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扬雅电“铁军”精神 践行国企使命担当——“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特别报道之雅电集团跨越发展

来源:
2018-04-20 10:47
浏览:
收藏 打印

电力“铁军”迁改线路,为雅康高速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服务恒天汽车项目建设

2013年6月7日灾后投运的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荥经220千伏变电站全貌。

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员工前往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开展供电服务。图为通往古路彝家村寨的Z字形骡马道。

增设便民服务点,方便村民办理电费充值业务。

2018年4月20日,北纬30度的雅安,春回大地风采依旧。

昔日地震的疮痍景象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挺拔而立的高楼民居、一条条宽阔纵横的交通路网、一个个落地生根的产业项目和一张张幸福洋溢的满足笑容……

如今的雅安,“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圆满实现,“五年整体跨越”进入决胜之年,以“1485”总体发展思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发展稳中求进,离不开要素保障到位。作为一支服务地方冲锋在前的“铁军”——国家电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电集团)这五年全力推进电网灾后重建,雅安电网规模和供电能力全面超越震前水平,同时积极服务灾区群众用电需要,全力助推灾区经济社会恢复和发展,以实际行动向雅安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全面提档升级 雅安电网涅槃重生

2018年4月18日,芦山县城以北,火炬村入口的一处山坡上,110千伏金花变电站和往常一样,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有序运行。

这里曾经是“4·20”芦山强烈地震时国家电网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所在地,通过实施灾后重建改造,安装了全新的GIS设备,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升,并实现了由传统的有人值班向无人值班方式的转变。

“过去变电站日常维护运行需要10个员工,而且要求值班人员一天24小时守在变电站,现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变电站进行远程全程监控,设备出了故障,电脑会发出报警信息,刀闸开关操作直接在电脑上就可以完成,既省时又省力。”变电运维班班长冯利强告诉记者,灾后重建以来,变电站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得运维检修工作更趋专业化、扁平化和精益化。对于用户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电网更稳定了,供电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提升。

芦山县大川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竹马22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110千伏城厢、七盘、蒙阳、唐家沟等电网重建项目陆续建成投运……这五年,雅电人以电网发展、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奋力拼搏,加快推进电网灾后重建项目,电网建设喜讯连连。

震后这五年,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在雅安投入电网建设资金48.71亿元,开工建设35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59个,10千伏及以下项目1245个;累计完成1007个行政村农网改造,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4292.54公里,新建或改造变台5576个,容量818.81万千伏安,新建、改造低压线路12215.52公里,农村户均用电容量从1.2千伏安上升到1.9千伏安,农村供电质量得到大幅改善。

到2017年,雅安电网已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支撑,220千伏电网为骨干,110千伏及以下电网为基础的供电网络,实现电力资源区域内就地转换的互联电网。目前,雅安电网规模达141.67亿元,为震前的1.36倍,跃居全省第5位。

此外,雅安电网主网、城市配网、农网和电网输变电装备水平实现全面跨越,使主网架得到进一步加强,电网装备水平朝着“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大幅提升,实现了“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电网调控系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雅安电网与主网的交换能力达254万千瓦,在震后的2014年,售电量达到87.93亿千瓦时,首次跃居全省第4位。

电网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雅安水电资源开发利用。截至2017年底,全市水电装机达1271万千瓦,较2013年增长309万千瓦,增长32.12%。经过五年重建,推动雅安电网主网、城市配网、农网和电网输变电装备水平实现全面跨越,有力促进雅安电网的全面提升,满足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服务地方建设 助力发展振兴

从“三年基本完成”到“五年整体跨越”再到“七年同步小康”,雅电集团服务地方发展振兴的步伐从未放缓。

一直以来,交通条件相对滞后的现状制约着我市发展的脚步,川藏铁路成雅段等交通工程的建设,无疑将改变这一现状,增强雅安振兴的底气。

架桥修路,工期耗时长,工程体量大,电力要素需要提前跟进保障。雅电集团依托川藏铁路雅安牵引站110千伏供电工程,新建两条供电线路,包括5个单项工程。为确保电力项目建设能够走在铁路建设的前列,雅电集团针对各个工程项目的进度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分段进行了部署,确保施工项目有序开展。

“接到项目设计方案后,雅电集团立即启动工作,经过现场勘查、方案的修改完善、组织材料等环节后,正式开展施工建设。”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点多面广时间紧,这是该项目的特点。保证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能如期运营,雅电集团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争按时、优质地完成牵引站供电工程建设。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雅电集团全力推进市、县区两级灾后重建项目电力迁改、永久和临时用电工作,截至2017年底,我市1178个电力保障工程已完工1173个,占总项目数的99.58%。针对恒天汽车、王老吉、德阳琪达等大批落户雅安的重点产业项目和雅康高速、318国道、351国道、成雅铁路等重要交通工程,雅电集团提前介入、积极配合,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赢得了宝贵时间。

从灾后重建到精准扶贫,当雅州大地又一次响起攻坚的号角,雅电集团又一次义不容辞冲锋在前。

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要求,雅电集团专门出台了《电力助推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我市电力助推扶贫攻坚行动的时间表、路线图,全面消除了农村存在的低电压问题,实现贫困村电网改造全覆盖,实现县域电网同网同价及供电服务均等化。同时,认真编制贫困村电网改造计划,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力度,确保公司供区内无一户用户因为供电问题而影响脱贫。此外,依托电力行业脱贫攻坚优势,逐步完成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促进农村产业扶贫和经济发展。

名山区秦场村是公司精准扶贫的定点联系村,这里原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们对于雅电集团的帮扶有着说不完的感激之情。

