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位于迎政乡的石棉县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当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道路条件,惠及当地群众。
芦山县乡村法治宣传同步跟进今年,芦山县进一步明确了围绕基层治理和法治保障乡村振兴,探索推行“一二三四”工作法,以乡村法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芦山县司法局局长何荣刚提到了新时期芦山基层法治建设的难点。该县龙门镇青龙场村互为邻居的杨某和骆某,近期因一件小事发生纠纷。7月里的一个夜晚,杨某院坝内的一棵树被大风吹断,砸垮了骆某家的围墙。骆某随即要求杨某出资修缮围墙,杨某则以树是风刮断的,砸垮骆某家围墙属于意外为由,拒绝修缮。在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后,得知情况的村劝慰小组劝解员主动介入,并在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后,采取了分别入户劝解的方式。经劝解员劝解,双方达成了共同出工修缮围墙的协议,将原本闹得两家不和睦的矛盾化于无形。如何荣刚所言,该案快速成功调解,得益于芦山对“微化解”劝调体系的探索实践。据介绍,该体系主要表现形式为,在村组两级全面建立以村民小组长为骨干,以“两代表一委员”、返乡“五老”、教师、医生等四类群体为主导,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1+4+X”的劝慰组织,将调解“单人舞”变为劝调“集体舞”,并形成小微纠纷由组张罗,一般纠纷村召集,重大纠纷乡出面,疑难矛盾县统筹的局面。与此配套的,还有“微单元”治理体系。通过采取大法与小规相结合方式,芦山县还进一步拓展了新村聚居点“自管委”工作模式,创新建立了基层“微治理”体系。今年以来,芦山县还进一步在建强“一个核心”,夯实政治保障;推进“三个覆盖”,...
2022年11月11日,党员教育培训学校“乡村学堂”——“小儿推拿”实用技术培训,在前进镇红岩村成功举办。来自周边村组的党员、村组干部、群众等50人参加活动。 此次培训主要针对在家的年轻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妇女等重点群体开展为期10天的技能培训,切实帮助他们获得真本领,达到能就业、促增收、真致富。为顺利开展此次活动,镇党委请示区委组织部、区就业局,与雅安市大华职业培训学校联系,沟通培训相关事宜。报名期间,镇、村组干部积极宣传、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组织了一批想学、肯学、会学的人员。 “乡村学堂”采用“课堂+实践”的模式,授课老师现场讲解穴位名称与位置、儿科常见病推治、小儿推拿基本手法等相关知识,同时通过道具、真人示范、问答、互动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员理解、巩固学习成效。 “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我学会了一门技术,以后出去找工作也好找了,我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很高兴有这样的一次学习机会。”来自前进镇红岩村的村民李世芹这样说。 “学会了小儿推拿,不但以后找工作好找,平时也可以帮家人进行按摩,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按,累了的时候按,休息的时候也可以按,对我们老百姓非常适用。”党员刘大高如是说。 本次活动根据群众需求,因时因势开设特色课程,效果十分明显,受到大家的好评和点赞。充分发挥了党员教育“乡村学堂”的阵地作用,把知识“零距离”送到学员手中,既提升了群众就业创业...
为带动本地农产品销售,加强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我县供销社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农产品申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提升产品价值。 2022年8月起,县供销社先后指导芦山钱记鲜蛋养殖有限公司的鲜蛋、芦山县双石镇石凤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肉兔和天斗雅和必冷吃兔申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成功。 2023年,市总工会和市供销社商定,由市总工会牵头,结合“川工之家”雅安频道上线及“农民丰收节”在“川工之家”APP开展“惠农庆丰收 职工品质购”活动。截至11月6日,芦山钱记鲜蛋提供的山泉蛋、多维富硒蛋、茶马古道原生蛋累计销售1100余单,近2000件;芦山县双石镇石凤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提供的天斗雅和必冷吃兔——雅羌手撕兔累计销售400余单,近600只手撕兔,共实现销售额12万余元。 众多顾客反馈供销的产品质量好,品质有保障,售后无忧,真正实现了助农惠民的目的。
百丈镇王家村地处百丈东部国道“318”线与成雅高速公路之间,距离成雅高速路口约10公里。王家村幅员面积5.1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人口共计902户,3415人,茶园面积4158亩,人均约1.2亩。王家村将结合成雅新城建设,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依托临溪河打造滨水特色景观,完善公共服务、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逐步打造为城市新型社区。2021年,被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评为“雅安市乡村治理示范村”;2022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雅安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党建引领夯基础,乡村治理聚合力 王家村党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围绕“茶旅融合、民事村办”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融互动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幸福美丽王家新村”建设。加强村级代办点建设,按照“定岗、定责、定人”的思路打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窗口,通过“一窗办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让群众办事真正实现“只跑一次”的行政目标。同时,王家村党委带头示范,积极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团结带领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金融融资破难题,集体经济增实力 为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在王家村党委的指导下,成立四川征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效整合各类组织资源、社会资源,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服务组织有实力、运行好、能发挥作用。该...
