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防疫战打响以来,雅安市芦山生态环境局全体职工已连续奋战20余天,全体工作人员迎难而上,有令必行,无人临阵退缩,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持续发力。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全体生态环境人将一如既往守护好群众绿水青山,环境执法“不打烊”。 一、严把一线执法关,筑牢防疫屏障一是力抓辖区内医疗废物、零散特殊有害垃圾、污水处理厂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点位监督检查70余家次。二是配合该县住建局、综合执法部门及乡镇(街道)加强对零散特殊有害垃圾的监管,芦山县城区内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63个,乡镇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85个。二、解决一线环境问题,做群众贴心人 对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高度重视,精准研判,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派出执法人员前往处理,快速高效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真正做到贴民心、纾民怨、解民忧。三、情系一线群众安危,宣传防控到位强化农村疫情防控,精准服务联系村湖北返乡村民,配合村两委对全村湖北返乡村民开展再摸排统计工作,确保不漏一村一户一人,同时开展对全村村民的疫情防控宣传,发放宣传单200余份,走访联系村76户158人。四、服务一线企业复产,护航经济发展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对复工复产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和帮扶,检查中要求相关企业防护物资和措施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能开工、人员体检未出结果前坚决不能开工、污染治理设施不能确保正常运行的坚决不能开工。截至目前...
月23日,雅安市天全生态环境局召开中干会传达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大会会议精神。会议要求: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要贯彻落实好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大会会议精神,要将市生态环境局和县委、县政府各项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二是牵头抓好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长江经济带问题排查及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三是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环境监管工作,特别是做好医疗废物处置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和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等工作;四是凝聚思想共识、紧盯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臭氧污染也日渐突出。3月14日,雅安市荥经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洪武带队赴天全生态环境局学习臭氧防控经验。天全生态环境局从VOC专项行动计划、城区污染物源分析、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臭氧防控措施先进经验。通过此次学习,为荥经县做好臭氧防控、全面完成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任务提供有益借鉴。
近日,雅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欧敏华同志到芦山生态环境局调研机关党建工作。欧敏华一行听取了芦山生态环境局机关支部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困难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欧敏华同志对芦山局机关支部党建工作成效予以肯定,要求:一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不打折扣。二是持续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切实做好制度落实的安排部署和督促检查,确保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取得实效。三是坚持党建引领业务。要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扎实的党建工作促进业务工作的优质高效,围绕市、县重点工作,统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大文章。
雅安日报讯昨(8)日,市委副书记李伊林主持召开座谈会,研讨藏茶发展、茶马古道保护,以及拟建雅安生态博物馆相关事宜。 会议回顾了上月21日举行的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雅安)研讨会取得的成果:该次研讨会形成并通过了《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雅安)共识》,得到了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的高度肯定,同时他建议雅安应依托生态与文化优势,借鉴福建省安吉县等地的经验,在四川省筹建首家生态博物馆,从而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8月30日—9月3日,由市委副书记李伊林、副市长姜小林带队,组织市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局、名山县、天全县相关负责人,专程赴福建省安吉县考察学习。 李伊林指出,雅安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是在国际背景下的新定位。生态立市战略,提升了雅安的影响力。目前,我市的基础工作效果不俗,但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有待加强。今后的发展,需要认准特色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放大效应。 李伊林表示,雅安生态博物馆的建设要纳入正在制定的“雅安市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行动计划”内容,结合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尤其藏茶的发展,要结合茶马古道的开发与保护,整合资源,重视基地建设、生产加工、科研技术、宣传策划和深度开发,在原有条件上,开拓增长空间。 会议要求,通过这样的座谈会,深入探讨“雅安市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行动计划”,明确突破点。各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要明确抓手,创造条件...
雅南猪 “好吃的馍馍,玉米馍馍夹肉的……”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雅安人来说,无论老少,都保留着这样一种记忆,这就是宝兴当年闻名遐迩的“锅盔夹腊肉”。 如今,虽然三四十年过去了,但每当谈论起“锅盔夹腊肉”时,大家总是眯着眼睛、甩着头说:“哎呀,那个玉米和肉的香味哟,咬下去一口,满口都是油,安逸惨!” 如今,雅南猪的饲养缺点逐渐凸显,其生长周期长、饲养成本大、瘦肉率低等问题影响着养殖户们的热情。不料,养殖户一个看似“明智”的决定,却给雅南猪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锅盔夹腊肉”这道名小吃也随着雅南猪的消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昔日寻常雅南猪 今登宾馆高档宴 昔日寻常百姓家的雅南猪真的消失了么? “上次我在广州一家宾馆吃了一道菜,服务员介绍说是雅南猪,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口感确实香,肉质也感觉不那么瘦!”从朋友那里得知雅南猪有可能出现在广州,雅安福祥养殖场场长彭文福立即赶赴广州。“真的是雅南猪!”22日,介绍起当时的情况,彭文福依旧神情激动。 当时,彭文福点了一道菜,当服务员将这道“南香肉鼎”端到他眼前时,他惊呆了:在一个鼎状的器皿中,一层锡箔纸包得四四方方,服务员扒开锡箔纸,一股肉香扑面而来,让他直吞口水。尝过一口之后,他发现,这的确是雅南猪肉,只不过他完全没想到,用锡箔纸包裹着清蒸出来会是这样一股酣畅淋漓的味道。“啊!太好吃了!”他不禁连连赞美,惹得身...
