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雅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21 17:02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雅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雅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已经五届市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五届市委常委会第21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雅安市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0日

雅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 5

一、“十三五”发展成绩........................ 5

二、“十三五”存在不足.............................. 8

三、“十四五”发展形势........................... 8

第二章 总体要求.............................. 11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2

三、发展目标.......................................... 14

第三章 发展布局........................................ 19

一、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19

二、优化“一心三带两区”发展布局....................... 19

第四章 重点任务...................................... 23

一、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23

二、创新巴蜀文化艺术精品,强化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 24

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5

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26

五、发挥雅安绿色生态优势,打响两大文旅IP品牌........... 33

六、大力繁荣城市服务经济,推进高品质休闲城市建设........ 38

七、传承红色历史文化基因,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41

八、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乡村振兴雅安样板.......... 46

九、突破道路交通瓶颈制约,完善公共服务综合配套.......... 49

十、聚焦客源市场精准营销,扩大雅安文化旅游影响力........ 53

第五章 保障措施................................... 57

一、强化综合协调...................................... 57

二、加大政策扶持...................................... 58

三、壮大市场主体...................................... 60

四、推进多规合一...................................... 61

五、抓好生态保护...................................... 61

附录1:环境影响评价................................... 63

附录2:雅安“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库表........... 68

附录3:雅安“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储备项目库表........... 74

附录4:雅安“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重点任务分工表......... 81

附录5:雅安“十四五”文化旅游节庆赛事活动重点品牌计表... 86

引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川藏铁路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决策部署以及市委聚焦“三城三示范”建设“三个高地”、发展“四大经济”等工作要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藏铁路、大熊猫国家公园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牵引,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对于持续擦亮“天府之肺·熊猫故乡”城市名片,打响“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文旅品牌,打造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助力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推动雅安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四川省和市级规划要求,充分衔接《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精准对接全市各重点领域总规、专规和县(区)规划,以文旅融合为主线,突出文化和旅游资源整合、品质提升、精品引领、特色发展,综合运用资本、科技、创意等各方面要素,以创新驱动赋能雅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本规划是全市“十四五”规划体系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未来5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基础性、综合性和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发展成绩

“十三五”时期,全市文化体育和旅游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文化体育事业建设成果斐然,文化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旅游大市地位进一步夯实,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全市已建成并开放13个公共博物馆(纪念馆)、9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9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4个美术馆、138个文化站、187个社区书屋、1017个农家书屋、实现了县(区)全覆盖。雅安市博物馆、荥经县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90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0项,市级15项,县级86项,新发现66项,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成11个非遗传承人大师工作室,全市列入第一批四川省非遗体验基地5个;推出《千年一滴雨》《嘉绒四季》《茶马古道》等本土文艺创作和《青衣江》《二郎山》等本土文学刊物,组织各类艺术展演展示等活动3300余场,积极引进《熊猫家源 美丽雅安》《洪湖赤卫队》《熊猫秘境》等优秀剧目。“熊猫灯会点亮全球—走进俄罗斯”项目成功入选文旅部2019年度“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名单。天全县新华乡文化站入选“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石棉县“尔苏木雅文化”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旅游产业不断壮大。紧抓“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契机,实施文化旅游类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09个,全面完成《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36个重建旅游项目建设。组建全域旅游“千亿项目库”。建成25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5A级1家)、1家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评选出1个天府旅游名县和1个候选县,2个天府旅游名镇、10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全省率先编制推广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地方标准《雅安市“金熊猫”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新评定四、五金级“金熊猫”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单位35家。完成旅游厕所新改建329座(其中AAA级旅游厕所43个)。完成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全市共查明六大类文化资源 54175处,旅游资源12027处(其中新发现新认定3416 处,评定五级旅游资源106处,四级旅游资源223处)。持续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强化与成都、眉山、乐山、甘孜、凉山、阿坝、拉萨等市(州)对接合作,共同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天府之肺·熊猫故乡”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旅游接待人次由2015年的2162.7万人次到2019年增长到4414.6万人次,增幅104.1%;旅游综合收入由2015年的152.3亿元到2019年增长到391.97亿元,增幅157.4%。2019年度旅游业对全市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度为15.72%,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量贡献率分别为6.05%、21.51%、8.84%。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坚持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带动、旅游商品带动和教育培训“四个重点”,让贫困群众背靠山水美景吃上“旅游饭”。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速度加快,打造城乡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遍布城乡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全市实现公共体育场馆面向公众免费、低收费开放。广泛开展体育赛事活动,承办省级及以上高水平体育赛事40项(次),举办雅安本土体育、旅游品牌赛事70余项(次),举办市级全民健身活动230余项(次),全民健身赛事“一县一品”轮廓逐渐清晰、特色鲜明,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创建全省首个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建成雅安首个智慧体育公园,推进四川国际体育赛事中心建设。

