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信息 坚持不懈改善生态环境 发挥特长建设生态屏障——记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个人牟永强

    坚持不懈改善生态环境 发挥特长建设生态屏障——记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个人牟永强 牟永强指导笋用竹栽植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决定,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期间,涌现出一个个先进的集体和个人。近日,省政府表彰了一批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天全县二郎山国有林场工程师牟永强就位列其中。面对先进个人的荣誉,牟永强坦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更多的人士坚持不懈投入到建设中,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有林业人的觉悟 为退耕还林全力以赴 天全县林业局二楼造林股办公室,是牟永强平时工作的地方。进门左手边,电脑桌上除了显示器,就是各种各样的文件。文件虽多,但大部分都是有关造林绿化方面的方案。今年48岁的牟永强,是土生土长的天全人。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林业工程师。1991年调到天全县林业局从事造林绿化工作至今,是一名老资格的林业人。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工作启动后,作为造林绿化管理股股长,他成为这项工作的“排头兵”。“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一件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要为他们打好生态基础。”牟永强说,作为长江上游地区,我们对待环境的态度和做法,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留住青山绿水,恢复和建设更好的生态环境。牟永强记得,天全县于1999年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他从规划设计、种苗组织、造林技术指导、施工作业到检查验收全程参与,确保了15.8万亩退耕还林工程...

    雅安日报 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3d0eae8c-d9a1-4f58-8b21-49b2b844af8c.html 2018-04-04

  • 政务公开 节地生态安葬树新风 绿色生态发展促和谐—石棉县民政局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障群众“逝有所安”的基本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石棉县民政局认真谋划,积极部署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目前,已在银台山公墓落实区域作为节地生态安葬区,并已开始建设,建成后计划采用草葬的形式免费对外开放。 节地生态安葬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深化殡葬改革倡导移风易俗的重要举措,在减轻困难群众负担,保障困难群众基本需求上具有重要作用。

    县民政局 http://www.shimian.gov.cn/htm/openview.html?id=20171225115300-058863-00-000 2016-08-02

  • 政务信息 引文化活水 亮生态名片——雨城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促发展

    今年1月,雨城区多营藏茶村藏茶村一组团Ⅰ期工程(核心区)建成投运,图为雨城区多营镇中国藏茶城今貌。6月8日,端午节前一天,雨城区上里古镇开展端午节传统民俗文化体验活动。游客们兴致盎然地参与穿越,与当地群众一起欣赏古琴雅集、吟诵楚辞、射箭、缝香囊;除了文化体验,前往古镇旅游的外地游客还带着洗肺的目的。作为天府之肺,雨城区每年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万千游客。上里镇共和村侨爱新村聚居点距离上里古镇一公里左右,当地居民依托节日与景点办起的农家乐生意红火。经过灾后重建,附近的十余个新村构成了景区的大后方,承担起分担上里古镇接待压力,扩充上里古镇旅游内涵的重要任务。震后老牌景区焕发生机,是人们对雨城区旅游公认的评价。早在10多年前,雨城区以碧峰峡、上里古镇等多家A级旅游景区为支撑,已是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然而,近几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略有滞后。如何摆脱困境?重建中,雨城区一直在思考: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将文旅、农旅结合,加快雨城生态文化旅游提档升级,实现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提升发展。民俗文化融入节庆内容丰富这是我第三次来雨城,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参加了端午节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后,来自成都的游客王林说道。王林对自己的三次游览做了概括,赏美景、感受文化、体验民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高度概括了雨城生态之美。而文化和民俗的挖掘,增添了雨城的魅力,让雨城成为一个色彩斑斓,来了还想...

    北纬网 https://wgtl.yaan.gov.cn/xinwen/show/9a3d9a60-12be-45b0-874f-b207b43b38eb.html 2016-06-23

  • 政务信息 六部门印发《生态扶贫工作方案》 脱贫与生态文明实现“双赢”

    经济日报1月24日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制定《生态扶贫工作方案》,部署发挥生态保护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按照《工作方案》,到2020年,力争组建1.2万个生态建设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10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新增生态管护员岗位40万个,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带动约1500万贫困人口增收。 在助力贫困人口脱贫途径上,《工作方案》提出,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生态公益性岗位得到稳定的工资性收入、生态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生态保护补偿等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等方式,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工作方案》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等12项重大生态工程,明确采取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机制、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等举措。 对于广受关注的生态产业选择上,《工作方案》强调要选择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市场相对稳定的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其中,生态旅游业、特色林产业和特色种养业将是重点发展领域。(记者 顾阳)

