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绿色发展谱新篇——写在宝兴县2018年两会召开之际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17年,是宝兴县新一届党委、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宝兴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
这一年,宝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贯彻落实发展理念,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奋力开启建设“美丽宝兴、生态强县”新征程,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谐稳定发展。
这一年,宝兴紧紧围绕“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目标,团结5.8万宝兴群众齐力同心,发扬“挑战极限、不胜不休”的宝兴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展现出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新面貌。
数据展现出宝兴这一年负重奋进的收获: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5亿元,同比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亿元,同口径增长5.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95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0元,同比分别增长8.5%、9.2%。
真抓实干换回民生所愿、发展所愿:
国家4A级景区东拉山大峡谷一隅。
宝兴县灵关新城远眺。
建成的美丽幸福新村一隅。
贫困户有了脱贫产业。
深挖潜力创活力
内外兼修促发展
每逢节假日,通往宝兴的国道351线上,总会一次次上演“车牌大会展”,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游游客纷至沓来,
成都游客张文军注意到,自2017年这条国道投运后,从雅安中心城区前往宝兴的时间大大缩短了,过去需要2个小时的车程,现在
这一快一慢的背后,体现出的是宝兴更为强劲的内生发展活力。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宝兴发展日新月异。紧扣“一城两组团”发展思路,竹里·泸州街、熊猫古城游客接待中心投入使用;河西休闲大道建设完成,熊猫商业广场完成主体工程,熊猫古城内涵更丰富。紧贴长远发展实际,汉白玉石雕艺术中心投入使用,磨刀、新场等新社区配套设施、风貌塑造全面完成,灵关新城更具魅力,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
与此同时,宝兴将新村建设与
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8个,省级和市级“四好村”8个,市级“绿美新村”8个,被评为“全市幸福美丽新村先进县”。
除此之外,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平衡推进”的原则,2017年,宝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在此过程中,宝兴县紧盯交通“瓶颈”、防灾工程、市政功能、电网建设等各项民生大事。不仅有国道351线(宝兴段)顺利投运、宝康路全线贯通、省道210线大中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以及通村通组公路的新建改造,更有防灾工程扎实推进、灵关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式投运、农网改造全面完成、贫困户广播电视全覆盖……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项目为老百姓带来便利,也带来信心。
不管是城市乡村硬件上档升级,还是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都是不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为跨越振兴汇聚新动能的基础性工程。如何更好挖掘和激发更多可持续性发展活力,更是至关重要。
于是,一项项重点改革、一个个项目投资、一次次探索实践,成为了宝兴持续提升发展活力的着力点和发力点。
我们欣喜看到,过去的一年,宝兴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通过省级验收、“七权同确”进展顺利;抢抓机遇编制,完成重点项目库建设;设立300万元创新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
依托西博会、农博会、市投资说明会等诸多平台,宝兴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20.4亿元,全年共引进市外资金35.32亿元。
特色产业焕新颜
同心所向结硕果
宽大的标准化厂房内,四川宝兴海鑫茶业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官平华正检查包装线上生产出的黑茶。这是一种从绿茶转化而来的茶,色泽、口味介于藏茶红茶之间,主要分为生态黑茶、有机黑茶,覆盖高中低端消费市场。
“称呼虽有不同,但都同属一个商标、同属宝兴。”去年8月,在中国茶叶学会组织的第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这些源自宝兴,同属“猫熊黑金”品牌下的黑茶,成功斩获此次评比黑茶类一等奖。
围绕农业有机化发展思路,做精做细特色农产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是宝兴县全面夺取灾后重建胜利后,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机遇,坚定不移调整结构,抓升级转
现代农业发展提速。结合“9个1”茶叶环线建设,着力打造“3+N”特色经济走廊,大圆包果药蔬产业小环线初具规模。茶叶生产稳固推进,全县茶园达2.78万亩,认证面积居全市第一,夹金山茶区域公共品牌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中药材规模稳中有升,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58万亩,启动申报宝兴川牛膝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优质果蔬发展迅猛,水果种植面积2.5万亩(新增2600亩),蔬菜种植面积3万亩(新增2000亩)。养殖产业增量提质,有机牦牛存栏量保持在1.3万头以上,4个藏香猪集约化养殖示范基地动工建设,启动宝兴蜂蜜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62亿元,同比增长4%。
工业经济负重前行。围绕“工业绿色化”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产业转
石材产业稳步发展,汉白玉产业实现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18.9%。扎实推进园区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正兴石材产业园竣工投产,灵关工业园区产值达46.4亿元,同比增长25%,工业集中区废渣综合处理场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技改升级再加速,引进广东华峰与剑锋制箔战略合作,引进香港昊天集团全资收购汉龙公司,全年完成技投资3.4亿元。水电开发稳步推进,全县水电装机达126.37万千瓦(新增10.5万千瓦)。
其中,易达光伏公司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规上工业企业新增一家,新增产值上亿元企业2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3.1%。
三产发展更具活力。围绕“旅游生态化”发展思路,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宝兴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正不断发展壮大。
