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灾后恢复重建需要,按照国家关于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相关政策的规定,现征收雅安市雨城区严桥镇严桥村、凤凰村的集体土地,作为南郊水厂引水工程搬迁安置点建设用地。为维护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征收土地公告办法》规定,现公告如下:一、批准机关和批准文号 (一)《国务院关于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3〕28号);(二)《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芦山地震...
因灾后恢复重建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需要,按照国家关于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相关政策的规定,现征收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广华村4组、5组的集体土地,作为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名山片区标准厂房工程建设。为维护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征收土地公告办法》规定,现公告如下:一、批准机关和批准文号(一)《国务院关于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3〕28号);(二)...
因灾后恢复重建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需要,按照国家关于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相关政策的规定,现征收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广华村4组、5组的集体土地,作为飞地园区(经开区)标准厂房、技术服务中心建设。为维护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征收土地公告办法》规定,现公告如下。一、批准机关和批准文号(一)《国务院关于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3〕28号);(二...
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规定以及国家、省关于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安排部署,市人民政府决定从2016年9月26日0时起,在雅安市雨城区中心城区范围内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启用不动产统一登记簿证。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不动产登记机构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雅安市雨城区中心城区范围内的不动产统一登记,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承办具体工作。 二、不动产登记类型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等建(构)筑物所有...
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政府 关于依法关闭雅安市雅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雅能煤矿的公告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和煤矿关闭退出的相关政策要求,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即日起对达到关闭要求条件的雅安市雅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雅能煤矿进行依法关闭,终止煤炭生产活动。 对关闭煤矿,国土、工商等相关单位要依法收缴、注销或吊销其有关证照。公安部门要立即停止供应...
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政府关于依法关闭雅安市正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正鸿煤矿的公告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3]15号)等文件要求,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即日起对达到关闭要求条件的雅安市正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正鸿煤矿进行依法关闭,终止煤炭生产活动。对关闭煤矿,国土、工商等相关单位要依法收缴、注销或吊销其有关证照。公安部门要立即停止供应火工品,并对已申领的火工品按要求进行处...
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四川省森林防火条例》《四川省人民政府2024年森林防火命令》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发布如下命令。 一、森林防火期。2024年雨城区森林防火期为2023年12月15日至2024年5月31日,其中2024年2月1日至5月10日为森林高火险期。 二、森林防火区。雨城区林区及距林地边缘50米范围内为森林防火区。 三、适时发布禁火命令。森林防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结果,现将征地搬迁补偿安置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征收范围 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新城村、水口村、草坝社区、津沙社区。 二、土地现状 拟征收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新城村3、4组,水口村4组,草坝社区6组,津沙社区1组集体土地约24.83亩(具体以征收土地申请经依法批准后的土地现状调查成果为准)。 三、征收目的 雅安...
申请人:XXX,女,汉族,19XX年XX月XX日出生,身份证:513101XXXXXXXXXXXX 住址:雨城区XX镇XX村XX组 被申请人:雅安市雨城区医疗保障局 法定代表人:徐颖 局长 申请人对被申请人于2021年11月26日作出的《信件回复》和雅安市雨城区医疗保障事务中心于2021年12月9日作出的《信件回复》不服,于2022年1月7日向本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要求确认申请人存入雅安市少年宫路建设银行存款系购买医保的缴费款。 经审查,本机关认为: 被申请人作出的《信件...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基本职能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提高、培育村民委员会自制能力。 2.加强管理,加强民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和镇村规划等社会管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民生活质量。 3.提供服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