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
![]() |
![]() |
---|---|
2024-08-29 09:28 来源:雅安日报
爱心人士看望困境学子张永胜
爱心成就梦想,点亮困境学子求学路。
双胞胎兄弟分别考上了西南医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考毕业的少女李灿以635分的分数考上了天全中学的直播班;困境学子张永胜考上大学圆了梦……
近来,好消息频传,在雅安爱心人士的持续帮助下,多名困境学子在中考、高考中取得佳绩。
爱心人士彭加权退休前是雅安市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退休后,他致力爱心事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8月正值暑假,彭加权再次组织爱心人士,分别前往持续帮扶的三名困境学生家中送去希望和鼓励,希望他们在未来继续努力奋斗。
彭加权给三位学生捐了1100元。“钱不多,主要是给困境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希望他们学有所成,传递爱心,回报社会。”彭加权表示,经过多年帮助,终于助力他们圆了梦,心里特别开心。
镜头一:
爱心点燃希望
困境少女中考取得佳绩
牛奶、菜籽油、捐款……8月10日,彭加权与雅安市最美夕阳红志愿者团队的20余名爱心志愿者带着对困境学生的关爱,到天全县始阳镇瓦坪村看望中考结束的困境少女李灿。
在本次中考中,李灿高分考上了天全中学的直播班。
李灿的家位于天全县始阳镇瓦坪村,是老式砖木结构房。在李灿不到3岁、弟弟半岁那年,其父离家出走,没过多久,其母也弃家而去。李灿的爷爷长期在外务工,年幼的姐弟与奶奶相依为命。2021年底,奶奶突发脑出血去世。一次次的变故,让家庭陷入困境。
李灿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勤奋读书,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经过努力,她的成绩也不断提高。学校根据其家庭情况,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减免课后服务费、给予困难学生补助等。
2023年,还未从记者岗位退休的彭加权在一名老师处得知李灿的情况,及时上门家访,并联络雅安市最美夕阳红志愿者团队、雅安仁康医院(雅安结石病医院),一起奉献爱心。
关心、关爱一直在持续。 彭加权表示,希望用爱心帮助困境学生激发奋发向上的内生动力。
年过七旬、双目失明的老人捐款100元,来自雨城区上里镇的杨财芬捐了捡垃圾赚的200元……本次来自芦山、汉源、荥经、天全、雨城等多地的志愿者共计46人捐款4248元。
“你要继续好好学习,再接再厉。”雅安市最美夕阳红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何正华告诉李灿。
“很开心大家来看我,我会继续努力。”如今的李灿变得开朗、活泼。
李灿从老师处获取了一些学习资料主动学习,假期在家做点农活,如撕玉米壳、晒玉米等。
当天,志愿者们也帮助李灿家做了一些农活,在李灿家的地坝里共唱感恩歌曲。李灿表示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镜头二:
爱心激励
困境双胞胎兄弟考上大学
“恭喜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优异成绩,希望你们在新的旅程中,不忘初心。祝福你们幻彩阳光一路相随,朝气蓬勃。”8月12日,彭加权与四川发现(雅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们以及爱心商家王先生一起前往雨城区南四路,看望一对刚刚考上大学的困境双胞胎。
“感谢你们!”接过大家的捐款,双胞胎兄弟徐湛钦、徐湛钧向大家深深地鞠躬表达感谢。
徐湛钦、徐湛钧兄弟品学兼优。在兄弟俩还在读小学二年级时,父母因家庭琐事离婚。为了让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兄弟俩均跟随父亲生活。2022年5月,其父因肺癌晚期去世,兄弟俩于是和奶奶相依为命。
尽管陷入困境,但徐湛钦、徐湛钧懂事听话,从小学到高中,读书很自觉,从不让大人操心。
2022年,彭加权从兄弟俩就读的雅安中学余老师处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爱心人士奉献爱心,为这对双胞胎兄弟排忧解难。学校也对其减免学费,爱心人士对他们持续进行帮扶。
在今年的高考中,双胞胎兄弟通过努力分别考上了西南医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我们最近正在办理助学贷款。”徐湛钦、徐湛钧兄弟表示,要把感恩化作努力学习的动力,好好读书,以后有了能力才能回馈社会,帮助像他们这样需要帮助的人。
镜头三:
牵手特殊家庭学子
助圆大学梦
8月22日上午,四川好人彭加权、汉源好人何正华率雅安市最美夕阳红志愿者团队的杨财芬、余作兰、李芝兰、杨怀熊等一行30余人,来到芦山县产业集中区四川华智纤维有限公司,看望在这里打暑假工的困境学子张永胜,为他送去助学捐款,祝贺他考上大学,激励他到大学后继续努力,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感谢你们给我捐款,你们的恩情,永远激励着我努力前行。我会努力学习,将来有能力了,要像你们一样帮助有困难的人!”张永胜接过捐款,向大家鞠躬致谢。
张永胜,芦山县太平镇钟灵村人,家庭情况特殊。
他的父亲患多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是一名智障患者,家庭困难重重。除在学校专心学习,张永胜的时间都用在做家务、照顾父母上。
初中毕业后,张永胜考上了芦山中学,由于要住校,开支增加,家庭负担增大,他经常为费用发愁。
就在张永胜考上芦山中学那年,彭加权同爱心志愿者一起到芦山中学看望宝盛乡一名困境学生时,无意间得知了张永胜面临的困难,决定将其纳入帮助对象。
此后,彭加权多次组织爱心志愿者到学校看望张永胜,给他送去捐款和衣服,为他加油鼓劲,不断激发他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内生动力。
“每次去看望张永胜,都能看到他的变化。”彭加权说,经过多方帮助,张永胜的变化明显。
今年高考,张永胜被眉山药科职业学院录取,就读护理专业。
“要不是党委、政府的关怀,学校和老师关爱,社会好心人士的帮助,我难圆大学梦……”张永胜有感而发。
本报记者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