    经济日报 https://sfj.yaan.gov.cn/xinwen/show/019a0522-e44e-482e-b2bd-829805a778b8.html 2018-01-26

  • 政务信息 雅安市生态扶贫有新招 ——选聘生态护林员助推脱贫攻坚

    政策规定,全省88个贫困县生态护林员由省上分配名额,省财政下达资金。作为没有贫困县的市(州),雅安市统筹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林业改革资金及项目,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2018年,共选聘生态护林员96人,抚育管护森林面积11.57万亩。雅安市天全县和石棉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资源富集,在地域上和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布高度耦合。两县积极探索非贫困县生态扶贫路径,寻找生态建设项目和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决定在天全县兴业乡陇窝村和石棉县永和乡白马村等16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从事生态公益林管护、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生态保护工作。据统计,2018年,两县共选聘生态护林员96名,支付生态护林员48万元,人均获得劳务报酬0.5万元,贫困户通过参与生态建设项目实现脱贫。为规范生态护林员选聘,实现贫困户就业和森林资源有效管护双赢,参照全省88个贫困县《四川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细则》,制定了生态护林员选聘、培训、考评、退出和报酬支付在阳光下运行的保障措施。

    市林业局李凤汀、罗万勋 https://lyj.yaan.gov.cn/xinwen/show/7d59081d-58e8-44bd-bea4-4ba83a05a6a0.html 2018-12-10

  • 政务信息 借助当地有利生态资源 大力发展高山生态有机茶

    本报讯  29日,市政协调研组前往宝兴县灵关镇云茶村,调研宝兴茶产业发展情况,为茶产业发展“把脉开方”。调研组走访了宝兴县灵关镇妙心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妙心茶业),参观该企业茶叶加工车间,详细了解企业茶叶种植与开发、茶叶生产、质量把控、有机产业认证、市场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认真听取茶企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妙心茶业坚持把发展茶产业与有机化高品质发展模式相结合,借助宝兴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全面发展高品质高山有机茶园,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高山茶为主的茶产业。妙心茶业创建茶园实时直播共享平台,消费者扫描二维码便能随时观看到茶园生产情况,走出了一条自然保护区生态有机化的特色发展道路,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调研组充分肯定了妙心茶业产业发展思路和方向,以及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绿色有机发展等方面的相关工作。并表示,妙心茶业坚持高质量发展,发挥宝兴资源禀赋优势,紧抓高山生态茶产业这一优势产业,将绿色、生态、有机打造成为宝兴茶产品的靓丽本色,为打响雅安高山有机茶叶品牌,坚持品牌引领,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希望企业在茶叶质量把控、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再发力,推进全县茶产业不断发展。目前,妙心茶业已形成了成熟的高品质高山有机茶生态化生产模式。下一步,妙心茶业将继续强化茶园管理,扩大销售市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继续走茶产业有机化发展的特...

    雅安日报 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18db94f5-ecf8-4112-a174-ab8d90e290a0.html 2021-03-31

  • 政务信息 天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案例获生态环境部推广

    天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案例获生态环境部推广 红色文化富集的美丽红军村吸引游人本报讯日前,记者从天全县相关部门获悉,天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案例获生态环境部推广。就在去年10月14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生态文明论坛上,天全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这些殊荣的获得绝非偶然,背后是天全县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好守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走出的一条“绿水青山”有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的山区县绿色发展道路。据悉,2021年11月,生态环境部将“绿色发展示范案例”更名为“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继续对示范创建地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鲜活案例和典型经验予以展示推广。天全县省级四星级现代冷水鱼园区养殖基地一隅坚持系统保护,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天全县森林覆盖率74.1%,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县域国土面积65.61%,境内有大熊猫、珙桐等珍稀动植物76种,被誉为“川西走廊上的生态家园”。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达347天,达标率保持在94%以上;地表水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近三年以来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持续保持全省前三。境内二郎山喇叭河景区在确保不干扰动物的前提下,水鹿和藏酋猴等与人类和谐相处,每年观赏体验的游客达到25万人次。“好山好水养好鱼”,做大做强渔产业。天全县按省级五星级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标准...

