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元旦起,没有QS认证标志的茶叶企业将不能生产和销售茶叶产品。我市近9成茶叶企业都尚未取得QS认证,情况不容乐观。
在日前召开的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来自市质监局的人大代表田少彬在分团讨论时忧心忡忡疾呼:政府应切实扶持取得QS认证的企业起好龙头作用,有效整合非认证企业。
国务院是200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决定》的。2005年1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启动了对茶叶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
度;2007年1月1日开始对茶叶开始查处——无QS标志的茶叶企业今年元旦起将严禁生产和销售。
据统计,我市共有510家茶叶企业,目前只有41家取得了QS认证(其中有9家是边销茶企业)、9家已经通过审查,已受理4家;其余456家茶叶企业尚未取得QS认
证,其中多为小作坊,根本不具备QS认证的条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据了解,要申请QS认证的茶叶企业必须同时具备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才能进行申请,我市目前大概有
92家茶叶企业具备该条件。
茶叶企业生产受限,最终势必影响广大茶农收入。眼下再有一个多月,我市40多万亩茶叶就要陆续进入采摘期,如何跨过QS认证这道门槛已是迫在眉睫。田少彬建议,当前应
对这一难题的办法只有将未取得QS认证的茶叶企业按小作坊生产加以监管,将其作为认证企业的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车间,由认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最终形成市场的产品。
田少彬代表同时表示,这只是短期的应对措施。她分析,目前全市绿茶产量在1万吨左右,已取得QS认证的企业生产能力能达到6000吨,尚不足以消化全部茶叶鲜叶。从长
远来看,她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尤其是全县具有473家茶叶生产企业的名山县政府应该加大对已取得认证并可能成为产业龙头的企业给予切实扶持,从土地上、金融支持等方面支
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推动认证企业和非认证企业有效整合,促进雅安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记者周锦香康君
生产半成品和毛茶 不受QS认证限制
雅安市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书谦表示,从去年启动QS认证以来,我市茶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帮助茶叶企业规范管理、整改加工环境、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按照相关规定,
对企业的硬件进行了规范化的建设,并取得了实效。我市具有一定规模和达到申报QS认证标志资格的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取得了QS认证标志。在我市500多家茶叶生产加工厂中,
很多加工厂都不符合申报QS认证标志的资格,这些厂家只是生产半成品和毛茶提供给有资格的企业进行成品加工,并没有直接生产成品进入市场,因此它们不会受到QS认证的限
制。
有QS才能放心产销
名山县蒙顶山味独珍茶厂总经理张强表示,茶叶作为食品的一种,在质量方面早就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严格评判标准来保证它的质量安全了。QS认证工作对企业和社会大众来说都
是十分必要的,申报QS认证也是对企业和社会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雨城区天然植物开发部的法人代表陆识宇说:“由于公司规模不大,资金筹措十分困难,申报QS认证的费用对我们来说压力很大,因此到现在都还没有申报成功。”
据了解,雨城区天然植物开发部在第一批申报QS认证时就已经报名了,同时更新了生产设备,加工工艺、生产标准等都已经达到了合格的水平,正是因为资金问题,申报工作拖
到了现在。目前,雨城区天然植物开发部正与红灵茶叶实业公司合伙一起申报一个QS认证标志,且申报工作已经结束,只等着产品进行送检这一个步骤了。
陆识宇说:“当QS认证申报成功后,我们就能放心的生产、销售了,在对外经营上也具备了竞争力,对雅安茶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好推动作用。”
记者康君
相关链接:
QS是食品“质量安全”(QualitySafety)的英文缩写,带有QS标志的产品就代表着经过国家的批准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强制性的检验,合格且在最小
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后才能出厂销售。没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自
2004年1月1日起,我国首先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和醋五类食品行业中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