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群体:“7·12”汉源救火英雄群体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卫者

2019-09-29 10:05 来源:雅安日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消防队伍仅1万余人、1000余辆消防车;现在,拥有官兵17万余人、41000余辆消防车,消防队伍和装备建设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壮大提升。同步上升并令广大人民群众为之赞誉的,还有这支队伍厚重的英雄战力与为民情怀。

长期以来,广大消防官兵总是战斗在事故救援最危险的地方,出现在人民群众最危难的时刻。一代代消防官兵用铁血丹心书写着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青春和生命建立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用满腔热血书写青春无悔的壮丽诗篇,用生命兑现保卫家国的铮铮誓言。    

1993年获得省政府嘉奖的“7·12”汉源救火英雄群体——汉源县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和消防战士,就是其中之一。

继承英雄群体精神,汉源县消防官兵加紧备战训练

英雄简介:

1993年7月12日,汉源县黑石河加油站因静电作用发生火灾,在周围群众及国家财产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汉源县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和消防战士奋勇当先,临危不惧,英勇战斗,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时代赞歌。他们的英雄事迹和模范行为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

1993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了在“7·12”抢险灭火战斗中的有功单位和有功人员,对汉源县公安局、武警雅安地区支队汉源县中队予以通令嘉奖。

英雄故事:

临危不惧  英勇战斗

全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993年7月12日清晨,一阵急促的报警电话,在汉源县公安局响起。

“黑石河加油站发生火灾。”汉源县公安局住宿大院内,响起代表紧急情况的警铃。

正在晨练的汪晓云赶紧跑到高处,往黑石河加油站附近看,“一大团黑烟升起,火光将半边天都映红了……”

当时,汉源县还没有专职消防队,公安局里仅有一台老式解放牌消防车,只能装3吨水,还没有专职的驾驶员。

不能等大部队了,得马上前去。作为汉源县公安局消防科的一员,汪晓云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汪晓云是广安人,1985年,17岁的他来到原雅安消防中队服役,4年后到汉源县公安局原消防科工作。

“小汪,上车,我们赶紧去现场。”汪晓云刚跑出大门,时任汉源县公安局局长的罗云骑着一辆三轮摩托车赶来。

“小汪,你是我局在消防方面的专业人士,赶紧拿个扑救方案出来。”赶赴现场途中,罗云向汪晓云下达了命令。

汪晓云根据多年的消防经验,马上给出“首先要对加油站的油罐进行冷却”的方案。

到达火灾现场后,虽然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已在组织救火,但现场一片混乱。

“大家用消防水泵对油罐进行冷却,要防止温度过高发生爆炸……”一声令下,众人立即投入战场。

随后,汉源县公安局、原武警雅安地区支队汉源县中队的大部队来到现场,加入到灭火大军中。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火势暂时被控制住,但加油站卸油孔却一直冒着黑烟,大家只好不断用水枪和消防水泵对油罐进行冷却。同时,汉源县公安局、原武警雅安地区支队汉源县中队的民警和官兵,调集附近所有单位和公司的干粉灭火器,对加油站卸油孔进行消防灭火。

没想到,意外却在此时发生。

“因为条件和设备所限,仅有的一台消防车突然断水了。”汪晓云回忆,因为没有水进行冷却,油罐内的油温迅速升高,达到燃点。

“轰”,现场响起巨大的响声,卸油孔处喷出一片火来。顿时,火海将正在进行扑救工作的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包围。

当时正是夏季,因条件所限,所有人员都没有配置专门的防护服,10多名正在灭火的人员顿时陷入火海。当天,共有13名灭火队员被不同程度烧伤。汪晓云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双手和双脚都被烧伤。

随后,原武警雅安地区消防支队司令部、原武警四川省总队和人民解放军某部队,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汉源县等医院的大部队赶到现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汉源县黑石河加油站火灾被扑灭。 

1993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了在“7·12”抢险灭火战斗中的有功单位和有功人员,对汉源县公安局、武警雅安地区支队汉源县中队予以通令嘉奖。罗云和汪晓云等13名救火英雄也受到嘉奖。

当年,省政府号召全省人民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经过半年康复治疗,汪晓云回到工作岗位。2002年,汪晓云转业后留在汉源县公安局工作,并先后在汉源县几个乡镇派出所工作,后又任汉源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    

如今,汉源县有了专门的消防救援队伍,消防设备和消防队伍也越来越专业。 传承临危不惧、无私忘我、团结协作的精神,众多像汪晓云一样的汉源县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和消防救援队员,打赢一场场硬仗,攻克一道道难关,共同守护着广大汉源人民的平安,维护着当地社会的稳定。

点赞英雄:

无私奉献 守卫生命

“那一次经历,一直激励着我、提醒着我肩头的责任。”汪晓云说,受到省政府嘉奖的13名受伤民警和官兵中,他受伤算是最轻的。如今,他们有的转业回了原籍,有的还在公安或消防战线上继续奋战,“无论在哪个地方,大家将始终传承并发扬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

“汉源县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众多公安民警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一代代公安干警的无私奉献。”汉源县公安局副局长彭娇露说,多年来,汉源县公安局传承并发扬“7·12”汉源救火英雄群体精神,培养出一支政治坚定、作风顽强、纪律严明、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为汉源县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我们消防救援人员,要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使命担当,重整行装、接续奋斗,在新时代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汉源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杨小勇说,汉源县消防救援大队将继续做好当地事故应急处置、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扎实开展日常执法监督和灭火救援工作,坚决实现汉源县社会面火灾形势和队伍管理“两个稳定”,全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

中共雅安市委 雅安市人民政府 主办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技术故障,投诉建议(含本app存在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情况)
请联系:0835-222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