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既是国宝熊猫的故乡,更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一条古老的茶马古道将“生态农业”的足迹留给后人。两千多年来,雅安这片沃土种植出来的生态产品沿着千年古道一直飘向远方。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绿色食品”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生态农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方向的代名词。 “用三年时间,新发展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原料基地8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8.2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0万亩,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10万亩,发展绿色食品100个,有机食品50个。”今年年初,在全市农业工作会上,这一连串与“生态”有关的数字让雅安农民为之振奋。 10多年来,“生态立市”一直是150多万雅安人的共同追求和梦想,“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已经成为雅安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告别刀耕火种 现代农业改变生活 雨城区上里镇庙圷村,100多个圆拱形的钢架大棚格外引人注目,一个个钢架大棚整齐地排列开来,一条条沟渠和道路纵横交错,将大棚分割开来。2012年5月,雅安市宏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广农业)食用菌种植基地落户庙圷村,村民杨洪广带领乡亲们走上了一条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 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宏广农业统一租用本村150户农民的近500亩土地,仅流转土地村民每年每亩就有600至800元租金。企业建成大棚基地后再租给农户,并对香菇进行保价收购。 杨洪广介绍,宏广农业每年支付当...
编者按 一周前,雅安最南——石棉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大熊猫放归之乡”称号。 一个月前,雅安最北——宝兴县,被批准以其为主体,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试点。这里,不仅是首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和命名地,更有23只大熊猫以“和平大使”身份进行国际交流。 1869年,大熊猫从夹金山走向世界;如今,大熊猫在栗子坪回归山林。大熊猫在雅安的足迹,走出了纵向闭合的“小循环”。为什么这个“动物界的活化石”能够在雅安繁衍生息,见证沧海桑田? 几个月前,雅安入选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是偶然还是巧合? 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自己,在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史中,雅安究竟能留下怎样的印记?所谓示范,即是创新前行,雅安又能带来怎样的引领作用? “为什么雅安能和成都一起成为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得知这一消息后,有人发出这一疑问。 这是偶然吗?不,这是必然。 “地球上有两大最基本的循环:水循环、物循环。水是生命的大动脉,决定地球生态。交通是物循环的大动脉,决定社会形态和文明程度。雅安,曾经同时占有两大循环和两大动脉的玄机,神奇当然就诞生了……”新闻工作者胡雪在《漫话岷江》一书中曾这样写道。 “天漏”雅雨,奔腾青衣江,滋养着雅安的生态。在废墟中站起来,雅安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的信心更足。生态文明将成为雅安灾后的重生拐点,继续引领雅安前行。 雅安生态“芝麻开门” 北纬30...
清新的风景——蒙顶山的早晨 北纬网友 黄健海子山湿地 北纬网友 吾sh过客碧峰峡——松鼠猴 北纬网友 碧水清秀鸟·画 北纬网友 雨辰人家落夕山望远——云雾青山北纬网友文笔为戈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林业人的共同努力下,雅安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法制林业、效益林业、人文林业和服务林业有了新的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新的探索。为全面展示雅安林业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弘扬“学习、务实、创新、向上”的林业精神,呼吁人们关心关注林业生态文明示范主战场,近日,由市林业局、雅安日报社、市直属机关蜀雅摄影协会、北纬网共同主办的“聚焦林业,生态文明在行动”摄影大赛正式启动。 此次摄影大赛于即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面向全社会征集两类照片:一是环境类,反映我市森林景观、湿地风光、地域风貌、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风景园林、美丽新村的照片;二是纪实类,记录领导视察我市林业工作,我市相关工程建设、林业产业发展成就、灾后林业生态环境修复成效等方面的照片。 此次摄影大赛将评选出76幅入选作品,其中一等奖3幅,奖金各2000元;二等奖5幅,奖金各1000元;三等奖8幅,奖金各500元;优秀奖60幅,奖金各300元。 投稿方式:jpg格式作品请发送至邮箱492856764@qq.com;纸质作品请寄送至雨城区八一路53号雅安市粮食局,收件人:高德章...
