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马驿为桥 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的实干家——记我市创业者李勇

2025-07-30 09:24 来源:云小雅

□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 郑瑶 实习生 杨本璐

Image-200065174768

李勇(左)展示天全县地方特产

在天全县,本土创业者李勇用20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制造”到“智造”的乡村振兴实践。从2005年创办塑料厂解决就业,到转型打造“川藏·茶马驿”文旅综合体,他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在茶马古道的故土上蹚出一条“共富新路”。这位脚沾泥土的企业家,用“实业惠民+文化铸魂”的双轮驱动模式,诠释了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和创业者的担当。

初心如磐  

从实业惠民到文化铸魂的转型之路

李勇的创业之路始终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2005年,他在天全县小河镇武安村创办天全县勇治塑料厂,通过全链条岗位设计,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累计吸纳100名村民,带动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万元提升至5万元以上。

2017年,为响应环保政策,他主动关闭塑料厂,但并未停下脚步。在政府引导下,他深入挖掘天全“川藏茶马古道重要节点”的文化价值,于2023年创立四川省灵成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0.5亿元打造“川藏·茶马驿”文旅项目,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文化产业的跨越。

他深知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更需要文化赋能。在项目规划中,他注重保留乡村肌理,修复0.5公顷清末川西民居建筑群,搜集马帮用具、背夫行囊等历史物件,将民宿、餐饮与茶马古道文化深度融合。同时,创立“甘溪拾味”品牌,对高山茶叶、野生竹笋等农产品进行文创升级,带动农产品销售收益超200万元,让村民在文旅融合中共享发展红利。

匠心致远  

以文兴业构建乡村振兴新生态

李勇不仅关注文化传承,更注重构建可持续的共富机制。在“川藏·茶马驿”项目中,他设计“村民能参与、集体能增收”的利益联结模式。优先吸纳80余名村民就业,涵盖工程建设、景区运营、民宿服务等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获得稳定收入。

同时,盘活19栋闲置房屋和50余亩土地,每年支付租金23万元,并争取300万元衔接资金,为村集体带来年分红28万元,确保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他的实干精神影响了身边人。从项目规划到落地,他全程参与,从零开始学习水电、木工等技能,把控厨房用具安装细节。他365天无休,与工人同吃同住,最多时带动60余名村民同时施工。村支书感慨:“他把自己忙成了‘没工资的小工’。”这种扎根乡土、脚踏实地的作风,让村民看到了希望,也让“川藏·茶马驿”成为G318沿线新晋文化打卡地,试营业以来,已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从塑料厂到茶马驿,从“解决就业”到“文化赋能”,李勇的创业历程证明:乡村振兴需要既有乡土情怀又有创新思维的带头人。正如他所说:“能让家乡人因为我的努力而过得更好,这就是最有价值的创业。”如今,他正带领当地村民,在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中书写新的共富篇章。

中共雅安市委 雅安市人民政府 主办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技术故障,投诉建议(含本app存在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情况)
请联系:0835-222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