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监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
设计开发:市政府办电子政务科(0835-2223831)
![]() |
![]() |
---|---|
2014-08-24 10:23 来源:雅安日报
曹光实画像
战场上,硝烟弥漫,黄沙滚滚。他手执长枪,身穿铠甲,眉宇间尽显英雄气概。一声令下,全军势如破竹,奋战杀敌,飘扬的战旗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格外显眼。攻城池,收失地,保家国,敌人闻之名而丧胆,百姓闻之名而敬畏……
他是百姓心中的英雄、君主心中的得力将领——曹光实。
昔日战场的呐喊声消失,只留下一座曹公纪念馆在静静地诉说历史岁月。
让我们走进名山区百丈镇,在乡村散落的历史遗迹中、在浩瀚的史料中,探寻曹光实作为名将的传奇一生。
寻找
曹公村里 仅有曹公庙
“曹光实上《百家讲坛》了,有更多的人知道百丈有个将军了……”8月19日下午,名山区百丈镇政府办公楼内,一位72岁的老人手捧着《百丈镇志》和一份打印资料,兴冲冲地给百丈镇党委副书记秦浩报喜。
老人名叫聂金福,是百丈镇退休教师,多年来一直收集整理着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料,《百丈镇志》有他的一份功劳,而他手里的那份打印资料,正是曹光实上《百家讲坛》的消息。
“曹光实,那是北宋的一名大将哦!”翻开《百丈镇志》的扉页,就是一幅描述曹光实征战的画面。
“这是我们根据历史资料请人画的曹将军画像。”聂金福说,“曹光实的家乡就在百丈镇曹公村。”
跟随聂金福,一行人来到百丈镇曹公村。
本以为这里会像其它村落一样,会找到很多曹姓族人,但一打听才知道,这里没有一个村民姓曹,村里只有一座曹公庙。
“曹公村”,为何不姓“曹”?
“这个村子在北宋时是曹光实的家乡,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姓曹的人。”聂金福解释,“此地名曰‘曹公村’,因为境内有一座曹公庙,是为纪念曹光实将军而修建的。”
从国道318线到山顶约有700米,在曹公村的一片开阔的茶园中,一座寺庙耸立其中。
“我们这个村原名叫作曹地沟,据说有曹光实的老房基。” 说着,聂金福从镇志中翻出一处老宅的照片,“可惜早已不在。”
名起
背母杀敌 崭露头角
8月19日,烈日当空,看着曹光实老房基的照片,聂金福的思绪穿越千年,来到曹光实生活的北宋年间。
公元931年,曹光实出生于现在的名山县百丈镇曹公村,当时四川统治者为五代十国的后蜀孟知祥政权。
公元931年,后蜀雅州百丈,静南军使曹畴喜添新丁。家里人喜不自胜,给这个男婴取名“光实”。曹光实年少聪颖,饱读诗书,并且喜欢刀枪棍棒,兵法韬略。武艺高强的父亲,成了他的老师。
他的父亲曹畴,时任静南军使,控制扼守邛崃,抵御蛮夷的侵袭。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曹光实自幼有一颗爱国之心。父亲死后,曹光实子承父业,升迁到永平军节度管内捕盗游奕使,管理邛、蜀、黎、雅四州。
公元963年,北宋建立,随后出大军数十万西攻川渝。当时,盘踞四川的后蜀政权昏谬,治下百姓怨声载道。宋军势如破竹,攻至雅州,后蜀军队已呈崩溃状态。曹光实愤而起事,协助宋军入城。
不久后盗贼纷纷起事,夷人张忠乐怀恨曹光实杀过他的同党,夜里,率领几千人突袭曹光实家中,一起鼓噪进攻。曹光实背母杀敌,挥动长戈突围而出。
辉煌
蜀中杰俊 战功不断
8月19日下午,在百丈镇曹公村曹公纪念馆里,供奉着一尊武将的塑像,浓眉大眼,正襟危坐,左右随从分别拿着他的配剑和帅印。
在当地人心中,曹光实是个孝子,是位神人。当地就有很多人前来纪念曹光实,祈求他保佑平安幸福。
“他的威名让人如此痴迷,这可见当时曹光实的文治武功,何以了得!”聂金福说,“他曾是这里的父母官。”
话说曹光实擒获了张忠乐,占领雅州后,王全斌就任命曹光实为义军都指挥使。曹光实率领部下平定还占据着沈、黎二州剩余贼寇……
后因此功,就任宋时雅州和黎州第一任知州,并兼任都巡检。
北宋初定,乾德六年(968年),曹光实到东京向宋太祖赵匡胤进贡,并说四川境内已初定,请求将原来召集的农民军放回家种田。宋太祖问其战绩,盛赞曹光实为“蜀中杰俊”。
