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安身工程。将7名符合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向4名刑释解教人员下拨危房善修款8000元,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改善生活条件。 二是安心工程。由联村乡干部牵头、村主任负责、村两委干部参与,每日上门走访,通过慰问、谈心、帮扶劳动等,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尽快恢复生产生活信心。 三是创业工程。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台帐,根据其特长和创业愿望,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全程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减免相关费用,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创业致富。 四是融入工程。由乡镇党委负责,每旬组织刑释解教人员参加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巩固帮教成果;对经常帮扶刑释解教人员生产、生活的邻里乡亲,在“五好”家庭评比中予以优先,鼓励村民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尽快融入周围群众。(审签领导:徐涛)
一是狠抓就业促进工程。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促进残疾人就业,新增分散就业30人;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为11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二是狠抓扶贫解困工程。今年1-5月累计发放城市医疗救助520人次,资金29.4万元,人均救助水平107.6元,完成目标任务数的76.8%;农村医疗救助9982(含参合人数)人次,救助资金101.7万元,人均医疗救助水平115.8元,完成任务数的83.1%。落实帮助106户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狠抓社会保障工程。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镇居民1-5月累计发放13700人次,资金233.5万元,月人均补差170.4元,完成目标任务119.4%。农村1-5月累计发放42665人次,发放资金320.7万元,月人均补差75.2元,完成目标任务93.2%。新建、改扩建敬老院1所。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29人,集中供养率为69.6%,届时全县敬老院床位将增加到312张,五保集中供养床位率可达94.8%。四是抓好关爱设施工程建设,今年新建社区慈善爱心超市2个。(审签领导:李炳刚)
一是大力实施天保工程。国家投资3994.3万元,完成生态公益林人工造林36633亩,飞播造林50705亩,封山育林213641亩,其中11538亩已郁闭成林;建立管护站点16个,森林火灾损失率连续20年在万分之一以下,减少森林资源消耗3万余立方米。二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国家投资17857.1万元,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0万亩,涉及38个乡镇36987户农户;完成“退一还二”配套荒山造林工程8.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三是大力实施增殖放流。由国电大渡河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立瀑电、深电黑马鱼类增殖放流站,累计放流重口裂腹鱼等6种大渡河特有珍稀鱼种37余万尾。目前,汉源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6.3%。林区老熊、野猪、鸟类等动物数量有所增加,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审签领导:薛朝军)
(1)“温暖”工程。及时兑现受灾农户临时生活补助5057万元,粮食2528吨;同时,在除穆坪镇外的8个乡镇分别建立了物资储备点,还储备了棉被450床、帐篷4417顶、发电机51台、毛毯5077床、彩条布1375件、衣物3399件、手电790支、绒衣绒裤700套、电热毯200床,有效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2)“关怀”工程。结合灾后重建,申请教育、卫生项目33个,涉及资金2.5亿元;投入800万完成23所中小学、幼儿园的维修加固工作;按时拨付资金293.672万元,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5216名中小学生,切实提升灾区群众温暖过冬质量。(3)“安居”工程。及时兑现灾后农房重建补助810万元,出资2000万元设立住房重建贷款担保基金,目前,已授信3630户,授信金额达1.8亿元;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吸引在外务工的能工巧匠回乡参加重建,组建了高质量的施工队伍100余支,引进外地施工队30余支,力争年底农房重建完成率达40%以上,在入冬前有更多的群众住进安全温暖的新家。(4)“帮扶”工程。结合“重建家园风雨同舟—千名干部联万家活动”,采取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等形式,开展“1+1”或“1+n”帮扶,全县2229名党员干部与18650户受灾及贫困户结为帮扶对子。截至目前,共为帮扶户办好事、实事1200余件,制定致富计划180项。(审签领导:唐雪健)
天全县纪委确定“三个集中”(即集中思想深化改革、集中资源培育典型、集中精力构筑防线)的工作思路,把争第一作为自觉要求,把善宣传作为惯性思维,把抓落实作为刚性原则,全力打造“智慧纪委、细胞纪委、开放纪委”三大工程,让团队在工作逐步成熟、在工作中得到成长,在工作中收获成果,奋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新局面。
2009年3月9日,天全县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市级文明县城创建誓师大会,全县3000余名干部群众参加了誓师大会,15乡镇和88个部门与县政府签订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整治时限、范围、标准等具体要求。一是实施净化工程。划分卫生责任区,落实保洁责任,坚决清除卫生死角。切实管住“面”,洗净脸面;治住“线”,整洁河道;卡住“点”,控制污染源。二是实施畅通工程。城管、工商、运管、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占道经营、流动摊点无证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占道搭建灵堂操办红白喜事等现象进行坚决治理。同时,对重点区域的违法违章建筑进行全面清查,对违法违章建筑,坚决予以拆除。三是实施美化工程。开展“整容”行动,促进城乡面貌“变脸”,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乡村新环境;广泛开展栽竹种树活动,让城乡环境变“绿”;结合实际安装霓虹灯、路灯,让城乡环境变“亮”;按照体现内涵、彰显特色的要求,抓好国道318沿线房屋风格的统一规划和房屋装立面清洗粉刷和风格打造,让城乡环境变“美”。四是实施基础工程。加强农村公路、村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城区道路建设,加快天然气长输线网、污水处理厂、新车站的综合开发等市政工程建设,切实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截至目前,国道318沿线天全段800余个重点店招店牌已按规划要求进行了更新;从2月24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环...
