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昨(20)日,记者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获悉,来自重庆动物园的大熊猫“兰香”最近在雅安碧峰峡熊猫基地的大熊猫“安安”的协助下,成功完成一次自然交配,并在大熊猫专家的帮助下接受了一次人工授精。 今年3月12日,重庆动物园将发情接近高峰期的14岁雌性大熊猫“兰香”送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熊猫基地寻求繁殖帮助和合作。 面对重庆动物园的紧急需求,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立即组织专...
5月18日16时40分,Y444次“熊猫专列·成都号”从四川成都安靖站驶往新疆喀什站,满载109位中外游客开启了为期16天的“全景南北疆极致之旅”。这列西南地区首趟熊猫主题品质型旅游列车,翻开铁路客运交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针对高品质出游体验产品特性,“熊猫专列·成都号”列车经历了长达5个月的改造,在服务设施上进行了全新优化升级。列车配备休闲空间,文化陈展区、音乐酒吧、咖啡休闲区、移动观影区、私享商务包厢等区域,为游客提...
雅安日报讯日前,中国保护大熊猫代言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名誉理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方敏创作的《熊猫史诗》一书进军雅安图书市场。该书一上市,便引起我市广大读者的兴趣。据市区一书店负责人介绍,该书店在1月13日购进《熊猫史诗》,每天都有读者前来购买。大家都知道,《熊猫史诗》的作者虽是北京人,但书中大量章节却与雅安有关,书中写了很多雅安人与大熊猫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讲述了雅安人对...
7月7日, 由四川省台办、川报新媒体中心和台湾《旺报》社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台湾传媒大学生实习暨“大熊猫新视野”航拍体验活动在四川启动。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大熊猫新视野航拍体验采访,川、台两地学子围绕“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主题,前往雅安市开展大熊猫溯源、大熊猫保育与栖息地生态保护、大熊猫文化传播等内容的采访报道;第二阶段是话题采访,川台学子将围绕乡村振兴、川剧川艺、三国文化、台湾青年...
□转载自《雅安日报》□冯赛雅安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占比最高、山系最全的市(州),肩负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重任。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建设,可为雅安扛起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重大使命,打造出色出彩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第一市,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及供给策略准公共物品具有不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主要表现在受益上,非竞争性主...
随着阿尔芒·戴维的惊世发现,一股大熊猫热从巴黎开始,迅速蔓延到欧洲大地。 一场席卷整个世界、持续时间长达70年之久的追逐由此开始。 许多动物学家、探险家、旅行家、狩猎家纷纷进入中国,企图捕捉这种珍奇动物。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高富华/文 图片选自《大熊猫史画》“熊猫王”史密斯运送大熊猫出川途中《追踪大熊猫》报道第一只活体大熊猫走出国门狩猎之路大熊猫倒在了小西奥多·罗斯福、克米特·罗斯福的枪下1931年...
随着阿尔芒·戴维的惊世发现,一股大熊猫热从巴黎开始,迅速蔓延到欧洲大地。 一场席卷整个世界、持续时间长达70年之久的追逐由此开始。 许多动物学家、探险家、旅行家、狩猎家纷纷进入中国,企图捕捉这种珍奇动物。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高富华/文 图片选自《大熊猫史画》“熊猫王”史密斯运送大熊猫出川途中《追踪大熊猫》报道第一只活体大熊猫走出国门狩猎之路大熊猫倒在了小西奥多·罗斯福、克米特·罗斯福的枪下1931年,...
8月3日,结束了一天浪漫而又奇特的熊猫古城之旅后,南丝绸之路 游大熊猫故乡-----欧洲熊猫粉丝四川探亲之旅的熊猫粉丝们在4日上午抵达雅安碧峰峡熊猫基地,会同基地相关负责人和专家聆听了讲解员的解说,并在志愿者服务中心合影留念。随后,粉丝们乘坐小观光车来到了大熊猫海归乐园,分组参与了大熊猫喂食活动。随后,粉丝们来到育婴室,参观了今年刚出生的熊猫宝宝的可爱模样。在与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来了一次亲密接触之后,粉丝...
“大熊猫吃了我家的羊子……”日前,天全县城厢镇北城村村民胥绍全向县林业局反映,大熊猫下山咬死并吃掉了他喂养的六只羊子。天全县林业局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胥绍全介绍,当天他上山准备放羊,羊圈的情况让他惊呆了:“6只羊子血肉模糊,一些骨头散落在羊圈里……”当晚,胥绍全在羊圈旁的一间屋子蹲守,想抓住“祸首”。“汪汪……”晚上8时许,胥绍全正在房内烤火,家里的狗突然大叫起来,他转身看见一只大熊猫正匍匐在灶房...
1953年5月,雅安市宝兴县和平乡两个民兵风风火火跑到乡政府报告:“山上下来两只花熊。”乡政府工作人员赶紧跑到现场,只见村上数十个大人、小孩正对着两只向树林深处奔跑的大熊猫追赶、吼叫。大熊猫一大一小,大的身长估计在1米以上,小的可能只有40厘米左右,和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身高差不多,也许是一对母子或父子。大的那只熊猫已接近树林,小的则有点力不从心被抛在后面。这时,又有10多个身强力壮的村民加入到追赶行列中,声势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