“感谢雅电集团对我们村的关心!”2018年4月10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毅,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程虎率领“金熊猫”电力志愿服务队将2000多只生态鸡鸡苗和一批饲料送到原贫困户手中,帮助落实生态鸡养殖扶贫项目。

秦场村只是雅电集团对口帮扶的一个缩影,在雅安各个县区,该公司脱贫帮扶工作正以不同形式开展,雅电集团汉源县公司完成古路村农网改造升级,雅电集团雨城区公司筹集资金帮助雨城区孔坪镇漆树村解决自来水问题,雅电集团宝兴县公司对宝兴县五龙乡东风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更换贫困户室内的用电线路……

提升服务水平 赢得广泛赞誉

“雅电集团的服务态度非常好,而且效率也高,有问题反映马上就能得到回应和解决。”在市区绿洲路川信花园小区,业主杜女士对雅安电网的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智能电表通过手机APP就能查看电费电量,还能缴费充值,不用再往返营业厅排队,真的很方便。”杜女士表示。

一台看似不起眼的智能电表,一个可以随时操控的手机软件,不仅让我市跨入智慧用电时代,提升了老百姓的用电体验;同时,也促进了供电企业管理的变革与创新。

以前每月1至10日,一线抄表员就要挨家挨户上门抄表、催收电费,占用了一大部分工作时间和精力。自从换装智能电表后,实现了自动抄表、自动计算、自动审核、自动发行后,抄表员的身份转向台区客户经理,消缺安装和故障抢修维护更加专业高效,服务客户的能力也大大提升。

在芦山县,主要街道、小区、企业、村社醒目位置,都张贴了雅电“连心岗”公示牌,一尺见方的公示牌上,有24小时供电服务热线电话及掌上电力APP的使用方法,而且还公布了该片区供电公司客户经理的姓名、电话以及服务的内容。这正是芦山县供电公司营销转型、提升服务的一项体现。

“以前故障报修拨打95598,因为年纪大了不会讲普通话,跟接线员沟通起来很困难,加之信息的层层传递会花费很多时间。现在,直接给辖区内的客户经理联系,6、7分钟抢修人员就到了现场,抢修时间更快、更及时。”家住芦山县城时代天骄小区的用户黄绍文告诉记者,“连心岗”为他日常用电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不仅是普通低压用户,用电企业也同样感受到了变化。在芦山县产业集中区,有不少用电高压大户,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用电需求,保障企业生产节奏,芦山县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杨冬和同事们除了实地走访,及时了解企业用电动态、保障用电安全稳定之外,还通过后台数据统计,每天实时监控企业用电情况,如遇用电突增突降的现象,都会及时跟进联系,协调用电事宜。

五年来,雅安供电流程不断优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供电营业网点由58个增加到62个,新建标准化营业窗口11个,2014年投运的雨城A级供电营业厅,已成为我市公共服务行业的示范窗口;全市建成第三方电费代收点1740个,实现“城市十分钟缴费圈,农村村村有缴费点”。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推行供电服务“网格化”管理,新增3264个“电力服务连心岗”,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行风群众满意度居全市前列。在抗震救灾中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服务队累计完成各类故障抢修业务2万余件,已成为全市服务行业的标杆。

推进“一张网”建设  完善供电格局

自重组以来,雅电集团持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基本形成全市“一张网”供电格局,促进雅安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雅安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但与丰富的水电资源不相称的是,长期以来薄弱的地方电网和落后的管理体制,制约着电能资源开发和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整合重组、统一管理,加大投入,雅安电网实现了500千伏电网“从无到有”,220千伏电网“由弱到强”,110千伏电网“由点到面”,配网“由差转好”的跨越式发展。“一张网”建设,解决了雅安电网建设体制障碍,形成了加快电网建设的强大合力,彻底改变了过去零敲碎打的电网发展模式,使区域电网更加坚强。通过加快电网建设,雅安电网结构不断完善,运行方式更趋合理,电网稳定性、安全性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稳步提升。

2017年10月23日上午,石棉县回隆乡联合村群众通过电视收看了党的十九大直播。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前用上安全、稳定、可靠的国网电,背后是雅安电力“一张网”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

在联合村的小水电自供时代,当地不少村组供电线路老化严重,设备年久失修,电压不稳定。一到用电高峰期,群众家中连一锅饭都不能保证煮熟。断电、跳闸更是家常便饭,隔三差五就停电,一停就是三五天,有时甚至长达一周。

通过“一张网”建设,雅电集团积极推进小水电自供区的接收工作,并将已接手后的供区及时纳入农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农网升级改造之后,联合村群众家中电压稳定了,好多村民家里做饭用上了电磁炉,不少家庭还接通网络,可以了解外面的广阔世界。

感受到“一张网”建设福利的还有芦山县的老百姓。“4·20”芦山强烈地震以前,当地大川、龙门、双石、太平几个乡镇一直处于小水电自供区范围,地震后部分村社自供区电网损毁严重,业主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及时恢复供电,甚至弃而不管,极大影响了辖内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在国网公司支持下,公司组织力量快速恢复上述供区供电,并投入资金实施电网改造。去年10月,大川镇杨开村作为全县最后一个自供区,完成了接收工作,标志着国家电网在芦山实现了全覆盖。全县用户共享国家电网同质、同价、同服务。

目前,雅电集团供电市场占有率提高至98.3%。过去工业“开半年,停半年”,商业频繁停限电、居民家中常备蜡烛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

汤小强/图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卫葳/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