本报讯自从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石棉县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深化离退休党员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理解和把握,力促离退休党员在社区建设、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四大工程”中创先争优。 在社区建设中,开展离退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争做党的政策宣传员、居民群众联系员、社区治安保安员和环境卫生监督员等。石棉县新街社区、西区社区党支部把德高望重、办事公道,有宣传管理能力的老党员安排到法制教育、民事调解岗位,有效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了社区平安和谐建设。 离退休党员通过座谈、讲座等形式,宣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6起。 同时,鼓励曾经参加过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离退休党员为革命老区发展发挥余热。该县成立了由15名离退休党员组成的发展顾问团,积极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出谋划策;选派10余名有党务工作经验的离退休老党员作为党建工作指导员,参与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 该县成立了革命传统宣讲团,不定期到全县各中小学开展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建了36名义务网吧监督员,充分发挥老党员监督作用,积极开展“文明上网劝导”活动,并启动成长护航工程,组织老党员参与关心帮扶下一代工作,切实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让青少年...
芦山联社工作人员向当地百姓宣传金融知识 今年10月13日,随着芦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芦山联社)首台离行式自动取款机的成功安装,标志着芦山联社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实现城乡自动取款机的覆盖率达100%;率先投入使用离行式自动取款机;率先实现金融支付服务全覆盖。 两大工程全面启动 便民服务普惠民生 2012年9月4日“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金融服务民生工程全面启动。芦山联社响应号召紧随其后,秉承“普惠制”金融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户户有档案、村村有POS、乡乡有ATM、城镇有刷卡无障碍示范街”的“四有”目标,以自主机具尤其是ATM机的网点布局为突破口,以POS机、EPOS机为便民服务切入点,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从“一乡一社”到“进村入户”的新格局,进入了无遗漏、无空白的全覆盖时代。真正实现“小额取款不出村,便捷服务不进城”, 让农民享受7×24小时方便、快捷、高效的普惠现代金融服务。 战略转型指明方向 强化措施主动作为 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芦山联社秉承省联社打造“普惠制”金融服务理念,精心打造惠农兴村和讯通工程,率先认识到自助渠道建设将有效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更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牢固掌握现有市场、抢占业务发展先机。为此芦山联社下发《关于加强渠道建设加快推进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多次召开电子银行业务培训会,针对电子银行业务推广工作设立专项考核指标...
天全县四大工程提升城市形象 2012年,我县紧紧围绕 “提速 2012” 的总体目标,以“苦干、实干、拼命干”的天全状态大力提速城市建设工作,通过四大工程努力提升城市形象。一是加强规划龙头引领工程。我县将《天全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列为县第十五届人代会一号议案,彰显了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目前该项工作基础资料已收集完毕,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待总规修编完成后,赓即实施《天全县城控制性详规》编制。二是启动地标景观打造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红泰﹒翡翠豪庭房地产开发项目,建成后楼高24层,将成为我县的标志建筑之一。总投资约4960万元的滨河公园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国际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夯实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同时,集女娲补天和古道遗梦两大主题、以丹霞、翠微和美林湾为主要景点的滨河公园也将成为天全城市的标志景观之一。三是强化升级改造提速工程。为提升城市形象,我县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迅速启动街道升级改造工程。截至7月底,东城街、中大街基础设施改造及洪川北路延长线道路(简称“两街一路”)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基本结束。四是实施跨越发展赶超工程。为实现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县委县政府大手笔启动沙坝县城新区建设工程,目前规划方案已基本完成。
(1)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入资金108万余元新建文化广场5个,建设面积约4100平方米,惠及702户2810人,安装篮球架3幅、乒乓球桌5套、健身路径9件,解决基层群众“健身难”、“活动难”问题。 (2)文化体育活动惠民工程。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5场,成功举办趣味运动会5场;开展合唱、广场舞、乒乓球、篮球、柔力球等各类培训约64场次,受益群众达7250余人次;新棉镇被县老年体协表彰命名为“石棉县柔力球之乡。” (3)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依托农民夜校、干部夜校、三会一课等载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加大文化人才培训力度,培养优秀文艺骨干42人,成功实现村至少1支文艺队伍、社区至少2支以上文艺队伍的建设目标。 (4)原创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启动新棉镇镇歌《美丽新棉等你来》创作工作;发挥基层群众主体作用,成功创作原创文艺精品6部,其中《两学一做当先锋》音乐快板在全县范围宣传推广。 (5)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修缮宿贵轩宅碉、新街铁索桥、广元堡忠字碑及川矿三矿区办公楼、草八牌1428矿洞等文物遗址;石儿山公园改造工程项目完成公开招标工作,预计投资612余万元;广元堡川矿记忆博物馆改造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