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迁徙季,地处迁徙带的雅安成为候鸟的重要补给站。近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再次造访我市芦山县。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发现黑颈鹤的地点,距离人流密集的县城仅2公里。图为成群结队的黑颈鹤。何斌本报记者 郝立艺
日前,我市摄影爱好者在天全县老场乡冷家窝拍到成群的珍稀黑颈鹤。当时,鸟儿们或在空中翱翔,或在田边休憩,显得悠闲自得。 从去年末到今年初,我市摄影爱好者已经在雨城区等地拍摄到黑鹳、金雕、黄嘴白鹭和鸳鸯等多种保护鸟类。 据悉,在雅安境内有绿尾虹雉、黑鹳、金雕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九种,四川林鸮、红腹锦鸡、鸳鸯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2种,四川省级保护鸟类24种,中国特有鸟类29种。此外,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等鸟类过境迁徙。 每年到了迁徙季节,都会有黑颈鹤路过雅安。被人们誉为“鸟类熊猫”的黑颈鹤,是在高原地带生活的一种珍稀鹤类,它们在冬天飞往云南、贵州过冬。在来年三月下旬,又沿着青衣江、大渡河流域一路回来繁衍后代,它们大多在夜间迁徙飞行。 杨杰 文/图拍摄黑颈鹤展翅齐飞觅食嬉戏黑颈鹤
雅安日报讯 22日,记者从宝兴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获悉,总投资100万元,建设面积886平方米的宝兴县生态农产品超市已经动工,预计超市于明年1月底建成。 宝兴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生态农产品种类丰富,四季各异,且产量高,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缺少长效的交易平台,使该县的生态农产品销售受到制约。建成后的生态农产品超市将集宝兴县各类生态农特产品为一体,成为标志性的一个购物中心,为外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让宝兴的生态农特产品走出宝兴、走出雅安。 据了解,该超市将采取招商租赁的方式,吸引有资质的经营户进驻超市。所销售的产品须检验合格才能上柜。 同时,针对时令农产品,该超市还将设立专柜进行统一销售,以方便广大顾客购买。 实习记者 李春蓉
这个夏天,大自然投射在天地间的光影,荟萃在生态之城雅安。 8月19日,第二届中国·雅安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隆重开幕。雅安,再一次与世界顶级生态纪录片亲密接触。 这次电影周,来自十多个国家的三十九部生态纪录片将与雅安人见面。其中包括雅安本土力作以及多部优秀国产影片。 在一睹它们的风采以前,选取其中几部“探探班”。在简单浅薄的文字里,感受天地博爱的深沉厚重。 国产篇 跨越物种的人文情怀 雅安人有很多很多爱,这些爱的无限集合,铸就了大熊猫的《家园》。 一个普通农民,二十多年来义务守护“天鹅湖”。在变迁和执著之间,看坚守信念的《老袁》。 深邃的人文主义情怀,穿过不同物种的鸿沟。细腻唯美的讲述中,洋溢着浓浓的爱的味道。 电影,《家园》 产地,雅安 苍翠密林间,朴实的护林员穿过云雾缭绕的山顶,涉过潺潺净透的山涧。多年来,他们就这样守护着青山。时不时地,他们会遇到野生大熊猫。寻找,救助,雅安人用淳朴善良,呵护了大熊猫的天堂。 大熊猫繁育场。保证雌性大熊猫顺利生产,是这里每一个人的终极目标。“国宝医生”抓破了头皮,动物学者绞尽了脑汁。那些呱呱坠地的大熊猫宝宝,一出生就承载了无数人的爱和希望,并注定将在爱和希望中快乐成长。 大熊猫幼儿园。饲养员在给“儿童国宝”配制可口佳肴。光好吃可不行,还要有营养!憨憨的熊猫宝贝,一边“排排坐”一边大吃大嚼。宁静安详背后,多少人为此...
宋利民当年指导汤姆写“中国之行”的情景 20多年前,宋利民担任书法老师,为来自白求恩故乡的加拿大留学生教中国书法。如今,身处迎接第五届中国·雅安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的浓郁氛围中,他翻出了这些“老外”给他留下的3件纪念品,仔细观赏之余,他期翼——生态雅安越来越开放 8月6日下午,家住市区康藏路的宋利民,在他书房“黎民磨斋”,将加拿大1枚纪念币、1本画册、1尊烛台,小心翼翼地摆放于案,仔细观赏,回味。这3件物品,是20多年前到雅安留学的10多名加拿大学子向他学习中国书法艺术后赠送给他的。在第五届中国·雅安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临近之时,宋利民观赏这3件纪念品,期翼雅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崭新的容颜,迎接海内外宾朋,增辉生态雅安。 宋利民介绍,1986年雅安老年大学成立时,他被聘为书法老师。当时,改革开放,春风劲吹。一批加拿大学子来华留学到了四川农业大学,希望能学习和掌握到一些最能代表中国文化艺术的知识,而在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书法和中国国画艺术,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就这样,宋利民成了加拿大留学生的书法课老师,而教国画的,是当时以画牡丹见长、且在画界享有“汤牡丹”美誉的德阳文化馆一名馆员。据宋利民回忆,他一周至少教1节书法课,他讲一阵子,翻译人员接着进行翻译,就这样连续教了两学期。宋利民指着加拿大纪念币、画册、烛台说,“这3件纪念品就是加拿大留...