景区建设再提速,达瓦更扎、青衣江源等景区加快建设,硗碛藏寨·神木垒、蜂桶寨邓池沟提升改造工程快速推进。蜂桶寨乡荣获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硗碛藏族乡嘎日村荣获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穆坪镇雪山村荣获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和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称号。成功创建四川旅游强县,夹拉村荣获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借力“互联网+”,旅游特色商品线上交易突破3000万元。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单位”,青衣江源景区被评为我省首批“森林康养国际合作示范基地”,硗碛藏寨·神木垒被四家单位评为“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
与此交相辉映的,则是在首届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旅游节、夹金山第九届红叶节,以及上九节和其他大小节庆中,纷至沓来的国内外游客。2017年,宝兴累计接待游客219.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和46%。
民生保障暖人心
1月15日,硗碛藏族乡嘎日村,天空湛蓝,阳光灿烂。忙完农活的杨志华踏上了平坦的噶日沟公路。在他两侧的,是一老一新两栋建筑。一处是几年前他用老屋改成的藏家乐,房屋低矮、设施简陋。另一处是他去年12月中旬建成投用的酒店,四楼一底、34间客房,设施一应俱全。在嘎日村,类似的藏家乐如今有30余家,依托旅游,去年村民们综合收入100余万元。
这是宝兴县过去一年持续深耕
过去的一年,宝兴用足“绣花”功夫,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驻村帮扶机制,以“挂图作战、清单管理、精准脱贫、回头帮扶”的管理模式,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脱贫奔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面带动全县14个贫困村3728名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增收。
过去的一年,宝兴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70家帮扶单位和400余名党政干部,持续全覆盖联系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造血”能力显著增强。至去年11月底,全县608名贫困人口脱贫,宝兴全县贫困建
张正能,宝兴县穆坪镇新宝村两河口组村民,因患严重心肺病,他和家人每月报账前需面对的医疗费高达14000元。得益于
在宝兴,还有很多的“杨志华”和“张正能”。过去一年,宝兴县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围绕重民生创和谐,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倍增,各项社会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看不断加强的民生保障。全县全力实施10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投入各类民生资金1.46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医保累计保障1.82万人次,城镇低保累计保障1688人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职工医保、居民医保覆盖率分别达98%和99%,新农村覆盖率达到99.72%,为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150.12万元;对全县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81.22万元;投入36万元,继续为全县群众购买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
看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为贫困学生发放救助基金114.09万元,采用“净菜配送”模式,推行义务教育学校热餐改善计划;组建“校本课程开发团队”,教学质量切实提高,中考高考均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成立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有效缓解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不足问题;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硗碛藏族乡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乡镇”,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
相似的民生举措和实效,在宝兴还有更多,并正为宝兴实现跨越发展提供着更加坚强保障。
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测评排名全市第二;率先在全市开展“河道警务”,把打击整治涉水违法犯罪列为常态;深化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受理来访来信1303件,办结1282件,办结率98.39%;成功举办雅安市2017年防汛暨防地灾应急演练,全年无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自然禀赋生态美
绿色发展谱新篇
“地处四川盆地边缘,深藏于夹金山南麓,吸纳青藏高原灵气,浸润青衣源头甘露,俨然一块美丽碧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资源禀赋,造就了宝兴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和地位。
而宝兴,也始终把生态视为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哪怕不出远门,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村的杨世江,也可依托当地上万亩野生竹林实现脱贫增收致富。
按照林竹专业合作社与宝兴县林业局签订的协议,他们可在管理和保护好野生竹林的基础上适度获取经济利益。合作社则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情况下,从采集户手中收购竹笋用于加工销售。
“
为守护更多的绿色和相似的幸福,刚刚过去的一年,宝兴再次展现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
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10个问题、省委环保督察组反馈的13个问题、大熊猫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专项
这体现出的,不仅有宝兴坚定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还有宝兴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同向发力的果断。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这一年,宝兴收获良多。
——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保持国家1类标准,乡镇集中饮用水源水质保持国家2类标准。
——巩固退耕还林4.7万亩、造林4万亩、封山育林2.62万亩;新栽山桐子属6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72.15%;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保护利用设施一期项目启动实施;在2017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域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中,排名领先。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从着力建设美丽生态家园、着力抓好三次产业发展,到着力增强整体发展后劲、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着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宝兴2018年度的绿色发展之路,必将步步跟进、环环相扣。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身之本的宝兴,将始终坚定以习近平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
图片由宝兴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