雅安日报讯 科学重建如何与生态文明结合、灾后重建中城乡发展应注意什么……在昨(19)日举行的“科学重建·生态雅安”论坛上,嘉宾和专家进行了演讲、发言和讨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项目主管卡贝丝、住建部城建司风景处副处长傅中见、省遗产办主任张虎、副市长卯辉出席论坛并致辞,肯特大学教授、原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外方组长、原欧盟-中国生物多样性负责人马敬能,剑桥大学教授、原联合国环保基金项目专家、世界自然基金会专家罗瑞安,省林科院副院长刘少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肖达,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原副巡视员陶思明,分别作主题演讲或报告。 此次论坛围绕科学重建,通过专家演讲、参会者研讨互动等环节,进一步增强地震灾区及世界遗产地管理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好“生态”这个雅安最大的优势,把绿色重建作为实现雅安科学发展、建设生态城市的最大动力,努力实现雅安的科学重建和可持续绿色发展。 卡贝丝表示,非常高兴能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此次活动,她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的方向、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助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的开展、熊猫电影周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意义等作精彩致辞。 卯辉代表市政府对来雅的嘉宾和专家表示欢迎,卯辉在致辞中说,本次论坛得到了联合国...
全市林业系统在生态建设扶贫中主抓生态家园建设,将涉林项目整合进生态保护建设、生态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避灾三大板块,重点倾斜和覆盖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向261个贫困村投入精准扶贫资金1亿多元。 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区域扶贫。指导荥经县完成果蔬走廊荥经段的规划(今年4月市政府将荥经县纳入果蔬走廊建设范围),与先期规划建设的汉源、石棉段连通形成700公里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果蔬走廊,规划主环线700公里,产业基地146万亩,景区景点38个。目前主环线全线贯通,核心环线全面建成柔性路面,完成主环线标识标牌设置。先期建成的果蔬走廊汉源石棉段具备旅游接待能力,成为全省乡村休闲旅游重要节点线路;建成大樱桃、花椒、核桃、黄果柑等特色产业基地127万亩和主要景观节点,沿走廊建成一批幸福美丽新村。 整合项目资金,实施精准投放。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今年进一步整合9大林业项目,聚集11899万元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全市261个贫困村,其中政府投入7458万元,县(区)自筹499万元,信贷等资金3942万元,重点倾斜投入到今年拟退出的150个贫困村及拟减贫的1.2万贫困人口。其中,通过实施“生态固本行动”,向名山等5个县(区)93个贫困村安排了43万多亩公益林管护任务,向8县(区)261个贫困村全部安排了20万亩退耕还林管护任务,向汉源等3县(区)25个贫困村安排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近2万亩,共安排...
全市林业系统在生态建设扶贫中主抓生态家园建设,将涉林项目整合进生态保护建设、生态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避灾三大板块,重点倾斜和覆盖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向261个贫困村投入精准扶贫资金1亿多元。 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区域扶贫。指导荥经县完成果蔬走廊荥经段的规划(今年4月市政府将荥经县纳入果蔬走廊建设范围),与先期规划建设的汉源、石棉段连通形成700公里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果蔬走廊,规划主环线700公里,产业基地146万亩,景区景点38个。目前主环线全线贯通,核心环线全面建成柔性路面,完成主环线标识标牌设置。先期建成的果蔬走廊汉源石棉段具备旅游接待能力,成为全省乡村休闲旅游重要节点线路;建成大樱桃、花椒、核桃、黄果柑等特色产业基地127万亩和主要景观节点,沿走廊建成一批幸福美丽新村。 整合项目资金,实施精准投放。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今年进一步整合9大林业项目,聚集11899万元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全市261个贫困村,其中政府投入7458万元,县(区)自筹499万元,信贷等资金3942万元,重点倾斜投入到今年拟退出的150个贫困村及拟减贫的1.2万贫困人口。其中,通过实施“生态固本行动”,向名山等5个县(区)93个贫困村安排了43万多亩公益林管护任务,向8县(区)261个贫困村全部安排了20万亩退耕还林管护任务,向汉源等3县(区)25个贫困村安排了新一轮退耕...
雅安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路,一走就是3年,现在终于到了等待收获的时候了。据悉,若此次雅安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将成为四川第一家、也是四川唯一的以地级市为单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2年,雅安提出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市并获得通过;2003年,获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市,成为我省第一个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的地级城市。2003年7月,由省环境科学院编制的《雅安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批准实施。目前,我市55个规划建设重点项目已全面完成,26项考核验收指标全部达到标准值,按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市建设标准和要求,已具备验收考核的12项基本条件,并于今年初顺利通过了省预验收。生态基础造就良好的生态发展雅安因世界珍稀动物大熊猫的发现地和世界茶文明的发源地而闻名遐迩,是著名的动植物基因库。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14%,分布着3000多种植物、栖息着47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330种野生鸟类;有“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及多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赋予了雅安“天府之肺”、“天然氧吧”、“绿色宝石”等一系列美誉,为雅安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同时,我市各级相关领导积极推动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创建工作,为我市生态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