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
![]() |
![]() |
---|---|
2017-02-17 10:36 来源:雅安日报
成先勤生前照片
2月的茶乡,茶叶开始发芽,正是茶产业从业者们准备春茶上市工作的时候。
然而,在2月10日凌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华蒙山派创始人、 中央电视台大型茶文化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一集主人翁成先勤逝世,享年72岁。
雅安茶界惊闻噩耗,悲痛与惋惜之情在茶乡蔓延。
2月14日,成先勤追悼会在名山区某公墓内举行,成先勤直系亲属,雅安茶界代表,以及成先勤的弟子等50余人参加。
追悼会上,成先勤一生与茶的故事,再次被大家提起……
初识蒙顶山
结缘蒙顶山茶
“遥想当年,艰苦岁月,成老以知青之名,来到蒙顶山,致力蒙顶山茶发展60载……”名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代先隆在追悼会上说。
成先勤,1945年12月生于成都。1963年,风华正茂的成先勤,响应国家号召,以一名知青的身份,来到雅安蒙顶山脚下,成为原蒙山茶场的一名普通工人。从那时起,他就与蒙顶山和蒙顶山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蒙顶仙山石芽茶,九头狮子闹莲花。谁人葬得真龙地,世代皆为帝王家。”这短短四句话,算是成先勤最早接触到的蒙顶山茶文化。
后来,成先勤任蒙山茶场副场长。那些年,到蒙顶山探寻茶踪的人也多了起来,张爱萍、谭启龙、杨汝岱、王兆国、安子文、谢世杰、黄宗英、李半黎等政界和文化界人士上山寻古访幽,大多是成先勤接待,向他们介绍蒙顶山茶的由来。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记载蒙顶山、述说蒙顶山茶的多之又多。为了在接待的时候不出丑,成先勤找来很多书,一有空就读。后来,他读到了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李家光(已故)等茶文化专家对蒙顶山的考证论文,循着这条路走进去,竟无师自通地编写出了蒙顶山第一本完整的《蒙顶山导游词》,并与他人一起合编了一些介绍蒙顶山的书籍。
“品字有三口,第一口润肺,第二口润喉,第三口润胃。茶有三味,头道茶甘,二道茶苦,三道茶绵。喝茶品茗,就是要品出茶的茶外之味。人生也如三道茶,头道茶如稚童,少年不知愁滋味;二道如青春,壮志未酬雄心勃勃;三道如中年,宽厚豁达雄心犹存……”很多人还记得,成先勤编写的亦庄亦谐的解说词,既让游客了解了蒙顶山和蒙顶山茶,也让游客把笑声留在了这个清净安闲之地。
那几年,蒙顶山成了旅游胜地,远近游客纷至沓来,人在云中走,雾在脚下飘。诗人白航曾在蒙顶山上大声吟诵:“一千年岁月的甘苦,融进一杯茶水里;一千年云雾的变幻,凝在一缕茶色里;一千年春的芬芳,留在我的舌尖上。”
偶拾失传茶技
创立中华蒙山派
“成先勤深挖蒙顶山茶文化,茶技龙行十八式、茶艺天风十二品,创蒙山派,弟子万计,遍布华夏,荣登国际舞台……”在追悼会上,成先勤的众多弟子都在诉说着恩师在茶技创编上的功劳和对他们的恩情。
早在2000年之前,年过花甲的成先勤,就在浩瀚的茶叶历史资料堆中,找到了“禅惠法师龙行茶技”,以及眉批:“茶技?中国自古禅茶一体,莫非僧人除了武术还有茶技?”等史料。
书中的只言片语,令成先勤仿佛看到天机。自此他潜心研读古籍,一心追寻禅惠法师的龙行茶技之踪迹,久而久之终于整理出了一套茶技招式。
这套茶技,就是现在全国知名的“龙行十八式”。何正鸿是成先勤的第一个弟子。
那些年,在成都望江公园的一个角落,每天都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手持三尺铜茶壶在那里着了魔般地比划、演练。
2000年9月,成先勤回到蒙顶山,开办了蒙山茶艺馆。
开茶馆,垒起三星灶,铜壶煮三江,摆的是茶龙门阵;茶艺馆,舞起三尺壶,剑挑天下客,耍的是茶技茶艺。
回到蒙顶山后,成先勤立即开讲茶文化课,弟子何正鸿则教学员演练三尺铜壶。蒙顶山风景管理处职工很快被吸引来听讲座、练茶技。
“这是蒙顶山失传已久的茶技。”很多茶界人士惊讶之余更觉珍贵,有的还参与了茶技的整理发掘工作。随着发掘整理出的招式越来越多,“龙行十八式”、“中国禅茶”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并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注册登记。
蒙顶山派茶技“龙行十八式”重出江湖后,立即震惊世人。
2002年4月,蒙山派茶技“龙行十八式”表演人员随雅安市政府代表团参加南京旅交会,首次出川表演就一炮打响。随后,国内外媒体纷纷到蒙顶山采访,迅速把蒙山派茶技“龙行十八式”推向了海内外。不久,何正鸿应邀到新加坡做巡回表演,蒙顶山茶技跨出了国门。
随后,成先勤又创立了女子茶艺“凤舞十八式”。成都人李莉是第一名学习此茶艺的弟子。凤舞十八式的全套招式,将女子柔韧的身姿和优美的舞台动作揉入到茶艺中后,显得颇为柔美飘逸。随后,成先勤组织了中国第一支女子茶技表演队。这支与众不同的茶艺队甫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眼球。不但奔走神州大地四处表演,还先后赴韩国、美国、奥地利等国表演,弘扬源远流长的蒙顶山茶文化。
现在,成先勤的弟子已达万余人,遍布世界各地。
一生痴茶
成非遗传承人
“成老仙去,巴蜀泣雨,痛失非遗传承人;雅州披霜,惜别蒙派创始祖。中国茶界少了一老,四川茶界少了一宝,名山茶业少了一柱。我们悲痛不已……”参与追悼会的人,无不悲伤。
成先勤有诸多头衔,他是原国营蒙山茶场场长、四川省茶业行业协会专家顾问,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顾问,是中华蒙山派创始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理真杰出传承人终生荣誉奖获得者、“龙行十八式”茶技创始人、“天风十二品”茶艺创始人。
很多人还记得,在中央电视台大型茶文化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一集中,成先勤就是主人翁。
“我在工作和生活上经常叨扰成老,对成老的离去痛心不已。连日来,与成老相处的情形不时浮现脑海,仿佛就在昨日。”代先隆回忆说。
在成先勤生前,很多茶文化爱好者,都常到他家聆听茶故事,学习茶文化,领悟茶道哲理,很多人都受益匪浅……
“作为茶文化故里,蒙顶山别有洞天,随手在地上抓一把泥土,都能感受到茶的气息。”在市茶办工作的陈开义还记得成先勤生前的这句话。这句话,激励着茶乡的众多茶文化爱好者。
在蒙顶山上,成先勤呆了几十年,成为“茶痴”。
茶是一片树叶,成先勤与之邂逅,这片树叶,成为了生活中的热爱与信仰。
蒙顶山上,白雾散去,茶园中,再也不会看到他的身影。
不过,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间。
在追悼会上,成先勤的弟子们表示,将继承成先勤遗志,发扬光大蒙顶山派,推进蒙顶山茶文化发展繁荣;雅安茶界人士也表示,学习成先勤的精神,努力促进雅安茶产业发展,造福雅安茶农。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 李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