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信息 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市住建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以“百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为统揽,借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理念和方法,实施“十村保护、百村示范、千人建设”的“十百千工程”,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十村保护”,让传统村落更“活”。精心组织,深入挖掘,创建中国传统村落21个、四川传统村落27个,争取中央资金3600万元,配套其他资金2亿余元,对村落基础设施和传统建筑进行提升改造,保持村落延续性、原真性。“一户一策”推进“9·5”泸定地震受灾传统村落住房恢复重建,245户维修加固和149户重建任务已全面完成,保障房屋结构安全,保护传统建筑风貌。(2)“百村示范”,让人居环境更“靓”。持续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处置体系覆盖率100%。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高岗村模式”,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推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创建“高岗村模式”成效验收村200个、示范村100个,计划再培育示范村254个,实现全市554个行政村“高岗村模式”全覆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村庄更整洁、更靓丽。(2)“千人建设”,让农村房屋更“安”。结合“6·1”“9·5”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已培训农村建筑工匠1000余人,颁发从业资格证书,实行一人一证管理、持证上岗施工,确保重建质量安全。响应国家职业分类最新要求,推动农村建筑工匠转型升级为乡村建设工匠,计划今年再培训乡村建设工匠...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https://zfhcxjsj.yaan.gov.cn/xinwen/show/8fca5b32b6b8382f5baf9c3367f75bcd.html 2023-08-24

  • 政务信息 雅安市乡村振兴局督导创城乡村环境提升

    雅安市乡村振兴局督导创城乡村环境提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精神,积极推动创城工作落地落实,持续推动乡村环境提升,近日,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赖云松带队前往雨城区草坝镇塘坝村、凤鸣村及名山区永兴街道槐树村开展创城乡村环境提升督导,实地查看了村周边及沿线村容村貌情况及相关创建情况,并向相关村负责人反馈了意见建议。赖云松副局长指出,一是进一步提升村周边及沿线环境卫生秩序,务必做到干净、整洁、有序;二是进一步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好村级文明实践站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强化办事服务能力,要严格按照创建规范建设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服务窗口,务必对照办事清单,确保群众能在服务窗口办成事。

    市乡村振兴局 https://nyncj.yaan.gov.cn/xinwen/show/f986f78c5cc4c36dfd4ed72a07b441ef.html 2024-02-26

  • 政务信息 名山区茅河镇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讯有效提升治理效能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名山区茅河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强化法治宣传、线上线下齐发力、开展培训学习促提升等形式,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茅河镇党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党员志愿者成立法治义务宣传队,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室,设立“诉源治理”联络点,定期“坐诊”公共法律服务室,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等法律服务。今年以来,累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2件。利用微信公众号、镇村两级微信群,定期推送典型案例,将法律知识送至群众身边;依托群众性活动,邀请公安民警通报近期发生的警情,今年以来,共推送、通报案例32个,覆盖人次5000余次。茅河镇党委还以“平安名山”建设为中心,推进“三治合一”治理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法治带头人”等培训活动,通过党员带头,带动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法律服务10余次,开展民法典宣传教育活动等12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受众3000余人。郑旭王雅丽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丽

    雅安日报 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5cd5e9ac-86a9-4bb2-8066-de039461e49a.html 2024-06-22

  • 政务公开 民宿装扮美丽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

    在城镇化快速迈进的现代社会,乡村被重新定义并且赋予诸多新的色彩。“到乡村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出游的新选择。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年。“一号文件”针对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过渡期是5年,意味着要将脱贫攻坚成果打造的更加牢固、更加敦实一些。2021年2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代表国家与党对乡村振兴的重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现,人们对乡野文化、乡村旅游业的关注也逐渐增加。人们在高楼耸立的城市高节奏、高步调生活的同时也在向往着“归园田居”的闲情逸致。 远山有薄雾浮动,近处有农人耕种。田园风光美不胜收,乡野生活好不惬意。正是有了如此生活风光,如此生活态度,让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提供着产业支撑。宿入乡野,返璞归真,乡村旅游被重新定义和赋能,方兴未艾的民宿旅游为其提质升级注入了巨大活力。 民宿起源于日本,是将农户闲置住房改造成为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民宿的大受欢迎,在为旅游业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民宿可以给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大量民宿热衷扎根的偏远乡村,带来越来越强劲的经济发展推动力。宁夏中卫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2019年2月开始,在一个废弃的村庄里开起来的“黄河宿集”,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把这里变成了国内最热门的网红旅游目的地之一。5...

    民建彝族乡 http://www.yingjing.gov.cn/gongkai/show/20210601095226-37810-00-000.html 2021-06-01

  • 政务公开 发展壮大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蟹螺乡拥有中国传统村落4处、省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各1处、四川省最美古村落2处,挖掘和保护省、市、县级非遗名录10个,成功申报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蟹螺堡子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级AAA级景区。蟹螺乡立足尔苏木雅藏族特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二、三产业有效衔接,助力乡村振兴。 一、打造文旅融合特色名片 蟹螺乡是全国最大的尔苏木雅藏族聚集地,尔苏木雅藏族文化是蟹螺乡发展振兴、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坚持走生态保护与文旅、农旅开发并重的道路,突出本土文化独特性,彰显尔苏、木雅民族文化的魅力的同时,提升旅游感召力和服务能力。辖区内江坝村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绿色村庄名单、国家森林乡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四好村”、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五十百千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和雅安市首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完善基础设施培养文化队伍 蟹螺乡坚持科学规划、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注重民生、稳步推进、政府主导、村民自治、社会参与的原则。累计争取项目资金2000余万,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传承队伍培养,拥有一支30余人的专业文化展演队伍,展现了我乡独特的尔苏木雅文化特色,提升了旅游形象,有效推动旅游发展。 三、积极探索群众增收渠道富民产业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领导下,蟹螺乡依托自身文化优势,以旅游为发展振兴切入点,鼓励群众自觉自愿参与旅游开...

