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
![]() |
![]() |
---|---|
2016-02-03 09:34 来源:雅安日报
神木垒景区的日出云海盛观
雪后硗碛藏寨
游客在神木垒景区游玩
秋天来神木垒景区看红叶
神木垒生态旅游区地处宝兴北部硗碛藏族乡境内,位于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的南麓,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和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宝藏兴焉、物阜民丰。在宝兴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千百年来,嘉绒藏族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了独特的多元文化。集各民族大成的建筑、花映彩衣的嘉绒藏族服饰,融合天地灵气的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展现民族风情的硗碛“上九节”和硗碛锅庄……无一不是这处生态“天堂”的精华所在。
神木垒,正是这片生态“天堂”的代表作。
在神木垒生态旅游区,古树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成天然艺术品,形成神秘的魔幻森林;五彩池和红叶彩林瑰丽绝艳,带着独特的生态魅力;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相处。
2016年1月,在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公示的2015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单中,神木垒生态旅游区名列其中。创建一举成功,不仅展现了5.8万宝兴各族群众“挑战极限,不胜不休”的精气神,更彰显了他们在全域景区化道路上一往无前,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坚强信念。
美景自天成 乘风揽明月
神木垒生态旅游区位于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和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8年10月正式对外推出,至今已在该地先后举办七届红叶节和两届冰雪节。
景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不仅是我省西部生态旅游大环线、大熊猫旅游小西环线及汶川地震生命通道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四川省森林旅游区产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川西高原科学考察森林生态旅游区”和“四川生态旅游专线”上最为重要的景区之一。
大自然赐予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历史变迁又在这里积淀出灿烂的人文文化资源,这一切成为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不可多得的优势。
或高山草甸、原始森林、雪山湖泊、高山钙化池、红叶彩林等美妙自然风光,或咎落村、泽根村、夹拉村、勒乐村等特色藏族村寨,神木垒生态旅游区堪称一步一景。就连神木垒所在的硗碛藏族乡,也是距离省会成都最近的少数民族乡,是全省第三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这里的嘉绒文化和汉羌文化既有别于甘孜、阿坝,又迥异于西藏藏区,使得该地不仅是川西环线民族走廊上的重要节点,也成为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界地带。此外,这里还是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的始发地,红色遗址遗存十分丰富,拥有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毛泽东、朱德旧居等诸多红色旅游景点。
天赐珍宝,当善用之。
截至目前,神木垒所在的硗碛藏族乡已将诸多生态殊荣纳入囊中。夹拉村、勒乐村、泽根村被命名为全省“2011年度环境优美示范村”;硗碛藏族乡和咎落村,也分别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和“省级生态村”,咎落村更是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将国家级殊荣揽入囊内。
捷报继续传来,2015年,神木垒所在的“硗碛藏寨·神木垒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继2014年东拉山大峡谷和熊猫古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后,宝兴于重建中成功创建的第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全域景区化 聚力为创建
短短五年,先后遭遇“5·12”、“4·20”两次大地震重创,但位于夹金雪山下的宝兴始终不言放弃。
立足自身生态和资源优势,宝兴确立了“高水平建设和谐生态熊猫家园”的战略目标和建设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中国“绿色诺亚方舟”的奋斗目标。“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宝兴更是以自我加压、跳起摸高的勇气,提出了“全域景区化”的发展新目标,以期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在全县范围内形成5个以上的国家4A级景区,并在此基础上把宝兴全域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
用心承诺,善谋敏行。2014年,宝兴成功创建东拉山大峡谷和熊猫古城两家4A级景区,神木垒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同年,重建中的宝兴严格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再度对神木垒景区、硗碛藏寨进行提升改造。
凝心聚力,统筹推进。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的创建工作小组统筹,抽调全县各部门精干力量组成创建团队,全面有序开展创建工作。
科学规划,提升品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宝兴县科学编制了《宝兴县神木垒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将景区总体空间结构布局为“一心三区”,着力将神木垒打造为环境优美、生态平衡、设施完善、特色浓郁的,集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示范基地。
加大投入,完善配套。从2008年起至今,结合两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宝兴县累计投入资金7.1亿元,用于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环保、节能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
党政方面给力,群众也将创建工作看成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家住硗碛藏寨的刘阿泰是一家藏家乐的老板,从事旅游特色餐饮工作多年,他说:“从基础设施完善到强化环境保护,从注重宣传教育到景区景点尽显原生态,每一项都是奔着民生长远发展而来,我们肯定全力支持。”
创建显成效 幸福民生路
“新村环境更加优美、民族文化更加浓郁、基础配套更加完善、生态环境依旧美丽。”历经两年多创建,宝兴群众和外来游客对如今的神木垒生态旅游由衷热赞。
耳听赞叹,细数变化,神木垒景区的改造升级之路变得明晰:
据介绍,在持续的改造升级中,宝兴县投资1100余万元拓宽改造神木垒生态旅游区6.5公里旅游公路,开通了宝兴县城至景区旅游交通专线,新增停车位1000余个;按照“旅居一体”理念,对硗碛藏族乡各村寨进行全面打造,使其成为满足居民现代生活与旅游接待需求的新型现代旅游集镇。
在优化配置方面,宝兴县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全新打造了面积达400平方米,功能设施齐全的游客接待中心;规范配置多语种公共信息图文标识;在游览指示牌制作上着眼于特色文化,展现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在丰富业态方面,该县整合灾后重建资金300余万元,打造集嘉绒藏族文化展示、民俗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演艺中心。同时,多方筹集资金500余万元,深度挖掘硗碛本土文化、生态文化和红军文化等资源,打造了专属的民族特色晚会。
景区的全面升级改造,为当地带来显著的民生效益:2015年,在宝兴道路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景区仍实现接待游客57.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4亿元。
宝兴县旅游局资料显示,依托创建,硗碛藏族乡目前已开设各类个体经营店370余家,解决就业4500余人。其中,不仅从业人员全部为宝兴人,且90%以上都是硗碛藏族乡本地村民。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