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技术故障,投诉建议(含本app存在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情况)
请联系:0835-2223831
![]() |
![]() |
---|---|
2012-01-15 17:07 来源:雅安日报
金鸡关,曾经矗立在名山县和雅安城区之间。
一千多年前,它是西蜀边关。它被人们称为威震西南第一关。
它脚下蜿蜒的道路曾经是雅安与东面交流的唯一通道,它所在的高山,还隐藏着名山县县名由来的历史密码。
今天,这个古老的关口是怎么一个模样?记者走近金鸡关,倾听这座关口和它脚下道路中的那些往事。
金鸡威断东去水
1月14日,雨城区姚桥镇金鸡村沐浴在一片氤氲之中。
从雨城区出发,沿着开通不久的雅名快速通道前行,穿过隧道不久,右边一条道路蜿蜒向上抬升。
在金鸡关隧道打通之前,这条道路便是名山前往雅安的独路。在这条独路之上,便坐落着西南赫赫有名的关口——金鸡关。
在唐朝以前,这里就是边关戍地了。据民国版《名山县志》记载,“县西金鸡关,雅安辖境也,关麓始为地名,《旧志》连山若鸡帻(鸡冠),路通一线,历代均为戍守要隘,关失则两线均危。清巡道黄云鹄标刊为威震西南第一关。幸哉。”
在遥远的隋唐以前,这里还不叫金鸡关,而是叫鸡栋山。
从雅安城区逶迤而来的青衣江,到了金鸡关突然神奇地右转,流向南面。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古时候称水作龙,以前的传说是羌龙(青衣江)从西向东本来是要流经金鸡关越关东去的。金鸡是龙的克星,就在羌龙要经过之时,天降金鸡,于是羌龙畏于金鸡的神威,只有折道南行。
传说归传说,在当地人的指点下,一只鸡的雏形若隐若现:金鸡山形似一只展翅西飞的金鸡,金鸡的右翅是由狗爬岩上方的安子山组成,金鸡的左翅是上面有寺庙与嘘米洞的关仙顶构成,金鸡的左翅尖是雨城区凤鸣乡的大元村。
“更巧的是现代修的金鸡关隧道洞口的位置就在金鸡的眼睛位置。”金鸡村村民王中华告诉记者。
正是这只不知从何飞来的“金鸡”,让青衣江转向的同时,也让雨城区与名山县之间横亘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金鸡深山藏古寺
“金鸡飞过走仙家,丹灶金鸡噪夕阳。”在古人流传下来的诗句中,这是当地人提得最多的一句。
“金鸡飞过走仙家”,名列雅安古八景。 金鸡,指金鸡关。而仙家,则指的雨城区与芦山县交界的飞仙关。这两个关口是雅安一进一出的险关隘口,易守难攻。这句话也说明被青山环绕的雅安在古时候是十分安全的地方。
一有来犯者,金鸡关上吼一声,关下很快就动员起来了。
而这个诗句却是源自一个神话:相传古时候尔朱真人在此山石洞内炼成了仙丹,某夜金鸡报晓时,道行达到了身轻如燕的境界,尔朱真人吃了自己炼的仙丹,召来仙鹤在金鸡的伴随下乘鹤西去,成为蜀中八仙。
尔朱真人本名叫尔朱通雷,是五代时河南洛阳的契丹人,因避祸入蜀,在成都得异人指点,来到紫气东来、龙脉结穴的金鸡关采气修道炼丹。金鸡关历史上曾有尔朱真人观、药王庙、梓潼观、玄地观、东岳观等九重十八殿道观。
在金鸡关上的众多庙宇中,如今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清泉寺依旧藏在深山之中,鲜为人知。
已翻修过的清泉寺位于金鸡山的一条山间小路上,深山中的寺庙格外清幽,满地的落叶和寺庙门前的几通古碑,讲诉着这座寺庙的历史。
据金鸡村73岁村民高富民介绍,金鸡关金鸡桥不远处,还能找到昔日雕刻的“西康省东界”石碑,只是如今已经荒芜没人注意。金鸡山在当初是四川省与西康省的界山。
名山由来的传说
关于千年历史的金鸡关,不管在当地人口中还是史料中,记者却没有找到金鸡关关城的信息。
“蜀有鸡鸣山,俗传云:金鸡鸣而天下太平,则古之名山也,为古之名山戍,唐垂拱年中(685年—688年)废戍为县。”古籍《地理志》上一句话点明了金鸡关的历史和战略地位。
“名山县有鸡栋关,又云鸡栋山,在县西南十七里,一名鸡鸣山。王象之曰:鸡鸣山即古之名山,因为名山戍。隋以此为县名,盖即州背之金鸡山也。”《唐志》上的一段话则更耐人寻味。
“名山”——“鸣山”——“鸡鸣山”,难道名山县名由来便是金鸡山?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市方志办工作人员席劲松。
