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
![]() |
![]() |
---|---|
2023-10-26 09:29 来源:雅安日报
编者按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2年度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
为展示过去一年雅安取得的优异成绩,进一步在全市营造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本报即日起开设“真抓实干见成效”专栏,对获得省政府
《通报》中所列“60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600户避险搬迁安置项目推进快速高效、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防灾减灾成效明显的地方”一项,全省共有4个市(州)获得
过去一年,雅安是如何扎实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尽最大努力守护好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记者日前走进宝兴县、芦山县、石棉县,实地探访去年完工的部分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地灾隐患治理后,芦山县飞仙关镇新场镇更加美丽
宝兴县两河口街后山崩塌群:工程治理解隐患 群防群治护安居
“去年‘6·1’地震中,我家是县城两河口街受灾最严重的一户。”坐在新家客厅沙发上,宝兴县穆坪镇新宝村村民卫基康回忆道,“房屋严重损毁,根本没法继续住人。”
卫基康家为何受灾,是因为高悬在他和当地部分群众头上的——宝兴县两河口街后山崩塌群。
“崩塌群为岩质高位崩塌,坡高300米至350米左右,横向分布范围1200米左右,危岩分布离散,崩塌群危岩方量约9.6万立方米。”宝兴县自规局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杨明志说。
受“6·1”芦山地震影响,该崩塌群范围内坡体发生岩质崩塌、土质滑塌、崩滑点分散,并导致已修建的被动、主动防护网大面积损毁,严重威胁到下方居民住房、商铺、加油站、两河口路等区域,受威胁群众达162户568人。
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受威胁群众或投亲靠友,或在宝兴县城、灵关镇购买新房,很快实现了避险安置,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大程度有效保护。
对崩塌群的工程治理工作于2022年6月13日启动,并在同年9月底完工、11月初通过竣工验收。共清理危石总方量约3600立方米、修复和增设被动网长150米、覆盖主动网约18800平方米、新建拦石墙约120米……
避险搬迁中,第一个主动举手的卫基康,将家安在两河口街的泸州佳苑。“我见证了崩塌群治理全过程。”对现在的生活,他打心底满意。“两个女儿工作了,我也买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生活过得很滋润。”
工程治理解决了悬在当地群众头顶的危险,地质灾害监测也丝毫没有松懈。
去年6月,新宝村村民宴朱香、张勇被聘任为该崩塌群地灾监测员。两人负责监测的区域,从两河口街胜利桥至兴盛街,全长约1公里,实现了对崩塌群的全覆盖。
“非汛期或空闲时,都会去走走看看,主汛期更是24小时待命值守,随时根据发布的暴雨预警开展巡查。”对于这份补贴并不算高的工作,两人表示,“这是我们的家,我们是在守护自己的家。”
芦山县飞仙关镇飞仙村下关组熊河坝崩塌治理工程:隐患解除 融入景区
飞仙村下关组熊河坝崩塌隐患点,地处飞仙关镇“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的新场镇旁,对所处12户53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省道210线造成严重威胁。
“前些年还发生过崩塌落石,造成部分居民房屋受损。”飞仙村党支部书记鲜永勇说。
已年过六旬的罗洪香,就是曾受该崩塌隐患点威胁的村民之一。但现在的她,早已安心。“过去每到汛期,
罗洪香的这份安心,来自去年上半年开工,同年9月完工的飞仙村下关组熊河坝崩塌治理工程。
“省地质灾害技术专家库中的专家现场勘查后,确定该隐患点危岩体稳定性差,尤其在降雨或地震等自然灾害作用下,极易再次发生崩塌落石险情。”芦山县自规局地灾防治和生态修复股股长陈俊宇说。
此后,经坡顶削方、坡面危岩清除、脚墙格构护坡,并辅以坡脚被动网拦挡的工程治理方式,该隐患点威胁得到有效解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另一边,飞仙村地灾监测员熊正康,也在山下观测崩塌隐患点后,骑着电瓶车沿着去年刚修好的公路上山了。“过去上山观测全是山间小道,要走约1个小时,现在差不多20分钟就能到。”
公路的修建,与芦山县正在飞仙村修建的飞仙关狮子山观景平台,密切关联。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狮子山地理
“治理后的崩塌隐患点,已成为该景区的一部分。”飞仙关镇党委副书记童超说,待建成后,这里将成为连接飞仙关茶马古道文化、最美国道318线的“网红”打卡点,可将飞仙湖、飞仙峡、飞仙关新场镇一览无余。“可有效带动飞仙关场镇餐饮、住宿旅游接待产业的发展。”
石棉县新棉街道新街社区5组大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以坝为基 筑牢生命之墙
10月22日,石棉县新棉街道新街社区5组,大沟泥石流地灾隐患点监测员胡建琼,出门前往隐患点开展日常巡查。
沟口,胡建琼与安住于此的社区居民周万兵相遇。“又到沟头去?”“是的,虽然汛期过了,还是要经常看看。”
简短寒暄后,两人移步周万兵家三楼,站在窗前望向沟内,聊起了隐患点的过去和现在。
“治理前,每年汛期暴雨前,都要提前撤离,今年撤离了10多次,有点影响生活。”“等明年工程竣工满一年就好了,
两人口中提到的大沟泥石流地灾隐患点,新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兵在2017年到此任职时,就已存在。
几年下来,冯兵清楚记得这条沟的情况:沟长1.48公里,流域面积0.49平方公里,在强降雨条件下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对下游县城滨河路一段、京昆高速县城段,以及新街社区的25户、75名居民生命财产构成危害。
去年10月,为解除这处隐患点存在的潜在危险,石棉县于此启动新棉街道新街社区5组大沟泥石流治理工程。
“主要治理措施,是在大沟泥石流沟口上游20米位置,修建了1座高12米、宽约20米的拦挡坝。”石棉县自规局生态修复股项目业主方代
另一边,已在大沟泥石流隐患点当了3年地灾监测员的胡建琼,已在沟内边走边看。看沟边坡体是否松动、看沟内堆积物是否有变化。“走一遍,大概需要1个小时。”
为了尽好这份责任,她每年至少会参加3次由县级相关部门、新棉街道、新街社区组织的汛前培训。“有些年份还不止3次,会根据当年汛情雨情相应增加。”胡建琼说,隐患点一天不取消,她就会坚守岗位一天,尽全力守护大家安全。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