本报讯昨(12)日,记者从市经贸委了解到,在我省开展的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全省共有26家企业和8个工业园区进入首批试点单位,我市雅安生态科技工业园区成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同时也是全市唯一一家进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企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何谓“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像一根拐弯的线”,市经贸委副主任漆家华介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从‘资源消耗’到‘工业产品’到‘污染排放’再到‘环境恶化’,像一条直线。而循环经济却像一根会拐弯的线,企业利用资源进行清洁生产,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让它们进入再生产的过程。资源再生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在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有害污染物的闭路循环(零排放),使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得到高效循环利用,使企业相互依存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发展与扩张,形成集聚效应,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可利用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污染,降低‘三废’治理成本。”企业烟囱不再冒黑烟,工厂没有刺激性气味,恶臭的生活垃圾变成肥料,人们曾经的幻想在循环经济中变成了现实。堆积如山的废料,风一吹,到处黑压压一片。雨城区姚桥镇金鸡村村民们曾经怨声载道的中竹纸业排放的垃圾——粉煤灰如今成为雨城区金石新型建筑材料...
5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削弱太阳紫外线的层状云、山脉河谷地带清风拂面…… “凉爽”成了雅安夏日的代名词,“第三届中国·雅安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节”期间,在前往雅安各大景区的路上,外地小车成群结队。 在雅安各景点,游客们享受着夏日的清凉和惬意。 快乐康体游 “第三届中国·雅安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节”“乐游雅安”系列旅游活动之“健康呼吸,首选雅安”负氧离子康体游启动后,许多游客都选择到雅安避暑旅游。 8月4日,阳光灿烂,碧峰峡景区成了游客们的一个好去处。 不少游客戴着当地人编织的草帽,和青山绿水融为一体。 “刚在景区门口买票时还觉得热,一下峡谷,凉风扑面而来,立马就凉快了。” 在景区内,成都人吴威一家三口刚下到碧峰峡峡谷,就尽情享受雅安景区独有的夏日清凉。 “听说雅安负氧离子含量高,这种东西我是感觉不出来的,但是,这边的空气确实太清新,太舒服了。” 位于景区内的青龙潭瀑布从峡谷上方丛林中飞泻而下,穿过数层怪石注入谷底,势如青龙下山。谷底有一深潭,面积100多平方米。 “太阳照射下,青龙潭瀑布五颜六色,我们还看到了雾气形成的彩虹。” 潭边拍照的陕西游客王丽已不是第一次到碧峰峡来了。 上次她将拍摄的雅安山水美景照片带回家后,亲朋好友们都不相信。于此趁着假期,她带亲朋来雅安实地考证。 “在来碧峰峡景区的路上,他们就对雅安的风景赞不绝口。”这次王丽的亲...
金融生态问题,近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地方、部门已经开始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雅安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应看到,诸如企业爽约率高、金融机构胜诉案件执行难、不良资产过高等困扰金融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不单单是银行的问题,而是社会经济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集中反映,而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区域信用缺失等是其中重要原因。目前,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市在新年伊始便发出了《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通知》。然而,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所以,我们希望在政府的主导下,各级政府、银行和司法、法院、工商、税务、财政、发改委、经委、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等有关部门,都参与到这项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中来,齐心协力,分工合作,认真履职尽责,大力优化我市金融生态环境。梁玉雨
本报讯正月初一(22日),“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芦山生态文化展在芦山开展。生态文化展由汉代石刻文化、民俗文化、红军文化、地质奇观、绿色生态等几大板块构成。记者在现场看到,有几个学生模样的人边看边抄。芦山中学初中部的杨剑文老师观看后,感慨地说:“这不仅是宣传芦山生态旅游文化的好东西,而且还是了解家乡的好教材。”本报记者
在中国西部,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坐落着一座因熊猫而享誉海外的城市——雅安。 城区,早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树叶照射在了大地上,鸟儿醒了,伸了伸懒腰,去做早操;花儿打着哈欠,舒展开手臂,跳起舞蹈;河流抖了抖肩膀,唱着优美的歌,奔向远方……新鲜甜美的空气一个劲儿地钻进鼻孔,带着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晚上,嘀嗒嘀嗒的雨点像鼓点一样敲打着,一切都进入了梦乡。翌日,薄雾笼罩青衣江,雅州廊桥时隐时现,犹如空中楼阁。过往市民凭栏眺望,言语中难掩赞叹之情,“这是雅安的海市蜃楼啊。” 走进雨城区中里镇,一望无际的猕猴桃园里,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户脸上。“生活在雨城,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就好像生活在氧吧一样,到处都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感觉非常舒服。” “生态是雅安的摇钱树,生态创建是为民造福的惠民工程,生态建设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政府发出的号召。 那么,作为一个小学生,怎样做才能为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生态家园出力呢?其实,这并不难。 看吧,街上牵着手的老夫妇主动将地上的垃圾拾起丢进垃圾箱,多么和谐的一幕;公交车上,一名少年主动给老人让座,多么温馨的一幕;红绿灯前,主动停下脚步的男女老少,既方便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邻里之间,互助友爱其乐融融;鲜艳的“红领巾”,主动将倒地的花草树木扶起来……他们,都在为建设文明生态的家乡出力。 让我们与身边的人手牵手,一起告别陋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