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
![]() |
![]() |
---|---|
2025-04-04 10:42 来源:云小雅
斑嘴鸭飞越雅州廊桥
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通常4月的第一周为爱鸟周。鸟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雅安,地处全球候鸟类迁徙通道,是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和中亚(南北)迁徙通道的交会带。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给了鸟类在雅安生存的本底,雅安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长环境,形成鸟类与现代城市共生的和谐局面,用一张和谐的生态网,为城市生态旅游兜底。
天然城市鸟类家园
清晨的鸟鸣,午间划过天空的羽翼,春季草丛间雀跃的身影,秋冬江面嬉水共舞……遇见鸟,在雅安并非稀奇事。
据清乾隆四年《雅州府志》记载,雅安特产“鹤、鸬鹚、营、慈鸟、锦鸡……”;清朝乾隆年间雅州知府曹抡彬曾写下“百雉临流是雅安,羌水濆江锁城丸”。
雅安一直以来都受到鸟类的青睐。
“雅安是候鸟迁徙的通道。”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会长罗向冰说,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和中亚(南北)两条鸟类迁徙线在雅安重叠,包括翻越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秦岭山脉的迁徙鸟类都在此停留休整和补充食物,体能较差的留下后不再迁徙。
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雅安境内分布有蜂桶寨——硗碛、喇叭河自然保护区、二郎山、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等四个中国重点鸟类区域,是世界雉类和鹛类分布中心,也是41种鸟类或亚种模式标本产地。
根据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记录,截至目前,我市记录鸟类达590种,其中包括中华秋沙鸭、黑颈鹤、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四川林鸮、红腹锦鸡、鸳鸯、彩鹮、鸺鹠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市民观鸟成习惯
每年9月开始,青衣江畔就逐渐热闹起来。红嘴鸥、白骨顶鸡、黑翅长脚鹬等大量水生候鸟在青衣江上聚集,引发市民和游客的观鸟热情。
“每年都会来江边看看这些老朋友,已经成了习惯。”市民龚晓霖说,随着春季到来候鸟北迁,江面上鸟类的数量已经不比秋冬时节,但依旧能看到一些鸟类的身影。
“据资料记载,目前我们所设立的鸟类保护观测点,在1939年时还是一片滩涂,对于迁徙的水鸟来说,这是非常适合的休憩点。由此可见,它们长期以来都在这里越冬。”对于鸟类迁徙经过雅安并暂时停留,市鸟类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并不稀奇。但他们感到惊讶的是,我市发现珍稀鸟类的地点并非在郊区山林之中,而是在市区范围内。“很多鸟类聚在城市集中栖居繁殖,这在全国范围内来说,都是相当罕见的。”罗向冰说。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保护措施的进一步加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选择在雅安城中过冬或生息繁衍,自2018年按政府要求设立城市鸟类保护观测与救助站以来,已记录鸳鸯、凤头鸊鷉、赤麻鸭、白眼潜鸭、游隼、红隼等鸟类就地繁殖未迁徙。更为可喜的是,鸳鸯竟然在人工巢单窝繁殖幼鸟,高出了很多地方常规性记录的6至8只。
2020年3月31日,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记录下了一窝鸳鸯跳巢的影像,一个月后,有市民拍摄到小鸳鸯成群在熊猫绿岛公园“散步”的场景。到了2025年,在鸟类保护观测与救助站聚集的鸳鸯已有上千只。
护鸟步履不停
4月1日,又到一年国际爱鸟周。罗向冰同平时一样来到雨城区高家坝的鸟类观测点。2023年,这里被国家林草局列入“四川候鸟越冬观测站名录”,也是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工作人员口中的“城市鸟类集中安置小区”。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下,由市林业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启动城区鸟类观测和保护救助工作。
“我们‘上岛’的时候,周围老百姓还不明白我们要在这里做什么,我就告诉他们,我们承包这片地‘养鸭子’。”回想起当时,罗向冰笑着说。
2018年5月,“上岛”一个月左右,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就拍摄到了黑鹳、青头潜鸭,这些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减少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年九月,大量的鸳鸯开始在鸟岛上聚集。
“我那时候就觉得,坚持选址在近水域是正确的。”罗向冰说。
事实上,大多数鸟类迁徙都是沿着河流河道,并在滩涂取食,而人类也是沿河岸建设城市并生活栖居。随着城市的发展,难免会压缩鸟类的生活空间。但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在保护中发现,多种大、中型鸟类与人类的安全距离保持在40米至50米,繁殖区域则需要100米至200米。“我们想,有条件的城市可以考虑在城市中心‘鸟类喜爱的地方’为珍稀鸟类留下‘半米家园’与人类和谐共生。”罗向冰说。
于是,在林业局和相关部门以及爱心企业的支持下,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在西门大桥至水津关5公里河岸陡壁及大树上,安放了2000个可供鸳鸯,斑头鸺鹠等鸟类繁殖的木箱巢,效果很好。
2022年,为了高效利用城市鸟类观测站的空间,雅安小航电器资助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制集中联排繁殖巢,每组可供36至72对育龄鸟类使用。这些鸟巢得到了鸳鸯、领角鸮、斑头鸺鹠等鸟类的喜爱,每到繁殖季,就会出现一波“选房热”。
“珍稀鸟类在雅安城市集中栖居和繁殖,其中的‘城二代或城三代’是否到其他城市栖居繁衍,这是一个新的课题。这对科学探索城市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很有意义,探索城市鸟类保护是雅安践行绿色发展和深耕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佐证。”四川农业大学徐怀亮教授说。
随着珍稀鸟种进入人们视野以及市民在朋友圈广泛传播,雅安的观鸟经济与城市生态旅游业逐步兴起。
雨城区的青衣江畔、张家山公园、金凤山公园、天全县城、芦山县城等地,以及荥经龙苍沟、天全喇叭河、宝兴蜂桶寨等自然生态景区,均已成为热门的观鸟旅游目的地和研学实践基地。
未来,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也将继续深化鸟类保护与监测工作,特别是加强对珍稀濒危鸟类的保护和复壮力度。
“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鸟类栖息地的保护范围,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发起成立了四川省绿化基金会雅安鸟类保护公益基金,期望与更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环保组织合作,共同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开展。”罗向冰说。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鲁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