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客”立志做响雅安茶品牌依托茶资源做好雅安茶

2008-04-09 00:00 来源:雅安日报


  “作为全国植茶、产茶的最适宜地区,在雅安投资做大做强‘老茶客’品牌,我们有信心!”公司负责人戴智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项目投产之初,公司就对雅安茶产业市场 做了一次非常全面的调研。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拥有茶园45万亩,覆盖7个县区。茶产业已成为雅安的一项富民产业,全市约有50万人从事茶产业及相关产业,去年全市涉茶产业 总值已达26亿元,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达到780元以上。
  “以我们公司在成都专门做销售的眼光来看,雅安不仅具有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先天资源优势,而且具有做响茶品牌的文化优势。”谈及茶,戴智鸿如数家珍。“中国6大茶类 (绿、黄、红、黑、白、乌龙)在雅安都有出产。蒙顶山茶从唐天宝元年开始作为贡茶,从南北朝开始经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进入东南亚、欧洲市场;上个世纪入选中国10大名茶。 蒙顶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进入21世纪,川茶更逐步发展成为四川的一个优势产业,涌现出了一批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有机茶产品。”正是基 于这样的原因,“老茶客”将投资目光瞄准了农业园区。
  以园区作为企业发展的平台和依托,是“老茶客”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据介绍,“老茶客”的鲜叶原料全部来自蒙顶山。目前,雨城区范围内有无公害茶园面积约15万亩,茶叶 产量1129万公斤,紧邻雨城区的名山县有茶园23万亩,茶叶产量1732万公斤。公司落户农业园区相当于在“距离公司不超过30公里的地方建了个原料基地。”“优质的鲜 叶原料是公司茶叶产品高质量的前提。”在原料车间,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做好茶,第一步就是要选好料!”
  加大科技量 做强“老茶客”
  作为2008年重点项目之一,“老茶客”之所以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不在于它的投资额度,而是它对我市茶产业的导向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茶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增强发展后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现代人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喝茶喝健康”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老茶客”在选用优质原料的前提下,着力打造绿色健康茶饮。不仅实现了微波杀青,鲜叶到成品全 过程电气化控制,清洁化、自动化生产,而且在管理上也参照现代大型企业管理模式,强化质量管理。企业除专设有质管部,负责对茶叶生产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外,还下设质量监督管 理小组,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从自身把关。使“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的观念深入人心,实实在在把质量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检验转移到事先控制生产过程上来。公司 生产的高档绿茶“天香绿芽”就荣获2007年第七届全国“中茶杯”特等奖及四川“峨眉杯”特等奖。
  据悉,“老茶客”在建设之初就投资3000多万元,新征土地31亩,引进两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清洁化生产线,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更新。技术改造的投入带来了企业效益的 增强,2007年公司全年产量达800余吨,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目前,公司二期工程正在加大投入,用于先进生产设备的购买和车间内部科学化改造。
  同时,“老茶客”为促进茶树种植业由传统粗放型向集约化型转变,加快当地茶业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完整的产业链。公司与农户 以签宁收购合同的形式,解除了农户种植茶叶的后顾之忧。今年3月初企业投产以来,每天收购农户鲜叶2500公斤到5000公斤,直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增加 城市就业岗位近200个,且给当地茶叶种植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茶事高雅,茶味清香,作为企业我们不仅仅关注做好茶,更注重弘扬雅安茶文化,把雅茶品牌做大做强,让雅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戴智鸿表示,下一步,“老茶客”将扩 大无公害茶园基地,新增2000亩茶园,进行规范化管理。并积极跟踪市场前沿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抢占行业先锋。“今年我们还将动工修建2000平方米的日本尖茶生产 线,届时,‘老茶客’的销售网络将会越来越宽广,雅安茶也会越走越红火!”记者陈化宇
中共雅安市委 雅安市人民政府 主办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