开宝三年(970年),曹光实改任唐州刺史(今河南省西南部)。后又任岭南诸州都巡检使,平定岭南(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境内的群盗,“捕逐群盗,海隅以宁”。
据宋史记载,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宋太宗赵光义北征,曹光实和潘美分道出雁门关。曹光实为前锋,遇敌迎击,败之,斩首数千级,优诏嘉奖。
曹光实的文治武功,也从此开始显现。从此,曹光实的武功便在北宋王庭和民间流传。
遗憾
急功枉信 身死银州
8月19日傍晚,聂金福和曹公纪念馆的管理人员沈天林一同点燃几炷香,祭拜曹光实。
“当时曹光实将军与杨家将齐名,敌军,尤其是西夏党项族,只要听到曹公之名,闻风丧胆啊。”说到此处,聂金福脸上显出自豪的神情,“他的死,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五月,李继捧袭承藩职。由于李继捧在党项贵族中缺乏号召力,激化了各部的权力斗争,赵光义趁机命李继捧入朝。李继捧无奈携全家赴开封朝见赵光义,并向宋朝献出了夏、绥、银、静诸州。那时,赵光义任命曹光实为银、夏、绥、麟、府、丰、宥州都巡检使。
同时,赵光义命党项李氏全部迁居京城,但李继捧族弟李继迁不愿内迁,便以为乳母发丧为名,号召部族,抗宋自立。
太平兴国八年,夏州知州尹宪与都巡检曹光实侦察得知李继迁的根据地在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境)。一天夜里,曹光实率领军士“夜袭破之,斩首五百级,焚四百余帐”,牛羊等战利品“以万计”。
不久后,李继迁想要夺回银州,诈降便是一好计策。
雍熙二年(985年),李继迁派人送信给曹光实,信中写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还对曹光实说将以外甥见舅舅的礼仪来投降。
曹光实并没告知任何人收到投降书一书,只带上几百余人前往,遭到敌军埋伏,数百余人全部丧命,曹光实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命丧葭芦川。
那年,曹光实55岁。
“从曹光实之前战事来看,他并非有勇无谋,只是当时求功心切……”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中分析说,“曹光实兵败主要有两个原因,客观上的时机好,李继迁计谋高,与曹光实的求功心切,轻信敌人…… ”
传承
一门忠烈
代代相传
8月19日下午,聂金福和沈天林谈起了曹光实及他一家的将军。
“曹光实一家有三兄弟,分别是光实、光远、光昭。”沈天林指着曹公纪念馆内右侧的三个雕像说。
据《舆地纪胜》记载,宋初光实、光远、光昭兄弟三人平静南有功。他们的后代也是骁勇之辈,光实有五个儿子(分另为克逊、克恭、克己、克广、克用),光昭有二子(克仁、克忠),光远(克利、克明、克勤)。十人都随父辈征战,忠烈凛凛,战功显著。
“最为出名的是曹克明,他抢回了曹光实的尸体,战功与曹光实差不多。”聂金福说。
曹克明是曹光远的儿子,曹光实的“从子”(即侄儿)。
“曹光实前期保境安民,后期镇守边关。”聂金福说,“确为雅安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人之一。”
当地村民听闻曹光实战败身亡后,特修建曹公庙纪念心中的英雄。曹公庙自修建后,一直香火鼎盛,来祭拜曹公的人络绎不绝。到明清时期列三将军祠以祭祀,还将十将军配以亭子一并纪念。
随着历史的变迁,曹公庙历经风雨,逐渐破落。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重修于曹公村卧龙山上,改名曹公纪念馆。
曹公像前,73岁的老人沈天林正在上香祭拜曹公。
“曹公是我们百丈镇,乃至雅安的英雄,他的功绩实在是值得我们纪念。”沈天林说,已经在此守护曹公纪念馆13年的他,自然对这里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对于曹公纪念馆的发展与传承,秦浩说:“曹公是百丈人的骄傲,弘扬曹公文化,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传承。历史不能被遗忘,曹公的功绩也会永远留在百丈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