    雅安日报 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f5ef6ad2-a193-4b79-9c6f-f33126ee964c.html 2022-03-14

  • 政务公开 强化生态富民项目审计 促进生态优势资源转化

    勘察图片1:2017年2月10日审计员对照图纸勘察现场 勘察图片2:2017年2月10日审计员现场测量工程尺寸 名山区审计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紧扣全区民生工程,严守廉洁工作底线,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促进茶叶和生态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化,推动绿水青山生态红利持续富民。开年以来积极组织中介机构、万古乡政府、施工方对名山区万古乡涉及的红草村、沙河村、九间楼村等6个村茶产业经济走廊整体提升工程的道路加宽改造、景观土建及园林绿化、广播等4个工程项目竣工结算进行审计,为保障民生政策落实、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创新审计方式,不断转化审计思路,充分利用轮式测距仪取代传统的皮尺测量道路长度等,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规范审计流程,把握审计工作的重点环节,确保审计工作精细化、规范化;三是坚持审计原则,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碰硬、敢讲真话,依法依规地开展审计现场勘察,确保审计核查全面、准确和完整;四是严肃审计纪律,把投资审计廉政风险防控作为重点,强化审 计现场管理,文明、廉洁审计,树立良好的审计机关形象。

    区审计局 http://www.scms.gov.cn/gongkai/show/20170216153929-078637-00-000.html 2017-02-16

  • 政务公开 探索“生态修复+”新路子,矿山生态变“绿水青山”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战线长、难度大、任务重、困难多,但我们要明确生态保护修复既是关系人民幸福的政治问题,又是关系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既是关系人民福祉的民生问题,又是关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问题。因此,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长远谋划,系统治理,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 “生态修复+社会资金”破难题 雅安市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矿产资源丰富。长期粗放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严重破坏地形地貌、土地资源、水土环境、自然景观,形成难以愈合的生态创伤。多元探索,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资本融合”新模式,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统筹财政资金、撬动企业资金、发动民间资金,不断增加生态修复投入。引进企业,企业负责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修复后土地开发利用,政府负责项目方案、投资审核与质量把关,共同打造政企双方各司其职、权责清晰、收益共享的合作格局。 “生态修复+全域规划”提质效 结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和指标,探寻实现矿山环境绿色发展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政策措施,切实掌握本地矿山生态环境的家底,综合考虑矿山地质灾害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类 型 和程度,科学设置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方式与方法,将全市矿山整体打包,按照“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园则园”的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理念,一矿一策、因地制宜地开展矿山环境修复...

    http://www.yingjing.gov.cn/gongkai/show/c9d831538f99cd9b900a00456d7f3c02.html 2023-10-12

  • 政务信息 生态康养助推旅游新发展——我市生态康养旅游发展扫描

    雨城全景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郝立艺 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养旅游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摘果赏花、品农家菜、住特色民宿等丰富的休闲康养游成为许多中老年人的首选。雅安生态良好、风景优美,许多游客在领略大自然优美风光的同时,享受悠然自在的旅游时光。近年来,我市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脉络,大力发展“旅游+康养”旅游新业态,有山有水有美景的雅安利用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先天优势,成为游客生态康养的不二选择。本报“文化·旅游”周刊曾推出“生态康养旅游”系列报道(一),本期,记者将继续透过各县区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适宜的气候,展示雅安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魅力和速度。林业资源丰富雨城康养旅游红火雨城区是川西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生态阶梯,气候、地形多样性赋予了雨城优越的生态禀赋和富集的旅游资源。去年,雨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0天,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丰富的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让雨城区成为养肺、养人的好地方。而分布在雨城区各处的“森林人家”和特色民宿成为雨城区康养旅游发展响亮的品牌。上里镇森林覆盖率达80%,空气质量良好,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000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在这里,绿堤、溪水、蓝天浑然一体,万森康养庄园,便坐落于白马村清秀深幽的山林间。何为万森?即万亩森林之意。良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成为万森康养庄园的“金字招牌”,也让庄园成为休闲、...

    区委宣传部 http://www.yayc.gov.cn/xinwen/show/abc1de15-bac0-4a7e-befd-fb0a9448412d.html 2019-04-20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