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国家发展的一篇大文章,乡村振兴战略要见实效,需要一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去落实,说到底就是要汇聚一批优秀人才。 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但随着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农村人才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第一短板。第一种现象,本地人才外流,造成农村日益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在西部地区和山区地区的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大多青年都外出进城,直接导致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弱、病、妇、幼,政府各级各部门想要开展一些实用技能培训,前来参加的,几乎青一色的是老人和妇女,其中又以老人居多;想发展一些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常常找不到带头人,找不到创业人。第二种现象,外部人才不愿来,也留不住人才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农村在基础设施、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管理等等其他各方面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发展速度,和城市相比起来,依然有天壤之别,所以在农村的从业环境较差,另外,对于农村实用型人才在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够,软环境也欠佳,尤其是资金的扶持不足,造成外部有技术、有学问、有能力的人才不愿来,也留不住。甚至有的地方出月薪万元的高薪仍然留不住电商人才的情况。 乡村振兴急需哪些人才?主要包括懂农村发展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荥河、经河两河流域滋养孕育而成的荥经县,作为雅安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在全面决胜小康的背景下,坚定走“绿而美”、“绿变金”的发展振兴之路。扎根农村六十余载的荥经农信,坚持把金融服务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在“政银双基共建”模式助力下,把“三农”之歌唱得更加响亮。郭红梅(右)和荥经联社龙苍沟信用社负责人交流农家乐经营情况荥经联社理事长韩先祥与牛背清泉水业公司总经理丁泽民共谋牛背清泉未来发展双基共建 政银联动促发展小满小满,麦粒皆满。小满时节,夏收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荥经县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5月23日,泗坪乡信用社主任、断机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博和往常一样,来到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书记车国兵商谈村里的产业发展规划。一名基层乡镇信用社主任,还能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这样的创新之举,源于荥经县“政银双基共建”试点工作的开展。去年8月29日,荥经县委组织部印发《荥经县“政银双基共建活动”试点工作方案》,决定由村一级党组织与荥经联社基层党组织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开展党支部共建、党员互派活动,着力推进金融基层党组织和村级党组织间优势互补、资...
3月21日,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林邀请市政府副秘书长韩永康带队赴省乡村振兴局汇报今年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体谋划、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等,并积极争取省局工作指导和衔接补助项目资金支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国才、石棉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宏陪同汇报对接。
3月19日,市乡村振兴局在区乡村振兴局的陪同下到蒙顶山镇和车岭镇调研督导乡村振兴工作,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平带队,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朱大峰一同调研。 张平一行先后到蒙顶山镇蒙山村、官田村和车岭镇石堰村等地,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现场询问等方式了解部分脱贫户危房改造情况、部分尚未消除风险的监测户和2023年收入下滑幅度较大的脱贫户的家庭的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帮扶建议。 张平强调要抓严抓实危房改造工作,切实保障农 户住 房安全,要做好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坚决杜绝“漏测失帮”和体外循环。 下一步,区乡村振兴局将以此次调研督导为契机,压实镇村两级网格化管理责任,及时识别认定监测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同时,从政策保障、产业发展、群众就业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切实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党的十九大作出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农业农村农民”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年初,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确立了“1485”总体发展思路,为雅安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走进三月,百花争相盛开,雅州大地生机盎然。茶叶采摘、春耕生产、踏青郊游接待、脱贫帮扶……走进农村,随处可见一片忙碌的景象。研究、学习、拟定乡村振兴方案,各级各部门积极谋划思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五美乡村”。现场:春色盎然催人进三月采茶正当时“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名山区百丈镇石栗村3组茶农张朝芝来说,这句话形容得恰到好处,春天对于她来说不仅是播种希望,更是收获成果的季节。3月13日,天刚蒙蒙亮,张朝芝便出门采茶。虽然茶园离家只有几百米,但从3月1日开始,张朝芝每天都会早早起床,早早上工。张朝芝的丈夫是二级伤残,全家4亩茶地全靠她和女儿采摘,茶价天天都在变,时间流失对于她来说就是金钱的损失。茶地里套种的花卉已经盛开,鸟儿在枝头开心地唱着歌,绿油油的茶园里张朝芝双手翻飞,非常熟练地采着茶。很快,茶叶便装满了一竹篓,将茶叶倒入背篓,张朝芝又迅速回到茶地忙碌起来。14时10分,刚刚吃过午饭的张朝芝对上午的劳动成果掂量了一番。“估计有3公斤。”张朝芝说,她一天最多可以采摘4公斤,因为采摘不过来,今年还从邛崃请了两个工人帮助采摘。张朝芝估算了一下今年的收入,每天支付采茶工工钱200至3...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市各地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采取以城带乡、城乡并进的方式,加快乡村污水设施建设,启动城镇乡村污水治理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约3.7亿元,建设污水管网约122公里、污水处理设施22个,覆盖31个乡镇、51个行政村。目前,已开工项目11个。
余家村村委会宣传栏正在施工整改近日,市乡村振兴局前往名山区茅河镇香水村、雨城区周公山镇余家村开展乡村环境提升督查。督查组发现名山区茅河镇香水村整体环境卫生较好,但村委会院坝宣传栏存在宣传资料掉落清理不及时情况;雨城区周公山镇余家村针对上次发现的问题,正在开展整改,如:村委会宣传栏正在施工整改,主干道及周边垃圾已有效清理,但个别垃圾桶清运不及时,还存在“爆桶”情况。针对督查发现的情况,督查组当即向两村负责人进行了反馈,要求相关负责人及时整改,加强垃圾清运频次,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位列“五大振兴”之首的产业振兴,无疑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那么,人才振兴则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何谓人才?只要能带动农村群众可持续增收致富的,只要能将让乡村更和美的,都是人才。近年来,天全县就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结合,在面向农村广大党员探索打造“乡村课堂”中,以完善的阵地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运行机制的优化、培训内容的丰富,不断提升农村党员教育水平和质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其中的探索实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将教室搬到农村针对已有党校场地有限、覆盖群体有限,间接导致的农村党员系统性学习机会较少实际,依托基层村委会会议室、文化活动中心、闲置老村小等场地,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因地制宜建立培训教室。截至目前,天全县已在仁义镇红军村等多个基层行政村,打造出了3所特色鲜明、机构健全、师资充沛、运行良好的乡村学堂,让普通农村党员在家门口有了参加更系统教育培训的基础。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有了学习阵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训什么”,成为乡间课堂运行的原则。对此,天全县相关部门安排专人走进基层行政村,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上门问需等方式,了解基层党员群众意愿,收集课程设置建议,编制教学需求目录。于此,60多条建议先后汇集,并...
□丛志强赵宏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广大乡村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乡村有着大量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以及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来说,乡村的民族节庆、传统民俗、戏曲曲艺等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我们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因地制宜,立足乡村实际,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培育乡村文化人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