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清风雅雨间 ——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

2023-10-11 09:43 来源:雅安日报

1869年4月1日,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宝兴县邓池沟第一次见到了活体大熊猫,那一刻,他兴奋不已,围着大熊猫团团转,他要求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立即公布他对这种物种的描述:“体甚大,耳短,尾甚短;体毛较短,四足掌底多毛。色泽:白色,耳、眼周、尾端并四肢褐黑;前肢的黑色交于背上成一纵向条带。”

阿尔芒·戴维,将大熊猫制成了模式标本。别看模式标本毫不起眼,但它是一个新物种的标志,不仅永久留存,而且是研究者重要的参照物。

存在于地球至少800万年的大熊猫,自1869年4月1日起,以科学发现的名义,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    夏云 摄

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     宋心强 摄

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宝兴县邓池沟大熊猫起源馆    张华摄

此后,专家们在探究大熊猫文化的时候,将1869年那个乍暖还寒的春天认定为“大熊猫发现日”,现代意义上的大熊猫文化从此起源,“源头”是雅安。

黑颈鹤

小熊猫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里大熊猫在自由玩耍

翻开雅安地图,野生大熊猫的足迹遍布雅安8个县(区)。深入探寻,与大熊猫有着密切关系的四个点尤其引人瞩目:雅安最北端宝兴县的夹金山下,世界首只大熊猫在这里被发现;最南端的石棉县拖乌山,世界首只圈养大熊猫在这里被放归;荥经县境内的大相岭自然保护区,是第二个大熊猫野外放归基地;中心城区雨城区的碧峰峡谷中,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就坐落于此。

雅安,被誉为“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入面积第一、市域占比第一、山系数量第一、国礼数量第一、野化放归第一、全链保护第一的市。

连香树

白腹锦鸡

雅安,近70%的面积属“岷山-横断山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9.42%,稳居全省第一,境内现有340只野生大熊猫,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关键区域、大熊猫科学发现地、模式标本产地和世界大熊猫文化发祥地,有5936平方公里、占全市39.45%的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占全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的31%,是名副其实的“国礼大熊猫之乡”“明星大熊猫之乡”“放归大熊猫之乡”。

白鹇

宝兴县大水沟自然教育基地

川金丝猴    张华 摄

近年来,雅安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决策部署,以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为引领,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一起感受清风雅雨中,这个“动植物王国”的独特魅力。 

记者 胡月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单位提供

中共雅安市委 雅安市人民政府 主办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