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技术故障,投诉建议(含本app存在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情况)
请联系:0835-2223831
![]() |
![]() |
---|---|
2025-01-09 10:16 来源:雅安日报
大会主席团:
雅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雅安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及2025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以下简称预算报告及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预算报告及草案初步审查的基础上,结合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全市收入840,290万元,为预算的100.13%,同比增长6.64%;支出2,612,559万元,为预算的87.2%,同比增长16.65%。市级收入187,822万元,为预算的100.35%,同比增长6.87%;支出617,765万元,为预算的83.68%,同比增长0.48%。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收入421,956万元,为预算的111.83%;支出1,061,810万元,为预算的85.9%。市级收入166,899万元,为预算的117.55%;支出248,733万元,完成预算的82.27%。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收入15,427万元,为预算的100.38%;支出16,699万元,为预算的87.54%。市级收入7,854万元,为预算的100.11%;支出8,098万元,为预算的78.12%。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收入370,097万元,为预算的99.95%;支出275,469万元,为预算的100.32%;收支相抵并加上上年滚存结余后,滚存结余539,782万元。2023年起,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收统支市级统筹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与市级数据一致。
2024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4,407,262万元,控制在省政府核定的4,788,701万元债务限额之内。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4年市人民政府
二、关于2025年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全市预算收入890,708万元,增长6%;加上省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等,收入总量为2,664,983万元;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支出2,583,217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69,513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2,253万元,支出总量为2,664,983万元。市级预算收入199,091万元,增长6%;加上省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上年结余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等,收入总量为1,092,874万元;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支出737,110万元;加上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等350,18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5,583万元,支出总量为1,092,874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预算收入419,272万元,加上省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收入总量为657,421万元;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支出657,421万元。市级预算收入168,780万元,加上省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收入总量为230,479万元;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支出230,479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预算收入16,347万元,加上上年结转和转移性收入,收入总量为19,073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支出19,073万元。市级预算收入8,052万元,加上上年结转和转移性收入,收入总量为10,506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支出10,506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数与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数相同。预算收入398,745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总量为938,527万元;按照现行社会保险支出政策,拟安排支出308,282万元,结余630,245万元。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5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全面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要求,收支安排符合雅安实际,预算编制、财政工作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措施切实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4年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和2025年市级预算草案。
三、关于2025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建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明年的财政预算工作意义重大。要坚持以习近平
财政经济委员会对2025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一区一地引领、两轴三圈联动、县域重点突破、全域协同共兴”发展战略,围绕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用足用好政府债券资金,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促进企业纾困发展,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二)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抢抓国家实施“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新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聚焦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和重大企业发展,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存量企业做大做强、增量企业尽早投产,全力加强财源建设,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可用财力。认真落实“零基预算”要求,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调整支出重点和结构,加大对重要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强重点支出和刚性支出保障力度,集中财力办好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大事要事。强化重建资金统筹,高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三)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
(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决策部署,针对政府债务管理“借、用、管、还”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规定,将地方政府债务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提高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能力,切实做好“防风险、防爆雷”工作。切实解决好政府隐性债务按期偿债问题,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严控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工作要求,不违规举债,每年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向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