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
![]() |
![]() |
---|---|
2024-01-28 10:10 来源:雅安日报
到了芦山,还是要去看一下久违的樊敏碑。那天,在芦山县参加“樊敏杯”临书临印展,参加活动的大多数都是樊敏碑的喜爱者,大家通过参加临书临印展,表达了对樊敏碑的喜爱,同时也对这位东汉巴郡太守樊敏表示敬意。当天的活动,人头攒动,佳作众多,宾主尽欢,其乐融融,连兰亭奖得主林峤老师也来给大家交流。参加完活动,我们一行几人又再次来到芦山县的东汉石刻馆,再次一睹樊敏碑的风采。
樊敏碑是现存的较完整的汉碑之一,文涵广博,碑文五百五十八字,分列二十二行,均为八分隶书。碑阴一段镌刻文字为北宋芦山县令丘常的书跋,记叙他发现和扶植樊敏碑经过;碑阴下段镌刻为南宋县令程勤书跋,仍为记叙其发现和扶植樊敏碑的经过。秋阳下的石刻馆,显得还是有些冷清,但正是因为有这分冷清,樊敏碑也散发出一种凛然之气,让人在它面前感觉到空静淡远又恢宏大度的气象,在这个寂静的石刻馆中也让人生出一种灵动、浪漫的精神。清末的康有为赞誉此碑隶书“如明月开天,荷花出水”,推崇为“干禄上上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康有为当年在法源寺和法师的对话,康有为对法师说,谈到旧碑,我倒极有兴趣,我买了许多碑本,预备研究点没用的东西,转一转自己的注意力。没用的东西,说不定在什么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在这个正值秋水清澈的季节,碑上的文字也翩跣起舞,漫漶成一篇不染尘的秋水文章。
说到碑文,还有一段公案,由来也是因康有为而起。他开宗明义地提出了“碑学”和“帖学”两个概念,在他的《广〈艺舟双楫〉》中,对雄浑朴拙具有阳刚之气的汉魏壮美风格高度赞誉,而对唐以后的书法在美学思想的造诣和贡献则怀有深深的偏见,特别是对元以后的书家,几乎是一概否定。特别是最让我们不能接受的是,“苏东坡在古今书法家中为最劣,不知用笔,若从我学书,当先责手心四十下”。而我们知道,苏东坡的《寒食帖》,是因为元丰五年的寒食节的苦雨,让他在那样的一个清寂之夜,感受到了来自官场和人间的一种寒凉,在苦雨声声中,他独自以一管毛笔书写了一种独立天地间的孤独与迷茫,而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紧跟《兰亭序》和《祭侄文稿》之后。
也许艺术的评判一直是很难的,因为大家的欣赏习惯和认知存在的差异,造成了我们对艺术作品不同的态度。而正是这种不同,才造就了整个世界的丰富多彩,正如罗素所说的,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的确是很有道理的。在我看来,汉碑有汉碑的庄严,唐帖有唐帖的法度,宋字有宋字的意趣,正是这些构成了书法世界的气象万千。如果这个世界
站在樊敏碑前,想着这些书家的种种言论,不禁露出了会心的笑意,清官难断家务。其实,所有的书法作品,具备一定的技法后,更多的就是一种抒情达意的工具,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古人都交给了线条,即便是“屋漏痕”也是一种最自然最纯粹的线条。
站在樊敏碑前,一任秋风拂面。秋风送来的桂香,让人产生一种微醺的醉意。这种不刻意的欣赏,也是因书写者们不经意间创造的奇迹。如果没有那场大酒,或许王羲之也就写不出传世的兰亭序,那种叩问宇宙与生命奥秘的线条,干净华美,那是一种纯粹的书写。而《祭侄文稿》如果没有那种悲愤之气,我们又如何欣赏到那种满纸哀气传达出的刚烈与不屈,它有对生命的怀悼,有对山河破碎的感慨,毕竟它是向死而生的答卷,也是颜家老小三十余口用生命换来的作品。甚至我们在这幅作品中还可以看到楷书和草书,对这样一个复杂的文本,这能为简单的“碑学”和“帖学”来欣赏它吗?它不仅仅文本是复杂的,连线条也是复杂的。
苏东坡也说,着力即差,无意于佳乃佳耳。在这个人人追求高效的时代,有时候能静心写一幅字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希望栖息于诗意的大地:想着深秋季节的龙苍沟,树叶开始变红并开始凋零,邀约二三知己,临山羡水,拈毫濡墨,一如古人所言,河山大地,以到花虫鱼鸟,都足供笔端。真是人间的一大乐事。夕阳西下,晚霞是那么的美,它昭示着世间一切美的,也是孤独的。夕照下的樊敏碑也是孤独的。再一次告别樊敏碑,竟然有些不舍。我想,我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