“在唐志上的记载只是《舆地纪胜》作者王象之对于名山名字来源的猜想。名山和鸡鸣山两者之间确有类似相通之处,但这也只能算是名山名字由来的一种猜测。”席劲松说。
雅安地区历来就是各朝的边陲要地,是转输兵员,运送战备物资的必经之路,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雅安虽然被划入中央政权的版图,但由于所处位置均属边关,为政权守土的兵镇是雅安最常见的建制。
雅安地处边关,作为重要关口之一的金鸡关,在历史上曾经扮演过怎样的角色,在它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民国版《名山县志》记载:金鸡关之右为歧山庙,蒙山西支之拖下处也。突起即为金鸡山,两岸崚橧,一路迂窄。清咸丰时,滇匪寇雅,绿营守关而疏此,遂被抄袭。
在历史上,金鸡关曾经在1859年7月揭开序幕的滇川农民起义战争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据《雅安县志》记载:“咸丰十年间,也就是公元1860年的3月,由兰大顺领导的川滇农民起义军围攻雅安期间,在派兵侦察得知金鸡关为雅安要隘后,兰大顺认为夺下金鸡关就等于占领雅安城。于是安排一支精锐部队趁着月黑风高,绕道狗爬岩,然后又派另一支部队绕道木垭口,而大队人马却径直挺进金鸡关以迷惑敌军,在三路人马围攻下,顺利夺得金鸡关要隘,并挥师直挺姚桥,最后不费吹灰之力顺利围攻雅安。”
只是,因雅安城防守严密,起义军围攻多日不克,不久,起义军便转攻洪雅、夹江、峨眉等地。
除此之外,在雅安和平解放之后的剿匪过程中,金鸡关也曾发生过激烈的争夺战。
路虽变 关依旧
1月14日下午,雨后的道路显得有些泥泞,名山人杨学勇骑着摩托车经过金鸡关前往市区。在雨城区姚桥镇上班的他,从十几年前开始,上下班的时候都会骑车从这经过。
“现在还是习惯走老路,毕竟走了那么多年。”杨学勇说。
雅名快速通道的开通,为这条曾经辉煌一时的老路的衰落埋好了伏笔。从隧道经过的便捷和平坦,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绕开金鸡关。只有少许习惯了这条老路的人,依旧穿行在这条路上。
如今,从外地到雅安的人们很少有人发现,繁忙的国道旁,一条老旧狭窄的公路依山势延伸,和国道并行。这条毫不起眼的金鸡关老路,也曾经声名赫赫,显耀一时。
金鸡关这条老路曾是国道318线的一段。数以万计的车流曾沿着它川流不息。“交通大动脉”和“战略大通道”的称号,曾在它的头上闪耀。
金鸡村五六十岁的村民说话有个独特的地方——中气十足。在金鸡关隧道打通以前,住在路边的村民交流基本靠吼。
“以前车辆多的时候,哪怕只相隔两步远的人,说话都要靠吼,更不要说公路两边的村民相互对话了,更要吼大声点。”王中华认为这可能是这一带人说话中气足的原因。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打通通往世界屋脊的公路干线,国家决定修建川藏公路。1950年4月,这条“通天之路”就从雅安金鸡关破土动工。在此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作为川藏公路起点的金鸡关老路,既成为连接内地和遥远西藏的交通大动脉,也是成都方向进出雅安的必经之路。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连接川藏的使命交给了宽阔快捷的新公路,金鸡关老路“退居二线”。
往返于成雅和川藏之间的滚滚车流,奔驰在318国道宽敞的四车道上,在金鸡关隧道里来回穿梭。不远处,成雅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的车辆更是让这条曾经的进雅独路辉煌不复。
“说近点这条路是川藏公路,说远点,这条路是茶马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说到这路的名号,高富民充满骄傲地说着,“如今虽然金鸡关已经荒废,但它的附近有了两条新路。这是雅安其他老关口所没有的,这也算是金鸡关的另一种重生吧。”
重要的战略意义,显赫的历史地位,赋予了这条道路和金鸡关关口传奇般的昨天。而今天,当一切回归平淡,老路所穿过的金鸡关关口却依旧傲立着。
记者 王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