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紧紧围绕建设“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四川山区经济强县”目标,以实施林业“三大工程”为载体,狠抓林业资源的管护和培育,推进该县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坚持实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属地管理”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天保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纳入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奖惩。到2011年底,累计完成工程造林4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4万亩,飞播造林10.3万亩,封山育林30.3万亩),常年实施森林管306.3578万亩,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 二是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因地制宜发展后续产业。自1999年该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3万亩。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发展核桃、板栗、黄果柑等特色农产品,巩固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实现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好以大熊猫为主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完成了该县境内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还开展晋升国家级保护区工作,目前,已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评审;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校、世界自然基金会、保护国际基金会等合作,提高保护区保护能力。2009年4月,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公益海保护站麻麻地放归了世界首只易地放归大熊猫“泸欣”;启动四川小相岭大熊猫异地放归基地建设,为人工繁殖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壮大野生种群,维护自然...
截至目前,石棉县重大民生工程向阳教育园区主体结构及外墙装饰已全部完工,内部装饰装修、绿化、设备设施的安装等扫尾工作推进顺利。
一是加快推进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对城镇周边、交通干线的重大地质灾害要抓紧立项申报,争取资金支持,积极协调配合专业队伍加快工程进度,尽快发挥工程作用。继续推进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程,完成500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和14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任务。二是加强汶川地震后我市新增和诱发大量的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加强防范监测,建立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强化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和城镇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三是加快推进“金土地工程”,完成土地整理2.2万亩,实现新增耕地0.18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1.32万亩。四是对灾毁耕地、废弃工矿和城镇建设用地、临时安置用地等土地,编制整理复垦规划,尽快组织实施。加快推动城乡挂钩试点,努力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审签领导:杨治雄)
石棉县目前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35处,其中泥石流144处,滑坡49处,其它灾害42处。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灾后重建中期规划的调整,确定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45个,经过勘察已终止12个,其余33个需治理项目正稳步推进。(审签领导:李明)
该项目总投资7730万元,主要治理埝坎、潘家河等24处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等,2011年计划投资3730万元,1-7月,完成投资3700万元,完成2011年投资任务的99.2%,已完工待验收10个,在建3个基本完工。(审签领导:鲜朝曙)
李克强2月1日冒着零下10度严寒登上宁夏固原市中庄水库大坝,察看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总理说,西海固因严重缺水苦甲天下,历史上落在贫困最后面,现在要走在脱贫最前列。要通过建设好重大民生饮水工程,彻底拔掉西海固贫困的根子。 责任编辑: 陆茜
为进一步规范和培育土地市场,强化土地资源、资产管理,建立健全汉源地价管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部署开展2020年度自然资源评价评估工作的通知》(川自然资函〔2020〕414号)等相关规定,汉源对城镇基准地价进行了更新,同时建立了城区和工业园区(甘溪坝工业园和万里工业园)标定地价体系,并经四川省自然资源厅验收通过,现将更新成果予以公布。新发布的城镇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成果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城镇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成果同时废止。
为推进县政府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常务会)议事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根据《四川省市县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定(试行)》《四川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议事决策规则》《中共雅安市委工作规则》《雅安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中共雅安市委 常委会议 事决策规则》《雅安市市本级重大经济事项实施细则(试行)》《中共汉源县委工作规则》《中共汉源县委 常委会议 事决策规则》《汉源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等有关规定, 制定 本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