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
![]() |
![]() |
---|---|
2024-09-14 09:40 来源:雅安日报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雨城四小教育集团新华校区在市、区教育局的引领下,积极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了“群智共享、交流联动、资源均衡、优质异质、共同发展”的集团发展共同体新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更成为引领雨城区、辐射雅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典型范例。
校园文化
滋养心灵的精神绿洲
漫步校园,一道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眼前展开,宛如一座无形的宝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独特的魅力与深远的影响。
宣传展板上,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和一段段简洁的文字是学校历史的沉淀与精神的传承;教室文化墙是校园文化的另一个重要载体,在这里,诚实守信的价值观被生动展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句句深刻的名言,将诚信的内涵传递给每一位学子。
“博爱博学 行雅知雅”这一校园文化理念,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像春雨一般,滋润着每一个师生的心灵。
学校秉持“常规立校、质量兴校、特色树校、文化强校”的办学方略,将校园文化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教学质量以及特色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日常管理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将校园文化理念融入到规章制度中,让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校园文化的内涵。
在教学质量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将校园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互动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到文化的洗礼。
在特色发展方面,学校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校园文化品牌。例如,学校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艺术展览等,都成为了学校的一张张亮丽名片,吸引了众多师生和社会人士的关注。
在历史的长河中,学校不断凝练和升华校园文化理念。从最初的简单理念到如今的丰富内涵,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的历史就是一部校园文化的发展史,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这些印记就像是一个个脚印,见证了学校的成长与进步。
“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技创新教育优秀学校”等荣誉,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有力见证。
携手共进
教师与家长的教育交响曲
教师,在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就像是一群天使,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又像是一座座纯净的灯塔,在茫茫的学海中为学生指引方向。
学校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和实施方案、评价体系,通过严格的师德师风考核,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师技能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观摩课等活动,让教师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学校还邀请教育专家到校举办讲座和培训,为教师传授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拓宽视野,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雨城四小名优教师团队”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启航工程”为新教师提供了全方位的入职培训,从教学方法、班级管理到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让年轻教师在经验丰富的名优教师指导下迅速成长;“卓越工程”则激励教师们追求卓越,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与突破。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学校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之一。在家长会上,教师与家长交流学生相关情况,同时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家访则是一种更加深入的家校沟通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提供了学习平台,学校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育者,家长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根据家长的反馈和建议,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家长则会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在家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和谐的互动关系让家校共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多元教育
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双减”政策的实施,如一阵和煦的春风,吹进了校园的课堂。这一政策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老师积极地响应政策,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他们的教学方法就像一把把灵动的钥匙,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大门。
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传统文化的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数学课堂上,老师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英语课上,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学校的特色课程就像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调色盘,为学生们的梦想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从“盆景式雕琢”到“大田式耕耘”,从“内涵式发展”到“共享式领跑”,学校的科技教育经历了四个阶段的跨越。“模块化科技校本课程”涵盖了科学认知课程、体验探索课程、工程实践课程、创新创造课程、劳动创新课程等多个领域。
在科技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物理定律;他们制作简易机器人,感受科技的魅力。这一路的科技教育之旅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等待着学生们去开启。
学校成立书法、绘画、舞蹈、科技等24个兴趣小组,以及科技实践活动营、创客社团、机器人社团、少年足球社团、少年篮球社团、社会志愿服务社团等6个社团。每周开展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得到不断发展,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
美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坚持把美育课程作为重要抓手,开展小乐器进班级美育活动,成立学生管乐队、合唱团、舞蹈队。常态艺术熏陶活动与六一艺术节、新年音乐会、毕业典礼相结合,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学校还注重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祖国在我心中”“中华经典诵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爱国主义的情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体育教育在校园蓬勃开展。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校园里足球氛围浓厚,从班级足球联赛到校园足球比赛,学生们在足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博爱博学 行雅知雅”,学校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这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是充满爱与希望的教育摇篮,为学生编织美好而灿烂的未来。学校将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本报记者 郑旸
毕业典礼
电动纸船比赛
绿树成荫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