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雅安经开区以打造营商环境最优选为重点,全力为落地企业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优质免费代理服务。 雅安晶澳珠宝饰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水晶饰品生产的企业,从签约落地到公司注册,仅用了半个月时间,特别是在办理公司前期注册上,由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人员代理办理,从填写资料注册公司到企业印章刻制仅用时8个小时。此前,四川天力锂能有限公司在办理公司注册期间,通过中介机构一个月也未注册成功,后来在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的协助下,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区联动”靠前服务,实施“容缺受理”机制,短短两天时间内就完成了公司注册,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2021年1-10月,经开区共注册企业40家,注册时间平均缩短50%,网上代理注册38家,网上办理率达95%。
一是开展常态化政企交流活动。今年以来,邀请经开区30多家企业参加高质量建设雅州新区推进大会、企业家新春茶话会、人才政策解读宣讲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会、经开区2023年工作会等各类活动十余次,表扬突出贡献企业和企业先进人才,进一步加强了政企交流沟通。 二是不断丰富企业服务载体。建设川藏人力资源产业园、雅渝人工智能产业园,设立企业审批代办中心,不断完善对企服务的渠道,增添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等服务,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三是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通过召开“转树作抓”“以硬作风促新区大发展”巩固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出台《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亲清统一新型政商关系“十要十不准十提倡”清单(试行)》等,切实为企业解难题、拓市场,提倡风清气正的政商关系,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多部门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政策落实 年底前商标注册审查周期缩至6个月,省会城市企业开办缩至8.5天以内 明年3月底前全面清理取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对外资设置的准入限制 国新办9日举行吹风会,多部门负责人介绍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26条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周晓飞表示,将加快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做好2019年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若干地级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的准备工作,并试点在部分省市县区全面推开营商环境评价,为2020年在全国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夯实基础。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熊茂平介绍,为了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将着力“减证照、压许可”,营造更加便利透明的准入环境。11月10日起,在全国对首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改革,推进“照后减证”。年底前,实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8.5天以内。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推进日常检查“双随机”方式全覆盖。强化反垄断执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说,为推动外商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会同有关部门在2019年3月底前,全面清理取消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领域针对外资设置的准入限制;对外资企业的政府采购、资金补助、资质许可等方面是否享有公平待遇进行专项督查;完成《...
对接国际规则 放宽市场准入 提升公共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中国按下“快进键” 在浙江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界500强企业喜力的二期建设工程热火朝天,洋汉机械、慧士通医疗等以工业创新类为主的外资项目也在紧张有序地设计建设。去年,该开发区实现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同比增长均超四成。 当地人气这么旺,得益于优良的营商环境。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推进外商投资“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喜力项目从签约到领取营业执照仅用了15个工作日,从签约到开工建设用了不到3个月,“顺利得超乎想象!”喜力项目负责人开心地说。 好的投资环境就像清新空气,对于外商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中国诚意十足,努力为外资提供越来越“亲”和“清”的投资氛围,把营商环境打造成吸引外资的“金字招牌”。各地吸引外资,也从过去主要靠优惠政策,转为现在更多靠环境“软实力”。 对接国际规则,透明度够高—— 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正在研究制定的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再次刷新中国制造业开放的透明度。 “新的负面清单除了将公布2018年的开放措施外,还将亮出未来几年的开放动作,大大增强开放的可预期性。”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希望通过制造业全面开放,支持中外企业在公平竞争环境下实现共同发展,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更广泛更多元的资...
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96.6%、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79.6%、1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6%……今年上半年,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中国吸引外资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对此,相关人士指出,当前各国投资者来华投资热情不减。考虑到中国市场拥有巨大潜力、两个负面清单正式开始施行、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加快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外资来华热情仍有望进一步提升,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国企业投资的首选之地。 高技术领域成外商投资热点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设外资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商务部数据显示,1-6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9591家,同比增长96.6%,实际使用外资446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折合成美元是683.2亿美元,同比增长4.1%。 “新设立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综合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同时,外资企业设立程序更加简化,投资便利化水平有效提升,市场的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不断增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 量的增长之外,质的方面同样表现不俗。商务部介绍,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3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36%、31.7%、179.6%。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00.3...
2021年上半年,经开区持续做好企业投资服务工作,以“代办制+承诺容缺制”为抓手,当好企业“服务员”和“店小二”,为企业切实解决问题。上半年代理企业完成注册登记20家,其中工业企业10家,大数据企业6家,其它企业4家。服务企业20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51个。代办刻章事宜13个,税务登记2件,银行开户4件,企业变更8件,协助办理不动产登记1件,协助办理生产许可证5件次。为企业节约前期开办时间40%。 着力解决项目落地中中介机构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建立经开区中介机构库, 制定 中介机构评价制度,为企业提供优质中介机构选择,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中介机构入库。开展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活动,征集义务监督员12名,将对经开区在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生活生产等方面的营商环境问题进行日常监督,同时将于近期向经开区各企业发放营商环境调查表500份,充分收集经开区在建项目和投产企业职工的意见建议,着力提升经开区企业职工的幸福感。
今年上半年,全国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亿大关,达1.03亿户;日均新设企业1.81万户。新设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成为创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标志,对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市场主体的壮大,创业创新的活跃,经济活力的涌动,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伴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也让企业和百姓收获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 “真没想到,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企业设立登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行政服务中心内,上海义华劳务派遣公司负责人戴强激动地说,“我是第一次办企业,也不知道要准备什么材料,第一次来的时候,工作人员给我开了张清单,今天补齐了材料,立马就办了,速度是真快啊。” 戴强感受到的速度,是我国企业准入改革的速度,也是全国各地简政放权的速度。 在山西,260个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项目有序开展,项目落地周期缩短三分之一以上;福建厦门建立“五个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体系,审批主流程从246个工作日缩减到40个工作日以内,申请材料从373项减少到76项;广东推进强市放权改革,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教文卫、生态环境等领域共202项省级政府部门微观审批管理职权调整由地市实施;湖北武...
2022年,雅安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再上历史新台阶,实现两年翻三番。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4.07亿元(进出口总额排全省第11位),同比增长317.4%,增速排全省第1位,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出口14.59亿元,同比增长84.8%,增速排全省第5位;进口39.48亿元,同比增长680.6%,增速排全省第2位。 一是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雅安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工作要点》为指引,全市商务系统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以解决企业最关心最现实利益为导向,认真开展“一网通办”能力提升,推行“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规范和简化办事流程,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切实创优政务服务机制,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致力打造商务主体“四个一流”营商环境,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是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雅安市商务局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到科室,细化工作职责。 三是积极指导外贸企业。指导企业利用好“单一窗口”,在企业登记窗口加大宣传力度,在涉进出口贸易行业企业设立、变更事项上采取多证合一方式,将企业信息推送至海关、商务等主管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对接乐山海关,争取乐山海关对雅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