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
![]() |
![]() |
---|---|
2025-04-13 09:11 来源:云小雅
□本报记者 吴丹
4月11日清晨6点,飞仙关的雾气还未散尽,天全县南天新镇一处叫“石头寨”(小地名)的地方,一家销售椒麻鸡的店里已飘出第一缕炊烟。
这家店的经营者高建祥,人称“老高”,正站在灶台前搅动铁锅里的老卤汤。案板上堆着刚宰的土鸡,红油辣椒在瓷碗里泛着光,抄手皮薄如蝉翼——这是国道318线进藏路上著名的“第一餐”,也是骑行者们心中“川藏线的胃”。
“这店开了十多年,来的都是江湖人。”老高擦了擦手说,“过了飞仙关,一只脚就踩进了川藏线的路途中。”
老高也曾有个“背包”梦。迫于现实,老高在石头寨停下了脚步,他用积蓄盘下这间路边小店,招牌菜是祖传的椒麻鸡和鸡汤抄手。自此,他成了国道318线上的美味制作者和川藏线故事收集者。
早上7点开始,老高的店里陆续就有客人落座。赶集的人三三两两走进店里,一两清汤、二两红油再加一碟鸡杂或鸡血,“打牙祭”的快乐,让老顾客们乐此不疲。独特的味道也让来往川藏线的旅人念念不忘,也让老高收集故事有了更多空间。
几年前冬天的一个雨夜,一群浑身泥泞的骑行者推门而入。“他们饿得眼冒金星,连汤带肉吃得精光,临走前对老高说道‘此鸡救命,318必吃’。”老高回忆道。从此,小店成了骑行圈的“圣地”。
同样,骑友老张给老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上海出发,计划用60天骑完国道318线全程,却在路上摔断了车架。老高收留他住了一周,修车、煮面、聊骑行往事。老高从老张的描述中看到了自己向往的国道318线。当老张背上行囊继续往前时,两人留了电话,成了挚友。
为什么老高的店这么受欢迎?“我们店的鸡,是农家散养的。”一边剁着油亮的鸡肉,老高一边说。“我们都叫他‘鸡贩子’,收了30多年的鸡,饲料鸡和农家鸡他一眼就看得出来。”老高说完,正端着两碗抄手的“鸡贩子”李秉利微微一笑。
“早上刚给老高送了20只鸡来,来了就走不掉。”李秉利说,和老高合作了多年,送完鸡他都会客串服务员,一晃就是好几年。
正在包抄手的高国兰说,大家都是邻居,看老高和妻子小敏忙得团团转,他们就会来帮个忙。
“高姐今天包了20斤抄手皮。”收拾好桌子的罗琼说道。
这家店,其实就只有老高和妻子小敏。然而,你会发现这家店的“伙计”不少。
“大家都义务来帮我们。”小敏说,“一帮就是十年。”
“在这里,你能听见许多的故事。”老高说。清晨的店里,南来北往的食客一边吸吮着红汤抄手,一边交换路况情报。老高在后厨忙碌着,却听得津津有味。
老高喝了一口茶,路对面的停车场上又停下了三辆小汽车。
“他们昨天打了电话,有十几个人,要自驾去西藏。”小敏说完,又从后厨捞出一只鸡,她说有的游客要打包。
“老板,今天稍微麻一点。”客人把头伸进后厨对老高说道,老高应了一声,三两抄手30个,老高总是会“不小心”多盛两个。
进藏前,一碗热乎滚烫的抄手,一盘麻辣鲜香的椒麻鸡,不知给了多少旅人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