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
![]() |
![]() |
---|---|
2017-12-19 08:49 来源:雅安日报
茶旅融合发展
龙湾湖晨练
天全县城龙湾路
碉门日出
天全县大力发展山药产业
天全县红军广场
12月10日,迎着温暖的冬日阳光,天全县骑游爱好者高杰沿着慈朗湖自行车骑行。
如同两颗“明珠”,相隔数条街道的慈朗湖与龙湾湖,分布在天全县城一南一北,已成为当地群众茶余饭后散步休闲的最佳选择。
两个湿地公园的独好风景,是天全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围绕生态保护增绿、发展绿色经济保绿、强化环境治理护绿,天全县依托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生态资源,推动资源循环化、产业融合化、产品绿色化、生态优美化、效益最大化。在坚决走出一条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发展新路中,标注出了一个醒目的绿色坐标。
绿色发展的成果不断凸显。前段时间,天全县成为首批荣获“全省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县”的12个县(市、区)之一,将先行先试,坚定探路,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个‘美好生活’就包括绿美家园的建设。”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天全县委书记戴华强表示,在转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中,天全县将全力推进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勇当生态经济建设排头兵。
围绕生态保护增绿
推动国土绿化
12月6日下午2点过,慈朗湖旁的一大片空地上,工人们正在抓紧种植树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被粉色的樱花、金色的金叶榆、紫色的丛生紫薇等植物覆盖。
慈朗湖,这个新建的湿地公园,被天全人视为“城市之肺”。为了扮靓它,天全县推进七彩林建设项目,通过公园苗圃化的方式,以园林造景的手法将彩色苗木、花乔生产与景观功能相结合,既能产生观赏效益,又能产生经济价值。
“天全县森林覆盖率在全省居首,但这不是‘吃老本’的借口。”天全县副县长高格力介绍,该县有着高达70.3%的森林覆盖率,和大熊猫栖息地这个世界自然遗产、四川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川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白沙河森林康养基地等良好资源,早在2000年,天全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生态强县”发展战略。在这个框架下,全县自然生态得到了有效保护,该县还被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
但审视县情,天全县发现,局部区域生态脆弱,森林质量不高,城乡绿化尤其是美化水平较低、人均绿地资源不足等短板仍然存在。
绿色是天全县厚积薄发的最强优势,生态是天全县赖以发展的最大资源。怎样补齐这些短板?如何持续释放生态红利?该县调整思路,着力实施“绿美天全”行动——统筹推进以绿美城镇、绿美乡村、绿美山川、绿美产业、绿美通道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成为该县近年来绿色发展的重头戏。
在县城建设慈朗湖与龙湾湖两个“绿肺”;沿国道318线、城市滨河沿岸、湖库周边、库区和渠系以及特色产业走廊等建“绿带”;一批低产低效林得到改造,中幼林抚育、封山育林有效推进,仅今年以来,天全县就完成7.52万亩营造林;绿化美化工作深入人心,10余万人参加义务植树;环绕城厢-仁义-老场的三条特色产业带得到美化,樱花、紫薇等树木扮靓了16.9公里产业环路;21余公里的县、乡、村道进一步绿化,绿化面积达38.04亩。不仅如此,天全县的“绿色细胞”进一步增多,全县创建了多功村、青元村、爱国村等13个市级绿美新村。
发展绿色经济保绿
转换生态红利
通过绿化行动,为天全县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
但这对天全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天全县不缺绿色,缺的是彩色。”高格力坦言。
这个“彩色”,不仅指城市的颜色,更是发展的“色彩”。
底子薄、总量小、欠账多。作为全省、全市的后发地区,天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滞后,与群众需求增长的矛盾日益加大。该如何追赶跨越?拿什么去和经济发达县竞争?不破解这些难题,天全县现有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就无从体现。
正是问题倒逼,才使得该县精心算账,转型既是要求,也是措施。这也让天全县更加坚定,将推进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最强竞争力。
“绿色发展不能局限在‘栽树子、护林子’的传统思维里,要不断解放思想。”高格力表示,绿色发展是大舞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机遇。
以林业为引领,天全县推动实施一系列资源变资本、生态变业态的举措。瞄准“彩色”这篇文章,天全县引进七彩苗木公司,除了在慈朗湖推进七彩林建设,还将在仁义乡红军村建设七彩苗木基地,用于彩色植物品种研发、彩色苗木培育等,打造集生产、景观、科教、旅游于一体的可持续生态产业区。通过“政府+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依托基地务工、土地流转和发展旅游的方式实现增收。
不仅如此,天全县近20亿元的储备林项目得到省林业厅大力支持,投资6.6亿元的首期项目将启动实施。通过新造林、现有林改培,发展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实现生产力水平高、质量优良、结构稳定的木材储备基地建设任务。
盘活“绿色银行”的方式远不止这些。立足“二郎山”品牌,天全县促进旅游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喇叭河景区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红叶为媒,在上月刚刚结束的2017四川红叶生态旅游节主会场暨天全县首届二郎山红叶节中,天全县一举签下80.16亿元的项目。
生态优势正在转化成发展优势。戴华强表示,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清晰的时间表、明确的路线图。立足打造中国川藏游出发地、川滇生态旅游目的地、川西康养重要目的地“三张名片”,天全县将推动喇叭河景区提档升级,打造川西360度最美观光平台光头山景区、朝圣之路佛教圣地红灵山景区、二郎山下最美国家级森林城市景观带,以慈朗湖、龙湾湖两个湿地公园为支撑,努力将县城建成国家4A级景区。同时,培育川藏自驾游大本营和医养康养体验区、乡村旅游度假区、农旅融合体验区,沿国道318线布局一批康养、医养项目,推动医养结合发展。
强化环境治理护绿
建设生态经济强县
在解答绿色发展的“答卷”中,天全还尝试着做减法。
今年,该县陆续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和关停污染企业,加大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处罚力度,按照“破产处理一批,去产能重组一批、招商嫁接一批”思路,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不断促进工业企业向绿色、科技转型;同时,水泥、铁合金等重点企业除尘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进一步推进,县城工地和道路扬尘得到治理。
一方面是经济吃紧,另一方面又花大力气治理环境。一方面工业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又严控“两高一资”项目,把好环评审批“入口关”。
然而,这样的“亏本”生意,却换来了天全县环境的持续变好。该县在着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中,将生态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逐步构建绿色空间。
尝到“护绿”甜头的天全县,不仅要从决策源头上控制、防止新增污染源,还要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转型发展之路。
当前,天全正突出以林竹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建材、以玄武岩纤维加工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主导产业发展。按照“两园一飞地”布局,加快推进始阳工业园区建设、小河工业园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以高端装备制造、轻工制造和电子信息为主的飞地园区建设,最大限度腾出绿色空间。
以茶叶、竹笋、山药、优质稻米、雅鱼等为特色的农业产业正在天全发展。围绕建设农旅融合、茶旅融合、观光旅游3条农旅融合产业环线和三个万亩亿元产业示范带,该县着力打响“二郎山”区域品牌,努力增加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的供给。
这些只是天全县绿色发展实现的“小目标”。在统筹推进绿美天全建设中,该县将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3%左右,通过错位发展、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天全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争当全省生态经济建设排头兵。
韩斌/图 雅安日报/北纬网首席记者 张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