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
![]() |
![]() |
---|---|
2025-03-16 09:18 来源:云小雅
荥经龙苍沟满天飞舞的鸽子花 朱含雄 摄
□杨铧
1869年5月,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穆坪(今宝兴县)考察时,发现并命名了珙桐。他采集的模式标本如今珍藏于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这一发现,让珙桐走进了世界植物研究的视野。
1903年,英国博物学家、“植物猎人”威尔逊在中国采集到珙桐种子,并成功育成幼苗。
而鲜为人知的是,最早在美国定植的珙桐种子来自珙桐的科学发现地——宝兴县,采集者正是我国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树木分类学家,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陈嵘。
首倡“3・12”植树节,开启绿色新征程
民国时期,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并先后设立两个植树节。1915年,北洋政府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倡导全国各地开展全民植树活动。
1979年2月,在邓小平的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将每年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沿用至今。
据《雅安地区林业志》记载,民国时期首个植树节,雅安在城郊苍坪山上首次栽植桤木、油桐等。1947年植树节期间,西康省各县植树超过45200株。
其实,陈嵘是将我国植树节定为3月12日并沿用至今的首倡者。
在他60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有39年投身于林业教育一线,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林业人才,郑万钧、吴中伦等林学泰斗皆出自他的门下。
陈嵘在日本求学时,追随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骨干成员。武昌起义前,他受同盟会派遣,与黄炎培等5人潜入天津,策动直隶新军响应共和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他参加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庆典,随后返回日本继续学业。
孙中山十分重视绿化造林,在《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著作中,从森林与民生、再造森林、开发森林、森林行政、山林测量、林业与建设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森林保护与建设的施政方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
1928年,陈嵘受众人之托,起草变更植树节日期的报告,建议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该提议得到当时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
陈嵘表示,将植树节从清明节改为3月12日,一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二是经研究发现,3月12日前后在我国南方植树,成活率相对较高。
推动“封山育林”,守护绿水青山
1888年,陈嵘出生于浙江省安吉县晓墅镇三社村(现梅溪镇石龙村)。在他的家乡,有一个以他命名的省级森林公园——安吉陈嵘省级森林公园。园内的火炬松和湿地松,是半个多世纪前陈嵘从国外引进的,如今这些松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陈嵘热爱家乡,心系桑梓。从日本归国后,他积极在家乡筹办小学,让农民子女免费入学。由于教育经费缺乏稳定来源,1915年,他承领附近荒山205亩。经过数年的抚育管理,通过插杉栽竹,将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并把山林收入作为学校基金,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
陈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致力于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曾在江浙一带参与7个林场的筹建和管理工作。他提出“天生保育成林法”,大力推动全国的“封山育林”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嵘的“封山育林”理念被林垦部列为绿化祖国山河的重要举措之一。
陈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建立全国林政的建议,为推动林业管理机构的设立贡献突出。他多次强调划分造林主体的重要性,指出“地权不能确定,常起无谓之纠纷”,积极倡导林业民有,还提供民有林的营造方法,建议政府辅助人民造林。此外,他提出营造保安林、设立全国性林业科研机构、加强林业教育等提议,有力促进了当时林业科研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宝兴采集珙桐种子,架起国际传播桥梁
教学之余,陈嵘热衷于采集植物标本,曾多次深入神农架、峨眉山和云贵等地。
1928年秋,他专程前往宝兴县、天全县采集珙桐标本和种子。
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保存着1928年陈嵘在天全、宝兴采集的标本,编号为11号、42号,采集时间为10月至11月。从采集顺序来看,陈嵘先在宝兴县采集,后经宝兴县大溪乡进入天全县仁义镇等地,最后前往峨眉山等地。他在宝兴采集标本的地点包括“穆(木)坪后山”“穆(木)坪冷凝沟”“穆(木)坪南沟”等;在天全县的采集地点有“下村坝”“高店子”“头道坪”“十八道水”等。
原西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的潘体常在《四川植物标本采集史初稿》中记载:1928年,金陵大学陈嵘教授考察了峨眉和宝兴森林,同时为美国的植物园采集了珙桐种子。
《中国林业事业的先驱和开拓者——凌道扬 姚传法 韩安 李寅恭 陈嵘 梁希年谱》也记录了这一事件:1928年暑期,陈嵘到四川采集植物标本,采集到珙桐花及种子,还在山上跌坏了牙齿。同年,陈嵘受美国植物学界朋友的委托,将采到的珙桐种子寄往美国,使得珙桐在欧美国家得以繁殖,中国鸽子树由此成为世界闻名的观赏树。
陈嵘采集的珙桐之所以会送往美国,与金陵大学的历史和他的留美经历密切相关。金陵大学简称金大,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南京创办,与美国科研机构联系紧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科研机构出资,由金陵大学组织开展标本采集活动,采集的部分标本会提供给美国科研机构收藏或研究。
1923至1924年,陈嵘赴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研究树木学,其间受到威尔逊等树木分类学家的指导,还将重要标本带到相关研究所进行鉴定。
威尔逊先后五次来到中国,收集了65000多份植物标本(共计4700种植物),并将1593份植物种子和168份植物切片带到西方,把1500余种原产于我国西部的园艺植物和花卉植物引种到欧美等地栽培。他先后六次到雅安考察,足迹遍布宝兴、汉源、荥经、雨城等地,在雅安及周边发现并引种了大量有观赏价值的物种,如珙桐、报春花、杜鹃花、百合等。1903年秋天,威尔逊从乐山出发,经雅安前往宝兴(当时叫穆坪),专程到阿尔芒・戴维最早发现珙桐的地方采集珙桐种子。在此之前,他在湖北宜昌西部采集到光叶珙桐的种子,光叶珙桐是珙桐的变种。威尔逊采回的珙桐种子被英国一家花木公司育成幼苗茁壮成长,并于1911年绽放出第一朵鸽子花。珙桐在园林中的出色表现,使其获得了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显异奖,这是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给予植物的最高奖项。
陈嵘专程到宝兴采集珙桐种子,深受威尔逊的影响和指引,同时也是受阿诺德树木园之托。
从威尔逊、陈嵘将珙桐引种到欧美国家种植的近一个世纪里,珙桐凭借独特的魅力,被西方园林人士称为“北半球最漂亮的树木”,并被广泛引种。
追根溯源,珙桐的发源地正是万里之外的宝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