶号的兴旺,“义兴”茶号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清末民初,雅安每年认“引”超过一千三百引的茶号就有二十多家(一千三百引以下只能算中小茶号)。其中“义兴”茶号为一万一千引,“天兴”茶号为九千四百引,“恒泰”茶号为四千五百引。仅从每年认“引”的额数,就不难看出“义兴”茶号的实力和规模。实习记者 杨玉梅 刘方日
入夏之后,暑气越来越重,名山县城东乡徐家沟一带却依然凉爽。这里两面靠山,中间是一条清澈的小河,翠绿的茶园就遍布在河的两岸、山的高低起伏里。当地的茶农告诉记者,山脉依然属蒙山山脉,当地茶叶都属高山茶。 春茶采摘期,这个每年最繁忙的季节已经过去,当地茶农轻松不少。“今年是个好年景,很多人家都是增收的。”当地茶农徐成洪告诉记者。 此刻,徐成洪坐在一家小型茶叶加工厂门口,他身前的簸箕内放着黑黝黝的一堆茶叶,徐成洪就坐在板凳上,俯身挑拣出茶叶中的杂质。“我们对茶叶的品质非常看重,原料是好原料,是高山茶,加工工艺也不错,但还得一点点把当中的杂质挑出来,才能保证茶叶的质量。”他一边说,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自始至终弯腰低头。 徐成洪不仅是茶农,还是这家茶叶加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一年中有6个月时间,他都在厂里打工。“每月大概有两千元,比到外地去打工划算。”他说。这里的住户大多数姓徐,又生活在山谷,因此当地人都称这里为“徐家沟”。徐家沟里,有80%的村民都在这家茶叶加工厂内打过工。 谈及种植、加工茶叶的效益,徐成洪也津津乐道:“茶厂每年要生产明前茶5千斤左右,全年的干茶总量大约4万斤,今年形势比去年好,明前茶的生产量增长了上千斤。”虽然在茶厂内打工,但自家的活儿却一点也没有落下,“家里有七、八亩茶园,每年纯收入大概在万元左右吧。”徐成洪的生活中全是茶叶,茶叶让他很幸福。...
近日,第十届“蒙顶山杯”斗茶大赛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参赛产品分为蒙顶甘露、蒙顶石花、蒙顶黄芽、雅细藏茶(紧压茶)和芽细藏茶(散茶)5个品类。雅茶集团送选的“雅茶”牌紧压藏茶、“万叶皇”牌蒙顶黄芽、“万叶皇”牌蒙顶石花分别荣获雅细藏茶(紧压茶)、蒙顶黄芽、蒙顶石花类特别金奖;“雅茶”牌蒙顶甘露、“雅茶”牌细散藏茶荣获蒙顶甘露、芽细藏茶(散茶)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