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蛋糕大王从雅安起飞——创业篇:小蛋糕大产业(上)

2006-06-19 00:00 来源:雅安日报


  当本报寻找罗红的消息见报后,不少热心的读者为记者提供采访线索,记者得到了罗红的电话号码,然而始终打不通,记者只好在手机上给他留言。6月13日凌晨2时,正在非 洲拍片的罗红通过短信回复,同意接受采访,随后好利来公司企划部自称姓文的先生主动与记者联系,利用互联网,协助记者完成了跨越亚洲、非洲的采访。
  “好利来”蛋糕红遍神州
  罗红的家在四川石棉矿,在大渡河畔他读完了高中。17岁那年,他离开石棉来到成都闯荡,学了两年摄影。19岁时,他在成都开了一家照片冲洗店。
  虽然时光荏苒,但罗红脑海里的印象最深的是蛋糕照片,“给顾客冲洗的照片中,偶尔有一些在国外拍摄的聚会场景,色彩缤纷的大蛋糕让我心动不已。”
  几年后,罗红的母亲从石棉退休回到了成都。为庆贺母亲退休后的第一个生日,罗红第一个念头就是送母亲一个大蛋糕。他骑自行车在成都跑了一整天,想买一个像样一点的生日 蛋糕,但都没能如愿。
  “做生日蛋糕的店不少,但没有一个能将生日蛋糕做得精美。”在罗红的眼里,蛋糕就应该像色彩缤纷。他转念一想,“也许像我这样为蛋糕发愁的肯定大有人在。”就是电光石 火间,他看到了一线商机:“高档生日蛋糕市场是一片空白。”
  罗红托人从国外购回了大量相关书籍,按照书上的配方及图案说明开始了试验。1991年,他回到雅安,在市区羌江南路开了一家“喜利来”蛋糕店,一边试制一边卖。罗红并 不亲自制作,他聘请了蛋糕技师,结合书本和他的指导,调试新的蛋糕种类和花样。“我到现在也不会做蛋糕,但我是学摄影的,对于色彩和图案的搭配很在行,知道什么样的更 好。”罗红说。
  就这样,罗红的蛋糕店做出了精美的生日蛋糕。罗红回忆说:“人们以前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蛋糕,生意很好。”罗红的蛋糕店在雅安迅速走红。在雅安刚起家时,罗红专门学习了 放氢气球的技巧,自己动手,利用放气球来吸引顾客眼球,偏僻小城里升起的第一个氢气球,具有倾城效应。
  “喜利来”让罗红收获着喜悦,小试牛刀,罗红有了更大的梦想。
  1992年,罗红卖掉了“喜利来”蛋糕店,包括自己的房子在内,带上所有家当,再加上向亲朋好友的借款,他怀揣10万元西征兰州,开始了他“攻城掠地”的战略进攻。
  他选择兰州的理由在亲人们看来有些莽撞,罗红的哥哥在那里上过大学,他听说了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决定把这里作为立身的起点。临走时,家乡人给他壮行,说是壮行,但场 面十分凄凉。西征兰州,罗红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成都虽然近在咫尺,但是成都的食品市场太丰富,而兰州却是一个具备消费潜力,但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城市。创业伊始,这个个头 不高,脾气和善的年轻人便懂得了避开锋芒,且一旦决定了便有孤注一掷的狠劲,他一眼就相中了当时兰州最黄金的地段,一年的房租就7万,这恰恰等于他在雅安刚卖掉的房子价 格,也意味着彻底绝了自己的后路,“如果失败了,我只能讨口回雅安了!”