今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五年整体跨越”目标的决胜之年。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以实施“五美乡村”行动为重点,深入开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四好村”创建,让城市更繁荣、乡村更美丽。近日,记者走进部分乡村发现,在依法建设“五美乡村”上,各县(区)根据自身特点创新方式、方法,亮点颇多,成效明显。雨城区草坝镇福馨苑小区:法治引领新村建设 村民生活越来越好春节期间,位于雨城区草坝镇的福馨苑小区内,住户挂起了灯笼,贴上了春联,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福馨苑小区安置了草坝镇洪川村和均田村的141户村民,在《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范下,短短半年时间,这里的居民生活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努力建设成民居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乡风美的“五美”新村。民风和谐 环境整洁车辆从名兴草大道驶过,远远便能望见福馨苑小区,灰瓦橙墙,在冬日暖阳下更显温馨。小区是统规联建的,小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带有小花园。如今,小区居民结合名兴草大道连通草坝镇、名山区、大兴镇的交通优势,以及附近商业集中的优势,利用房屋开办了家庭旅馆、饭馆,小区内商业氛围浓厚。小区道路干净整洁,居民房前屋后的“微田园”里种上了花草、蔬菜,装点着小区环境。如今的生活越过越好,不少人家都买了小汽车,车主按照指定的位置规范停放,小区秩序井然。“今天的环境和依...
5月22日,新店镇关工委组织“五老”志愿者到中国至美茶园绿道游览参观,体验乡村巨变,感受乡村振兴。 一场大风骤雨驱赶了初夏的闷热,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一路上轻车熟路渐行渐止,旅游公路蜿蜒连绵宽阔靓丽,树木花草郁郁葱葱芬芳吐艳,田园绿茶清香扑鼻,农庄人家景美如画。走进过溪民宿,那里庭院错落有致,房舍修葺一新,龙门风格古朴,依托特色民宿培育出的新业态,实现了绿色康养新突破。进入田园牧歌,登上景观楼饱览秀美田园风光,享受休闲观光农业带来的自然风景,体验“立体农业、采摘体验、种养结合”的生态种养新模式。来到丰丰综合体,参观茶园基地、茶叶加工、休闲观光、餐饮住宿等特色区域,真实感受三产互动新发展。 此次参观体验活动的开展,使大家既饱览秀美田园风光,又感受乡村巨大变化,不仅提高了对乡村振兴的了解认知,更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为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倡导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推进我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近日,名山区水利局节水志愿者走村入户,向蒙山村村民发放节水宣传手册、节水环保袋等宣传品,和大家分享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呼吁村民提高节水意识、养成节约用水良好习惯,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节水、护水、惜水、爱水的意识。大家纷纷表示,要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让节水行为成为习惯。下一步,名山区水利局将继续加大对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提升全民节水意识,践行节约用水责任,将规范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推进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自全国各地乡村的女性产业带头人在雅安相聚,共同学习3月8日清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家茗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玉艳拉开四川蒙顶山合作社发展培训学院(以下简称“蒙顶山学院”)宿舍的窗帘,连绵不断的茶园出现在眼前,既亲切又特别。千里迢迢从云南到四川,徐玉艳带着“通过进一步学习新的理念,加强对合作社的管理,有助于产品开发和提高合作社联农带农综合效益”的期待,参加了2024年“金惠工程-乡村振兴有她”项目培训。当日,开班仪式结束后,徐玉艳和来自陕西、云南、新疆、青海的其他61名女性产业带头人一起,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挖掘“她力量”成长潜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各类劳动者群体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如何找准位置并作出贡献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基本遵循。“多方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女性在发展中占据了主动性,提升她们的价值,对于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蒙顶山学院执行院长王光远表示,推动乡村振兴,也为我国农村女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为她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让她们能够参与到农村经济的各个层面中。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在聚焦乡村振兴的同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同年2月,全国妇联下发《关于开展“乡村...
4月28日,记者从名山区茅河镇香水村了解到,该村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乡村振兴合力,推动全村产业升级。整合之道 振兴动力更足20世纪80年代,香水村就探索出茶苗无性系繁育技术,逐渐成为全国民间最大的茶苗无性系繁殖地。借此优势,2000年起,各届村党组织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积极推广发展茶苗繁育产业,高峰时期全村茶苗繁育面积达3000余亩,品种主要包括福鼎大白、蒙山9号和4号、中茶系列、黄金茶、白茶等,茶苗远销贵州、云南、湖南、湖北、陕西、甘肃、西藏等10余个省份,年产值1.2亿元,香水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茶苗第一村”。2019年,随着茶苗市场的饱和、茶苗品种单一等原因,香水茶苗普遍滞销,给茶农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面对此情况,村“两委”班子,积极商讨对策。提出借力蒙顶山茶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机遇,依托全区茶苗种业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规划,以香水村“一把伞”(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为核心,打造名山区茶种业现代农业园区,把握茶苗产业“话语权”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区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借力雅安市名山区茶叶种业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发展机遇,园区建有茶苗信息交易中心1处,占地1080平方米,目前已完建设,计划配套茶苗检验检疫中心和疫病虫害防控中心以及数字化展示中心,并以中心建设为契机,促进人员、渠道、资源“3个3”整合,即苗企、苗农、苗工3个人员整合,供应方、需求方、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