游客在碧峰峡看熊猫。近期(8月19日),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推出大九寨及外围区域八条精品旅游线路。此次新出炉的八大精品旅游线路基本囊括了在川旅游必看的美景。其中,第七条线路主题为“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线”,从汶川映秀经卧龙熊猫基地、小金,抵达雅安。进入雅安,沿省道210线,再到国道318线,一路美景大可尽收眼底。饱览熊猫文化的同时,更有众多历史人文等待你的发现。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郝立艺
雅安模式 退耕还林的“雅安样板”: 1999年,雅安地委、行署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在全省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天全县是全省的林业重点县,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 1999年前,天全县域经济依靠“三头”(木头、石头、水头)支撑。由于矿产资源的枯竭和国家生态建设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生态兴县,工业强县”战略目标,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大力发展林竹产业。在地方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方投资,建设示范基地,带动农户退耕还林,走公司加农户、农户建基地、基地连市场的路子;引进企业建设50万亩“二郎山竹海”,打造二郎山生态绿色品牌;出台鼓励政策,拨出县级财政资金700余万元,增加退耕农户补助,调动了退耕农户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同时,采用“林草间种”、“竹草间种”、“林竹间种”、“林药间种” 等复合型种植模式,并在林竹郁闭前种草,配套养畜,形成综合型立体经营。 如今,退耕还林栽植的茶、猕猴桃等经果林、杉木等用材林、黄柏等药材林相继产生经济效益,实现了项目的长短结合,解决了退耕农户短期收益和长期保障的问题。 雅安的退耕还林工程从试点示范到全面实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组织管理逐步规范,积累了诸如“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和“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等典型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生态旅游开发的“碧峰峡模式”: ...
9月5日,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雅安市天全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全面深入本辖区各行业、企业切实做好震后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各相关股室负责人重点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活污水处理厂、放射源使用单位、化工企业等环境风险敏感点进行全面排查。截至目前,我县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经初步排查,水质无异常;放射源使用单位暂未受到地震影响,放射源均处于安全、可控状态;排查的重点企业中暂未发现酸、碱泄漏等环境安全问题,并通知全县企业立即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截至目前暂未收到问题上报。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做好饮用水水源地、放射源使用单位、化工企业等环境风险敏感点安全排查工作,做好值班值守和应急监测,全力保障全县环境安全。
12月7日下午,宝兴县委组织部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河西校区组织开展“夹金山大讲堂”“生态产品价值内涵及实现路径”专题培训,培训邀请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陈俊华对生态产品价值内涵及实现路径进行专题授课。全县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等70余人参加了培训。 通过培训,学员对生态产品价值内涵及实现路径的背景、生态产品的定义、内涵及分类、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有了充分的了解,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为进一步加快将宝兴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坚定了信心和决心。
8月30日,雨城区高家坝候鸟科学观测与救助站,几只鸳鸯、赤麻鸭、领角鸮正在江水边,“惬意”地享受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好不好,看看鸟儿就知道。”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会长罗向冰说。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之一,青衣江也是雅安的母亲河。2019年1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首部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涉及水电站生态流量管控的系统性立法在全国范围内实属首创。《条例》实施5年来,全市上下持续推进青衣江流域河湖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管控乏力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青衣江逐步实现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生态建设倒逼立法雅安水力资源得天独厚,青衣江、大渡河两条重要水系流经全境,是国家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梅伯鹏介绍,在2018年法规立项时,仅青衣江流域已建电站就达445个,在建电站15个。青衣江流域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但水电站生态流量管控乏力,也破坏了生态环境。“青衣江流域水电资源主要采用梯级开发模式,水电站以引流式电站和拦水式电站为主,下游电站发电取水量较大程度受上游电站水流泄放量影响。”梅伯鹏说,现行上位法及上级政策规定了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等一系列制度,但实际运行中,存在法律和政策“空白”,缺乏具体操作性使得...
雅安日报/北纬网讯15日,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坚守阵地、巩固成果,动员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继续努力、团结拼搏,持续保持“在状态”,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风肃纪,织密制度的笼子;建章立制,完善生态环境法治体系;积尺寸之功,守护碧水蓝天;攻坚克难,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脚踏实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严管厚爱,彰显法治震慑;未雨绸缪,筑牢环境安全底线;牢记嘱托,打造生态环保铁军;真抓实干,有力护航环境质量安全;宣传引导,构建全民共治格局;有旗必扛、逢标必夺,工作亮点纷呈。2020年,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持续推动绿色发展,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持续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服务高质量发展;牢记使命勇担当,锻造生态环保铁军;提升公众环境满意度,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新常态,推动雅安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打响“天府之肺熊猫故乡”城市名片。记者黄伟
一、综 述 2018年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把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写入宪法。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同时,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增强执法的统一性、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两手发力、点面结合、求真务实,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展开,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局良好。 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以下简称338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PM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