  开业前几天,眼看装修接近完成,不幸的事发生了,店铺的承重墙倒塌,罗红的第一个念头是工人是否安全,好在无人伤亡。罗红的脑海里闪现了第二个念头:如何还清债务?几 乎绝望的他给房东打了电话。房东二话没说,立即找到施工队赶来修复。在房东的鼎力支撑下,第一家店铺如期开业了。罗红更改了店名,由雅安的“喜利来”变为“好利来”。
  “好利来”好利接踵而来。兰州西饼店开业当天,就出现了爆棚景象,“从来没有见过生意那么好”,当时的店员不得不用很粗的木棒护着柜台,防止被顾客挤塌。甚至有心急的 顾客早上六点钟就来拍门买蛋糕。第二家店几乎是在仓促间开张的,从此一发不可收。“好利来”迅速在兰州走红,1年的时间里,罗红的蛋糕店增至4家。兰州的成功增加了罗红的 信心,他的奋斗目标也开始明确起来———要做中国的“蛋糕大王”。
  下一个市场在哪里?罗红一度选择了向新疆延伸。他和公司的3位副总骑着马,在天山上进行过一番讨论。一位在沈阳工作过几年的副总认为,为了获得更快的发展,“好利来” 应该着眼于工业程度集中、消费潜力也更大的东北市场。这一建议被罗红采纳,进入新疆的计划暂时搁置,“好利来”集中力量开拓东北市场。如今,东北和华北是“好利来”业绩最 好的两大区域。
  “好利来”月饼逆市飘红
  东北市场稳固以后,罗红率领“好利来”开始向全国扩张,他让“好利来”的副总分头到各个城市开分店,先在一个城市开一家分店,然后转战其他城市。一两年后,当一个城市 的第一家分店将当地市场培育起来后,再进行加密式扩张,在当地开出第二家、第三家……东进南下,发展到了几百家。这个近乎神话般的发家历程,仅仅经历了10多年时间。此 后,罗红迅速调整战略,他不再选择偏锋行进,而是将企业总部及生产基地全部移师北京,“我们不能够在中国的核心之外做独孤求败。”一向谦虚的罗红充满了自信。
  买不着蛋糕要开蛋糕房,做了蛋糕还想着月饼。
  罗红创业的最初10年以蛋糕为主业,但月饼则是他心里惦记着的另一块“蛋糕”。然而他做的第一批月饼喂了鱼,盖的第一个月饼生产厂被拆除。
  1994年在兰州时,罗红尝试过做月饼。8块钱一块的月饼在西北显得价格过高,那一年的月饼几乎全部积压。“卖不掉的月饼不能浪费,干脆喂鱼。”于是他把价值12万元 的月饼都倒进黄河喂鱼。月饼整整装满了三卡车,很多市民都驻足观看。
  2000年,罗红在沈阳建立了一个现代化工厂。然而这个曾被中国食品行业协会的领导赞誉为最现代化的月饼工厂,却被罗红评价为“一个失败的工厂”。当时,全国的月饼工 艺都是采用“冷包装”,即月饼烘烤完毕先晾在空气中把水气晾干,再进行包装,这段时间等于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细菌的“眼皮”下。罗红说自己有“洁癖”,这个工厂仅投产一年, 就被他一声令下拆除重盖。
  2001年,新工厂刚落成,月饼业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南京冠生园“问题月饼”被曝光,波及全国月饼市场,销售量直线下滑。
  “冠生园事件”一发生,罗红“开足马力生产!能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在他看来,“冠生园事件”毁了消费者对月饼的信任,却毁不了中秋文化,这正是他进入月饼业后的一 次“天赐良机”。结果,2001年“好利来”月饼逆市飘红,在中秋前的一个星期,产值达1亿元的月饼全部销售一空!
  从1991年到现在,15个春秋过去了,“好利来”从雅安起步,发展到如今600多家门店、8000多员工的集团公司,罗红已拥有10亿财富。
  功成名就的罗红,从成都到雅安,从雅安到兰州,从兰州到沈阳,从沈阳到北京……在他的寝室里面,始终挂着一台照像机。17岁就开始出外谋生的罗红,攒的第一笔钱就买了 一台理光相机。面对束之高阁的相机,罗红内心隐隐作痛,因为他心中还有一个梦……记者高富华
中共雅安市委 雅安市人民政府 主办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