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
![]() |
![]() |
---|---|
2025-04-28 09:38 来源:云小雅
市疾控中心
2025年3月26日,雅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雅安市卫生监督所)召开重新组建市疾控中心工作会并举行揭牌仪式
三月的雅安,春和景明,万物竞秀。
在这生机勃发的季节,全市疾控系统也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春之曲”。而刚刚闭幕的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更是为新一年的疾控工作吹响了号角,并勾勒了新路径、绘就了新图景。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雅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在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雅安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以及省疾控中心的精心指导下,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新的发展征程。作为守护区域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力量,市疾控中心的每一步都关乎着百姓的健康福祉。
“自1953年西康省防疫站始建以来,已历经8次变革。”市疾控中心主任张刚说,2004年成立市疾控中心,2018年成功创成“三乙”疾控机构,2023年全面启动“三级甲等”疾控机构创建工作。市疾控中心全方位发力,在党建工作、高远谋划、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记者 周代庆
党建引领
“一支部一品牌”激发活力
党建工作是市疾控中心发展的“红色引擎”,为各项工作注入强大动力。市疾控中心党总支及6个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市委五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卫生健康工作相关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市疾控中心积极开展“标杆党支部”“一支部一品牌”等创建活动。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创建1个“标杆党支部”,并打造出一系列特色党建品牌。其中,“护佑健康型”党支部致力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通过深入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健康宣传和疾病监测,为群众健康护航;“筑牢屏障型”党支部专注于传染病防控,在疫情防控期间冲锋在前,日夜坚守,用实际行动筑牢了传染病防控的坚固防线;“先锋筑健型”党支部以提升公共卫生监测能力为目标,不断优化监测体系,为及时发现和处置健康风险提供有力支持;“卫生应急型”党支部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迅速响应,高效行动,成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应急先锋。
市疾控中心这些特色党建品牌不仅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内涵,更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将党建工作融入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监测等各项业务工作中。市疾控中心创新“党建+”模式,开展“学习观摩”“结对共建”“技能竞赛”“健康教育”“健康科普”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党建活动。在“学习观摩”活动中,党员们走进先进地区的疾控机构,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方法;“结对共建”活动则加强了与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的联系,共同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技能竞赛”激发党员干部提升专业技能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活动则深入社区、乡村,将健康知识送到百姓身边,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使市疾控中心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公共卫生防护网更加牢固,群众的健康得到更好守护。
2023年,市疾控中心在荥经县开展线虫病监测工作
高远谋划
以“创”为核心驱动发展
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三甲”创建作为政治工程、民生工程、福祉工程和重点工程来抓,通过召开一系列会议,安排部署“三甲”创建工作,研究创建资金调配事宜,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坚定不移推动等级创建工作。2024年,“到2025年,雅安市疾控中心创成三级甲等机构”被写入委市合作协议;2025年,此项工作又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相关领导对市疾控中心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也为市疾控中心的“三甲”创建和全市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市疾控中心始终以创成“三级甲等”疾控机构为目标,进行全面、系统谋划,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省、市相关领导多次莅临市疾控中心,开展专题调研和实地检查指导,围绕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核心能力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远谋划及指引下,在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市疾控中心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在应急处置方面,编制并适时修订市疾控中心8大类卫生应急预案或技术方案,投入84万元项目专项经费为应急队员配备系列行囊化装备,建立7支卫生应急队伍,包括承建的3支市级卫生应急队伍和自建4支常备应急队伍,并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开展应急响应中心建设,建成一个应急大厅、一个应急支持平台和一个应急管理系统,整体提升应急信息化水平。在传染病防控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确保传染病总体发病控制在低水平。
近10年来,雅安市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在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方面,市疾控中心持续巩固消除成果,创新开展防治工作,多次接受国家、省级专家督导检查并获好评。
强化基础
筑牢中心发展根基
“基础设施建设是市疾控中心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自创成“三乙”疾控机构以来,政府累计投入7658.22万元用于市疾控中心建设,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市疾控中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张刚说,近年来,市疾控中心办公环境焕然一新,硬件设施上了一个台阶。
如今,市疾控中心占地面积为13819.75㎡,总建筑面积为11019.32㎡。其中,业务楼建筑面积为2819.6㎡,实验楼建筑面积为4636.81㎡,扩建实验室687.03㎡,新建应急保障楼总建筑面积2999.41㎡。这些建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为市疾控中心的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
在仪器设备方面,市疾控中心不断加大投入,仪器设备增加到72类249台(件),设备达标率为89.32%。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市疾控中心能够开展更多、更准确的检测项目。例如,在传染病检测方面,新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为疫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设备的升级提高了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能力,保障了群众的饮食安全。
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提升了市疾控中心的硬件水平,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宽敞明亮的实验室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先进的设备缩短了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精度。这些都为市疾控中心更好地履行职责,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办公环境和办公设施的改善,大大增加了大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张刚说,每一位员工都以市疾控中心为家,共同维护中心形象、提升服务质量。
2024年7月28日,市疾控中心指导汉源县马烈乡新华小学安置点卫生防疫工作
聚集人才
汇聚中心发展动力
人才是市疾控中心发展的核心资源。近年来,市疾控中心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多种措施,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
2025年3月,因机构改革,整合雅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雅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支队,重新组建雅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增设稽查科、医疗卫生监督科、公共卫生监督科。调整后,市疾控中心设20个科室,其中综合管理科室7个、业务科室13个,各项职能职责均有落实,满足工作需求。市疾控中心人员编制数由130名增加到144名,当前在岗人员数为14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8人、占比76.06%,高级职称18人、占比12.68%,研究生17人、占比11.97%,本科生117人、占比82.39%;平均年龄为34.7岁。这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也为市疾控中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市疾控中心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累计派出4人分批次参加省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持续接收县(区)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
近年来,先后与西藏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关系,2024年接收实习生20余人、见习生110余人。通过这些合作,市疾控中心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也促进了自身人才队伍的成长。同时,市疾控中心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2021—2023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篇,2024年申报市级科研一项。科研工作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市疾控中心的学术水平,也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市疾控中心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才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关心和培养,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使人才能够在市疾控中心安心工作,实现自身价值。
经过不懈努力,市疾控中心在党建工作、高远谋划、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市疾控中心并未满足于现状,将以此次“三甲”等级评审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人才梯队和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逐步建立疾控文化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疾控改革契机,争取疾控事业发展政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等级创建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推进疾控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全面强化全市卫生应急体系能力建设,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疾控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市疾控中心将继续砥砺前行,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书写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