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同比增加10%,销售渠道更多元 石棉枇杷产销两旺

2024-05-16 09:57 来源:雅安日报

收购点人员正在挑选枇杷并装箱

5月是石棉县万亩枇杷收获的季节。近日,在石棉县迎政乡红旗村枇杷地里,果农们拎着背篼在繁密的枇杷间打开一个个果袋,认真挑选着黄澄澄的枇杷。

而迎政乡的盘山道路上,一辆辆装满了枇杷的三轮车来往不绝,“价钱卖得怎么样”“今天摘了多少斤”,村民不停地相互打听,使得采摘变得格外热闹。

满目“好丰景”

小枇杷变身“黄金果”

拆袋、挑选、再套上网套……在迎政乡红旗村一农户家门口,宽敞的坝子变身热闹的枇杷交易点,黄澄澄的枇杷装了一箱又一箱,从田间拉来的枇杷一车又一车。

“老板,来看枇杷了。”果农双蓉麻利地打开袋子,让收购商看清自己的枇杷并谈好价之后,便将自己车上的三背篼枇杷快速下货,坐在一旁打开了果袋。

“因为我们这里海拔比较高,所以最近枇杷才开始成熟,前段时间零散地卖了一些早熟枇杷,现在才开始大量卖。”双蓉家种了三亩多的枇杷,这两天卖了一两百公斤,她开心地说,“今年的枇杷比去年结得好。”

而种植了十多亩的彭朝俊预计今年的枇杷产量能有一万多公斤。

“我们估计能卖到七月初。除了大五星外,我还种植有一亩多的春花1号、2号,果真好1号、2号等新品种,目前比较看好的是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这两个白肉品种,口感好、价格高、产量也好。”种植枇杷29年的彭朝俊打算之后扩大白肉品种种植面积,并带动整个乡共同种植,实现增收。

“今年全县枇杷遇大年,预计产量约3万吨,同比增加10%。”石棉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站长张家志介绍,除了气候因素外,产量上升还得益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以及枇杷示范片建设的带动引领作用。

据悉,石棉县是学术界认定的“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和“中国晚熟优质枇杷生产基地”,石棉枇杷被学术界认定为“中华名果”。全县11乡镇28个村建有枇杷基地,种植规模达到5.1万亩。

线上+线下

优质枇杷驶入销售快车道

在枇杷收购点,来自汉源的收购商乌先生,正在将挑选装好的枇杷一筐一筐垒好。

“昨天才从汉源过来,收了有三千多公斤了。”收购水果有四五年经验的乌先生说,枇杷一般都是冷藏发货,一车四千公斤左右,多的也有五六千公斤,收够了当天就能发货,一般发到沿海和北上广地区。

“目前有五六个人在挑选装筐,后续肯定还要请人手。”

姚瑶就是负责水果装筐的人,也是枇杷果品质量的重要把关人。她介绍,一天经手的枇杷得有一千公斤左右。

比起田间路旁的直销,迎政乡八牌村村民曹丽梅让枇杷搭上了电商快车。

“我们从四月下旬开始播枇杷,更多的就是走入地里展示硕果满枝的果园实景、果农采摘枇杷的繁忙景象。”2017年就开始做电商的曹丽梅说,除了抖音直播,她还开拓了淘宝、拼多多等平台,目前销售了一万多公斤,预计今年的销售额70万元左右。

做好保障服务

助力枇杷销售

在枇杷销售点,迎政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阿依么也在人群中穿梭忙碌着。

“叔,来拿着袋子,把拆除的果袋和发泡网都放在口袋里。”

“阿姨,你也拿一个。”

……

“我们在枇杷采摘销售的时候会采购一万多个编织袋,然后发给村民,让他们把销售枇杷的垃圾都收集在一起。”阿依么介绍,全乡共设置了五个回收点,果农们把垃圾集中放置,我们定时回收集中处理,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

此外,刚投入使用不久的迎政乡红旗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占地约2.67亩,并配套建设挡墙、场地硬化、围墙、公共厕所、彩钢棚、规划停车位等基础设施,将在这个枇杷采收季极大提高枇杷等农产品交易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石棉县优质枇杷正火热销售中,满山间的橙黄,铺就一条增收“黄金毯”。

市融媒体中心 曹莉雪

中共雅安市委 雅安市人民政府 主办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