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措施 促发展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市政协与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共同开展重点提案督办协商

2022-11-18 09:33 来源:雅安日报

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和经济,是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压舱石”。耕地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要想保障粮食安全,耕地质量的提高势在必行。

市政协聚焦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地方资源禀赋,汇聚各方声音,为我市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献良策出实招

保障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解决人民吃饭问题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

市政协委员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开展调研,摸清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根本问题,针对诸多难点、堵点、痛点,凝聚共识,建言资政。

针对重用地、轻养地、盲目施肥、过度使用农药农膜等问题,市政协委员聂巍提交了《关于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粮食安全的建议》,建议政府要紧抓国家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机遇,极力争取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秸秆还田项目、商品有机肥补贴项目等。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采取工程、农艺、生物措施相结合,切实抓好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聂巍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能只是过去的工程类建设,要在土壤培肥技术、土壤质量、种植模式、土壤监测等方面下功夫,科学使用农用物资,减少农田环境污染。

天全县在气候、土壤和种植传统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条件,但在推进万亩优质水稻保供生产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短板和制约因素。

市政协天全委员学习活动小组在《关于建设天全县生态粮仓 实施万亩优质水稻保供生产基地的建议》提案中,针对水稻种植补贴政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水稻生产条件、实现水稻规模化种植等方面提出了积极有益的建议。

相关部门主动作为

严守红线筑牢根基

作为提案主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围绕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相关工作,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为核心,推动地方形成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扛起“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政治责任。

为破解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变更中的突出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实行项目变更管理制度,从项目变更的总体要求、定义、条件、权限、流程、投资确定及经费、报告、档案管理、廉洁变更等入手,为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变更作了全面阐释,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变更长效工作机制。

据悉,该制度为全省首创,进一步确保项目审查批复工作的严肃性、系统性、科学性,为推动全市依法依规提高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撑。

立足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去年我市积极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绿色种养循环、秸秆综合利用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全市推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面积283.8万亩,全市耕地质量等级稳定。

就项目资金支持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市农业农村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雅安市农业农村局雅安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增加资金投入,严格支出范围,规范使用管理,加快预算执行,加强部门配合。

稳住农业“基本盘”

守好发展“压舱石”

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粮食安全工作,是我市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市”和乡村振兴战略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措施。

对此,我市一方面印发《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三农”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促进粮食生产的意见》,实行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制,全市上下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工作。

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召开全市农田建设管理业务培训会、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暨耕地培肥工作专题会、2022年耕地保护工作专题会、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工作推进会等,在组织领导、政策保障、科技支撑、宣传引导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

围绕天全县生态粮仓建设,我市将在财政、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依托教学科研单位技术支撑,通过建立试验基地,促成技术成果转化,加强本地“十八道水”香米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协调引进推广适宜生态水稻基地耕、种、收的农机机械,在天全县水稻生产基地全面推广实施标准化、规模化优质粮食生产,推动粮食生产扩面提质增效,确保粮食安全。

2020年至2022年,三年时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核心任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2个;荥经县、汉源县列入全省2020、2021秸秆建设项目重点县。 

本报记者  郑旸

中共雅安市委 雅安市人民政府 主办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