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
![]() |
![]() |
---|---|
2024-03-27 09:45 来源:雅安日报
石棉县王岗坪树木葱茏,处处充满绿意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命名第三批省级生态县的决定,石棉县榜上有名,也是我市唯一上榜的县。坐落在贡嘎山下、大渡河畔的石棉县以矿产命名,却在绿色发展之路上久久为功,持续绘就生态蓝图,反哺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位于石棉县回隆镇叶坪村的四川新康石棉矿生态修复点,2万余棵蓝花楹和楠木在废弃矿山上冒出无数生命的绿意,昔日“老伤疤”已逐渐变成“新风景”,在春日的大渡河畔酝酿着一片繁花,而这
通过“修复+治理”改善矿区环境,修复矿山130余万平方米,工矿废弃地复垦58万平方米,治理水土流失180万平方米……石棉县依托生态资源,不断深化生态经济强县建设,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美丽经济的绿色发展。
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石棉片区
在石棉李子沟、孟获城以及拖乌山垭口,投入200余万元,进行1400余亩的生态廊道建设,种上了原生地树种、大熊猫的可食竹,并设立了禁止放牧的
先后放归了“泸欣”“淘淘”“张想”“华姣”等9
石棉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但也必须直面历史遗留的“生态疤痕”。眺望板厂沟片区,裸露的褐色大地渐渐冒出生命的绿意,回想以前“秃头山”的模样,石棉县新棉街道草八牌社区党总支书记李鹏不禁感慨:“现在能感受到这片地渐渐‘活’起来了,泥石流、滑坡的危险也大大降低。”
这样的改变正在石棉县多片土地上发生。
石棉县涉及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周缘地区以
镜头转向孟获城景区入口处,除了彝家新寨的民房错落有致,吸人眼球外,景区内,一个竹网交织的建筑物前,一块写有石棉大熊猫科普公园的石头十分醒目,门口一
石棉县充分发挥“中国大熊猫放归之乡”品牌优势,运用好大熊猫这一核心品牌,整合优质文旅资源,在“吃、住、行、游、购、娱”等领域,大力发展大熊猫文化旅游产品。
打造绿色美丽县域
仲春时节,在石棉县新民乡双坪村,一棵600多年树龄的木兰古树满树繁花,春意满满,诉说着石棉在绿色发展之下,县域“美丽指数”不断提升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石棉县充分挖掘古树文化底蕴,大力推行古树保护利用工作,为居民“留住青山古树,守护绿色乡愁”,推进“一树一档”“一树一策”,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巡护工作。据统计,石棉县现有古树3319棵、古树群14个,共涵盖101个树种,分布在该县12个乡镇(街道)38个村(社区),以一棵棵生动的古树名片述说石棉美丽绿色县域的建设。
这
绿色发展要以
近年来,石棉县围绕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城市,以绿化工程项目为支撑,以中心城区增绿为重点,按照景区标准打造公园城市。
县城改造和新增公共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新增绿化品种90余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25平方米,形成一街一景、四季有花的城市园艺景观,实现居民“满眼皆覆绿”的美丽生活,并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
“以前,农村生活污水都是通过家门口的明渠或暗渠排放,夏天渠道里蚊蝇滋生。如今,对农村污水现状进行调查,改造和新建三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石棉县迎政乡人大主席李纪感叹道,村里环境变好,村民也更自觉爱护环境了。
石棉县在改善设施强基础、改善环境强民生方面不断发力,建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站)5座、乡镇污水处理站22座;全面完成2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旱厕整治等在内的村容村貌治理工程让一幅宜居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既要“绿”更要“美”。石棉县加快建设城市公交系统与社区步行道、社区绿道等的接驳设施,改善提升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
绿色经济如花绽放
正值三月,石棉大渡河畔“一花一果”用金色铺满整个棉城。石棉县约11万吨黄果柑正飘香丰收,将阳光藏在果汁中运往全国各地,而沿着大渡河溯流而上,王岗坪乡的百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也是一片金色的花海,摇曳着春日的无限生机。通过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石棉已经照进现实。
如何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焕发产业生机?切切实实地将生态福利“变现”?
石棉县依托特色产业资源禀赋,全县建成黄果柑、枇杷产业基地10.3万亩,产值达12.75亿元,石棉黄果柑、枇杷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9.33亿元。同时,坚持“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线,实现特色休闲农业“种、养、管、销、名、特、优、新”同步推进。建成王岗坪百亩粮油现代农业园,园区采用“玉米+油菜”生态轮作模式生产,并被命名为“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做好绿色“土特产”文章,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石棉县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农业旅游景点+民风民俗文化+村邮乐购产品销售”,创新拓展石棉县农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全力打造了以黄果柑、枇杷为主的百里万亩金果长廊,形成了美哉生态旅游环线、迎新黄果柑、枇杷示范园区等面积达1.8万亩的3条休闲农业生态环线产业带,成功举办了黄果柑节、枇杷节等节会,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促使石棉县地方特色休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闪亮名片。抓住岁末年初、五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推出以温泉、冰雪、烧烤等为主题的应季大
绿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绿色能源的支撑。
在石棉县回隆镇的竹马村,千亩连片的光伏发电面板蔚为壮观,数万块太阳能光伏板通过电缆、逆变器、箱变等设备,源源不竭地把太阳光转换为电能,年平均发电量约1.44亿千瓦时。而大渡河流域丰富的水电资源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石棉县积极探索水电的开发与利用,已建成水能装机524万千瓦,积极将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在石棉县回隆镇长达10余公里的平缓山麓上,鑫能环保、蓝海化工、四环锌锗等一众规上工业企业次第排开,在石棉工业集聚区一批绿色工业正蓬勃发展。“攀钢的炼钢尾渣堆积闲置,缺乏有效的处理方式,我们通过新技术实现了‘变废为宝’。”鑫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不仅从废渣中提炼出优质金属钒,还提取生产高纯生铁的高磷生铁,最后剩下的尾渣再用于生产水泥,实现固定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依托丰富的水电资源,石棉县逐步构建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矿物功能材料为支撑、稀贵金属为先导、精细磷化工为引擎的“1+3”现代工业体系。该县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绿色工厂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四川省创新
石棉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发展当中,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如花绽放。
本报记者 郑瑶 市融媒体中心 曹莉雪/文
周万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