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高质量推进,2022年5月6日上午,荥经县乡村振兴局干部带队到牛背山镇现场查看乡村振兴项目施工进度,并督促牛背山镇要抓好项目的利益联结,确保衔接资金精准、高效使用。
2023年5月9日,雅安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宁文带队到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调研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县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新明,党组成员陶莉陪同调研。 宁文一行听取庙岗村党支部书记詹良兵和新添镇组织委员刘伟介绍村党支部和镇党总支基本情况、亮点、经验后。实地察看了庙岗村的兰花产业、聚居点和兰花苑的发展情况。 庙岗村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四川省首批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庙岗村特色产业、环境卫生、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基层治理等各项重点工作快速发展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实践。下一步,县乡村振兴局将继续立足乡村发展实际,为乡村建设提供好服务。
2023年8月28日,荥经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娟带队到各乡镇(街道)开展2023年乡村振兴先进县创建工作。 查看了乡镇(街道)开展动态监测和帮扶等相关资料,脱贫户、监测户、低收入农户、大病户、受灾户、低保户等动态监测、常态化帮扶情况。随机抽取试点村,实地查看了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乡村振兴先进县创建是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工作,我局将立足自身职能,为成功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县贡献一份力量。
1月17日下午,雨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到周公山镇孔坪村开展退役军人助力乡村振兴走访调研工作。 调研中,我们来到了龙河新竹编专业合作社。孙新勇详细为我们介绍了新竹编合作社的基本情况,目前合作社务工人员大概2000名,其中退役军人500多名,大多从事产品销售和技术顾问,部分退役军人还出资助力扩大合作社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机力量。 长期以来雨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鼓励退役军人从保家卫国到富民强村,从人民子弟兵到致富带头人,不断融入乡村振兴发展,让更多的退役军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成为提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9月19日,乡村振兴局局长彭彬一行到小河镇红星村调研林竹产业发展项目,小河镇党委书记李金武、镇长高磊陪同调研。 彭彬一行实地察看了红星村林竹产业发展情况,高磊就林竹产业规模、林竹经济效益、开发存在的困难作了详细汇报。 彭彬指出:红星村林竹资源丰富,发展前景良好,林区产业路的建设势在必行,小河镇要提前规划,做好林区产业道路项目储备工作,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林竹资源的管护和开发力度。要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职能,将已建成的千亩林竹产业和百亩黄柏产业基地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抓手,助力乡村振兴。
市委、市政府近日印发的《雅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是全省21个市(州)印发的首部市级层面的规划,是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雅安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的行动纲领,擘画了雅安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在科学把握雅安乡村发展规律和发展实际基础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和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走在前列。 《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规划》分为三大板块共10章。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和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第二板块为重点任务,包括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实现产业兴旺;推进生态文明和人居环境建设,实现生态宜居;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风文明;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治理有效;实施民生提升工程,实现生活富裕;改革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第三板块为实施保障,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法治保障、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典型带动、动员社会参与、抓好评估考核等。《规划》部署了六大“兴农”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等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 《规划》明确的总...
7月28日,县乡村振兴局对安乐镇乡村振兴项目进行县级综合验收。
近年来,马岭镇立足产业、区位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脆红李特色果蔬种植产业,推动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产业,打响了马岭镇脆红李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民致富增收,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抓宣传引导,茶农转果农。马岭镇2014年起引进脆红李,并在康乐村成功试点种植成功,经推广,现已在康乐村、余沟村、天目村等村连片集中种植。近年来,马岭镇积极组织果农外出参观学习800余人次,外出考察300人次,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构建“基地+专合社+农户”发展模式。截至2023年底,全镇种植脆红李面积达3200余亩,投产3000亩,成为特色主导产业。 二是抓田间管理,果盲变行家。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强化果农技术提升,特邀四川农业大学等地专家学者共10批80人次来马岭镇实地培训果农2000余人次,组织种植大户到眉山、丹棱等地参观学习1000人次,参与经验交流座谈会30人次。每年定期召开施肥、保果、防虫、硕果、增糖等田间管理现场会累计50场次,提升群众田间管理水平,实现果盲变行家。 三是抓品牌塑造,无名到知名。创新“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模式,以支部+合作社+群众的方式,引领脆红李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多次成功举办“李花节”“脆红李采摘节”,吸引成都市蒲江县、眉山市丹棱县等20000余名群众打卡马岭,进一步提升马岭镇脆红李品牌知名度、促进销售;畅通线上销售渠道,通过QQ群、微信朋友圈、抖...
近日,县乡村振兴局一行到牛背山镇新建村皇金茶产业基地督促2021年乡村振兴项目进度。要求,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全面推进施工进度,确保按时完成项目建设。
在金融力量支持下,我市一处现代农业园区得到稳步发展 资料图片当下,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金融需求也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11月9日,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西南农村金融论坛暨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我市举行,来自国内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代表及农业企业家,共同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实践经验、探讨合作机遇,为推动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农村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乡村全面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居民尤其是新型经营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出现快速增长,需求结构也更加多元,这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与传统农户贷款‘金额小、周期短’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呈现出需求旺、金额大、期限长等特点,且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雅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认为,为了适应新特点、新需求,需要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更好满足乡村全面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可以通过搭建‘物理网点+’服务平台,不断改造物理网点服务环境和完善服务功能,单设‘三农’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