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结合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生命工程”——“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解读(八)

来源:
2013-08-14 10:51
浏览:
收藏 打印

  被称为“生命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在震后一直牵动着众人的心,与此同时,正在开展的灾后科学重建中土地保障等问题,也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未来三年,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如何防治?土地如何利用?日前,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对《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地质灾害防治专规》)和《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土地利用专规》)分别进行了解读。

  以人为本

  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通过初步的排查和评估发现,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雅安,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不仅有不同程度加重,还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成为震后我市恢复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

  《地质灾害防治专规》的重建目标明确,我市将通过规划实施,用三年时间建立和完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乡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储备应急物资,开展避让搬迁、排危除险、工程治理及综合整治,提升防灾能力和专业队伍应急处置水平,健全和完善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意识,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该规划还明确,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治理工程设防标准提高至50年一遇,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民生优先,积极推进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恢复,努力拓展恢复重建区的地质环境容量,促进灾区“两化互动”和新农村建设,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力的地质安全保障。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程德新介绍,“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并未列为一项单独的专项规划,而仅仅是作为防灾减灾的一部分而呈现,但在此次省政府出台的11个专规中,将地质灾害防治列为专门一个规划,体现了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这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地推进恢复重建。

  防治结合

  多种方式科学减灾

  值得关注的是,在《地质灾害防治专规》中,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既有传统的预防,也有专门的整治,其中,以监测预警工程、避让搬迁工程、能力建设工程、科技支撑工程等为主的预防工作,被摆在了首要位置。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专规》,在预防上,地质灾害重在预防,针对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开展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的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实施主动预防,避让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分散农户,主动组织受威胁群众进行临时避险;大力推进防灾能力和专业地勘队伍应急能力建设,以适应应急防灾工作的迫切需要;开展震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为科学防灾提供技术支撑。

  在整治上,积极开展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整治,对受损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行修复;对威胁较大、险情较重且处置措施相对简易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危除险;对威胁城镇、学校、聚居点等人口密集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对地质灾害集中发育的重点小流域和重点城镇进行综合整治。

  程德新表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此次地质灾害防治的一大原则,而且,在《地质灾害防治专规》中,既像以前一样有某个具体点上的防治,还有整个面上的防治,比如陇西河流域,更加突出了点、面防治相结合。

  程德新介绍,《地质灾害防治专规》在防治内容上还有个特点,将动态防治写入规划。

  《地质灾害防治专规》明确,根据灾区地质灾害发育和发布特点,结合地质灾害动态变化状况,预计规划实施期间累计可能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100处,将其动态纳入防治规划,分类别采取监测预警和排危除险等措施,对已实施避让搬迁、排危除险、工程治理等措施消除隐患的地质灾害点及时销号。

  程德新介绍,因受地震、天气等影响,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随时在发生变化,比如震后,我市就新增了地质灾害隐患点1000多处,动态防治能够及时地进行监测预警和排危除险,更科学地实施防治。

  保障重建

  新增建设用地7000余公顷

  除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土地利用专规》对我市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分区与布局,以及重建用地安排等进行了明确。

  《土地利用专规》指出,要保障灾后重建必需建设用地,统筹安排抢险救灾、过渡性安置、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等灾后恢复重建用地,合理安排各类用地规模,安排临时用地471公顷,其中重灾区342公顷;安排城镇、村庄、基础设施等各类新增建设用地10200公顷。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微介绍,该规划范围涵盖了21个县(市、区),在各类新增建设用地中,涉及我市的近7400公顷,这将使我市灾后重建用地得到极大保障。

  刘微表示,《土地利用专规》中有很多好的政策,比如,灾后重建新增建设用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等,这些政策的“含金量”非常高,希望相关部门和县(区)抓住机遇,用活、用足、用好这些政策。

  据悉,《土地利用专规》明确,要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整治损毁农用地、废弃建设用地和临时用地,确保灾区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目标不减少,整理复垦损毁农用地100629公顷,整理复垦损毁和废弃建设用地13000公顷,优先安排和实施灾区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切实增加耕地面积,确保灾后重建新增建设用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首席记者 江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