    蟹螺乡 http://www.shimian.gov.cn/htm/openview.html?id=20200715095310-31760-00-000 2020-07-15

  • 政务公开 乡村振兴局开展乡村环境提升督查

    余家村村委会宣传栏正在施工整改 近日,市乡村振兴局前往名山区茅河镇香水村、雨城区周公山镇余家村开展乡村环境提升督查。 督查组发现名山区茅河镇香水村整体环境卫生较好,但村委会院坝宣传栏存在宣传资料掉落清理不及时情况;雨城区周公山镇余家村针对上次发现的问题,正在开展整改,如:村委会宣传栏正在施工整改,主干道及周边垃圾已有效清理,但个别垃圾桶清运不及时,还存在“爆桶”情况。 针对督查发现的情况,督查组当即向两村负责人进行了反馈,要求相关负责人及时整改,加强垃圾清运频次,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https://www.yaan.gov.cn/gongkai/show/36f2aadfd83d6144e3221a132652560d.html 2024-03-29

  • 政务信息 聚力乡村“头雁”培育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四川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启动仪式在雅举行

    本报讯11月21日,四川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启动仪式在雅举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卿足平,中共雅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聂颖,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明洲参加启动仪式并讲话。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此背景下,四川农业大学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立足四川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的实际情况,紧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落实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任务要求,切实践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4个一”培育模式,整合四川农业大学知名专家、“三农”领域顶尖学者、企业家资源,搭建理论与实战于一体的师资矩阵;设计高适用、强实用的线上线下专业课程体系,采用专家讲坛、云上教学、调研实践、孵化培养、头雁联盟、跟踪服务等教学形式,高质量筹备700余名头雁培育任务。启动仪式上,举行了四川农业大学与雅安文旅集团校企共建的“天府头雁培育学院”项目合作签约与揭牌仪式。“天府头雁培育学院”旨在孵化出一批具有现代农业发展新理念、掌握团队管理新方法、熟悉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与现代乡村产业需求相适应、与乡村建设发展相协调,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领头雁”,以达到“头雁振翅”、激发“群雁奋进”的目标,让“头雁”项目成为省级人才培育的标杆项目,与天府乡村、天府粮仓等一系列省级品牌联动,并带动各地区域品牌创建,切实探索解决...

    雅安日报 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04b337aa-3cc5-4004-9cad-f95377763d78.html 2022-11-23

  • 政务公开 杨俊在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强调: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形成特色亮点 全力打造乡村产业品牌

    3月5日,县委书记杨俊深入太平镇、宝盛乡、龙门镇调研乡村振兴和企业生产情况,强调,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形成特色亮点,全力打造乡村产业品牌。 在太平镇大河村木坪子灾后重建聚居点、宝盛乡中坝村红岩子,杨俊实地了解村集体经济运行、特色产业发展、项目谋划、群众收入等情况,与镇、村负责人深入交流,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杨俊指出,乡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村级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出发,科学研判,认真谋划,选准选好适宜本村的发展项目,做强做优特色产业;乡镇、村(组)干部要拓宽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冷水鱼、茶叶、特色民宿等产业,进一步助农增收;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与部门、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要加快乡村建设,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龙门镇鱼跃龙门智慧水产养殖基地,杨俊详细了解基地建设管养、鱼苗选种、养殖数量及销售等相关情况,强调,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抓手,制定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策划,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将冷水鱼生态养殖与深加工产业紧密结合,推动水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要完善配齐基础设施,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强化服务保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水产品深加工不断发展壮大;要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延伸产业链条,实现...

    http://www.yals.gov.cn/gongkai/show/0e82b237b768ab8787e4a55704efb586.html 2024-03-07

  • 政务公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关键

    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的产业要靠人才来干,乡村生态要靠人才来美,乡村组织要靠人才来强。 一、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农村的人才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优秀青年通过外出上大学后留在城市工作,有劳动力的中年人大量外出务工,在家的仅是妇女、儿童、老人,也就是常说的“386199部队”。缺少了活力和生机的农村,缺少了最有活力的青年和壮年人群,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而言,是相当不利的。 (二)专业人才留不住、引不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优越的环境和待遇,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而由于农村的区位、交通、气候、居住环境及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劣势明显,岗位薪资待遇、产业盈利太低,工作前景与机遇不如城市,导致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不愿意回农村创业,即使到了农村,不久后也会离开。 (三)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不畅、激励政策不足。目前,正值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多样化,改变了传统“...

    区委农工委 http://www.yayc.gov.cn/gongkai/show/20180613170724701.html 2018-05-18

  • 政务公开 汉源县乡村振兴局 关于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项目库入库项目的公告

    我县中共汉源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第三次会议审定同意的汉源县2023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项目库入库项目,于2022年11月13日公示完毕,现予以公告。 附件:汉源县2023年度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入库项目清单 汉源县乡村振兴局 2022年11月14日

    http://www.hanyuan.gov.cn/gongkai/show/0b1f69d8fd46c99c457cf785b3a11afb.html 2022-11-14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