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查个人征信 当心隐私被泄露

2017-03-31 09:03 来源:雅安日报

资料图片

个人购车、贷款担保、申请信用卡……当今社会,被誉为“经济身份证”的个人征信报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个人征信的重要性。于是,不少人希望能有什么办法更加快速有效地查询到个人征信报告,而这一卖点也被不少商家看在了眼里。

这不,近日,就有这样一条“个人信用报告”查询APP下载广告在微信朋友圈里推送,其更是声称“通过手机APP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免去银行排队等候的麻烦。”那么,通过这样的手机APP查询到的个人信用报告到底可信么?是否能得到银行的认可?

现象

通过手机注册成功后即可查询

记者通过某搜索引擎输入“个人征信查询APP”,立刻出现了不下三款个人信用查询的APP。按照提示,记者下载并打开其中一种软件应用后,进入“添加征信账户”界面。通过点击“添加征信账户”、“首次开通央行征信查询”、填写“身份信息界面”、补充“用户信息”、注册登录名和密码进行登录、10分钟内回答系统5个问题等一系列操作,便完成了账户注册。

随后,APP页面发出提示:“系统将会在24小时内,将申请查询的验证码发到您预留的手机上。”

接着,四个多小时后,记者收到了验证码,开始查询个人信用报告。通过查询发现,该APP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到的关键内容一样。只不过,该APP查询到的个人信用报告是简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到的内容更为详细。

疑问

是否存在个人隐私安全隐患

那么,通过手机查询个人征信报告这事儿,市民到底怎么看的呢?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普通市民,他们有的表示方便,有的表示担忧,表示担忧的占了绝大多数。

“还有这种软件?那确实挺方便的,可以随时查看我个人的征信记录,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我的征信自觉!不过,会不会泄露了我的个人隐私呢?”80后市民张新宇对此种软件的功能很赞赏,不过也对其安全性表示担忧。

市民廖小川认为,手机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的确很给力,不过也抛出了疑问:“那要是拿着手机去银行办理贷款,银行也会认吗?”

正准备去中国人民银行雅安中心支行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的市民刘杰表示,他只相信人民银行这一正规监管机构,不敢轻易相信第三方查询软件,担心个人隐私会被泄露。

银行

不认可手机生成的个人征信报告

那么,拿着手机生成的个人征信报告去银行办理贷款业务,银行又是怎么看的呢?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市区朝阳街的一家银行,其工作人员当即表示,市民通过手机软件查询到的个人征信只是对个人了解自己的信用度,以及了解信用卡是否有违规使用等情况有提醒作用,而客户仅凭手机个人出示的征信报告用处不大,他们不看这个。

“若市民有贷款等需求,且与我行签订了查询授权书,我们的征信专员便会通过银行版本的征信系统查询欲贷款方的个人征信报告,而不需要个人提供这方面的报告,手机出示的报告也没有太大用处。”该银行工作人员说。

记者随后又咨询了市区内的其他几家银行,均表示办理贷款,个人征信报告有银行专门的人员自行去查询。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短期频繁地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可能会对办理贷款等业务造成影响。中国人民银行雅安中心支行征信管理相关负责人认为,虽然人民银行并无多次查询个人征信影响个人信用的规定,但是各家银行的规定不同,个人的信用贷款业务是根据各家银行所定的征信系统来看的,短期频繁查询确实有一定影响,自查可以,但是要适度。

相关链接

市民可通过四种方式查询个人征信

那么,市民若是想了解自己的个人征信情况,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查询呢?该负责人给出了以下几个方式:

第一,现场查询。即前往人民银行雅安中心支行柜台进行现场查询,需携带身份证;

第二,自助机具查询。目前,我市在各级政务大厅都布置了个人征信自助查询机具,市民可前往自助查询;

第三,互联网查询。市民需要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即http://www.pbccrc.org.cn)进行注册、提交申请,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

第四,可办理贷款业务的各银行网点查询。市民若有贷款需求,需与银行签署授权协议书,便可了解个人征信情况。

不过,市民最好不要选择第三方机构生产的APP进行个人征信报告查询,以免泄露个人隐私。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蒋龙华 徐玉婷

中共雅安市委 雅安市人民政府 主办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