公共应急平台作用凸显。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市级应急广播平台,探索出一条应急广播平台与融媒体中心共享共建的道路。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有线电视用户达23万户。投入1500余万元,建成以“一中心、四平台”为核心的旅游信息化平台和综合资讯与公共服务营销体系,通过“景区实时监控”“舆情监测”“应急指挥通讯”等多项应用,实现业务管理、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指挥等功能;利用旅游大数据对来雅游客和景区资源等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并采用图文、音频、视频、VR等表现形式为游客提供了多角度的旅游推荐和旅行保障,在“智慧旅游”建设中实现重要突破。

二、“十三五”存在不足

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存在优质产品供给不足、文化和旅游产业竞争力不强、艺术创作“有高原缺高峰”、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效能不高、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创新实践不够、市场主体参与文化和旅游投资不充分、A级景区管理体制亟待完善、“最后一公里”亟需突破等问题。

三、“十四五”发展形势

(一)国家新战略,文旅产业迎来重大政策机遇。

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川渝一盘棋”思维,唱好“双城记”,以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牵引,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协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两中心两地”,形成中国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全面建设,将直接改变雅安空间位势、深刻重塑雅安战略位势,极大提升雅安在全国区域版图中承东启西的“杠杆”作用,为加快建设全省西向拓展开放高地,打造经西藏至南亚次大陆国家南向国际贸易大通道的门户枢纽,推动雅安由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加强自然资源监督管理,积极开展特许经营,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等,实现生态保护与地方发展共赢,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域、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域和世界生态教育展示样板区域。积极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全力支持“新基建”,为我国旅游经济供给侧改革注入新动能,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文旅融合必将重塑旅游产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全域旅游、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等战略纵深推进,都将为雅安进一步做强“大文旅”长板,实现文旅产业赶超跨越汇聚强大势能。

(二)疫情新常态,高质量引领文旅发展主旋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呈明显下行趋势,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我国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战略之举。从国际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文化和旅游既要在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对外交往、增进合作共赢等方面发挥作用,也要注意防范逆全球化影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内循环大格局下,文旅消费重心正在向以国内为主转变,将带动消费需求回流,推动文旅消费提档升级,创造万亿级市场增量。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缺不缺”转为“好不好”“精不精”,文化引领、科技支撑、绿色发展、主客共享将是新时代文旅融合的主基调。新形势下,雅安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文旅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

(三)四川新要求,雅安承担绿色发展重要使命。

今后五年,是四川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的关键时期。四川省文旅产业发展正处在由“量”到“质”跃升的关键期,“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促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持续培育天府旅游名牌产品,提升“三九大”等文旅品牌,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赋予雅安的重大使命,为雅安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新使命下,雅安要积极承接“天府三九大”重要任务,充分挖掘和利用“红绿黑白”资源,形成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国际经验,塑造雅安文旅绿色发展创新模式,贡献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的“雅安智慧”。

(四)雅安新思路,全市发展进入新的黄金周期。

当前,雅安正面临“两圈一路”的重大机遇,城市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将迎来深刻调整。对标省委省政府赋予雅安的定位,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全省西向拓展开放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产业发展高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门户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雅安新征程。雅安正处于城市建设重要机遇期、发展势能积蓄迸发期、城市能级全面提升期,推动雅安城市建设发展恰逢其时、机不可失。全市上下要坚持做强“主干”、联动“六县”,以“三区”同城一体为主线,树立一体化、一盘棋思路,带动六县差异化发展,着力强化规划引领、塑造特色风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繁荣城市经济、实现城市转型,建设“成渝后花园、五宜幸福地”,打造活力魅力雅安。做好城市建设这篇大文章,不断开创雅安城市建设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川藏铁路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第五次党代会、市文旅工作推进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深入实施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建设“三个高地”、发展“四大经济”以及“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等工作安排,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川藏铁路、大熊猫国家公园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牵引,优化发展布局,强化科技支撑,供需两端发力,深入推进文化铸魂、产业融合、品质提升、要素集约、开放合作,争创天府旅游名牌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持续擦亮“天府之肺·熊猫故乡”城市名片,打响“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旅游品牌,打造以大熊猫文化和茶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助推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提高人民群众文化参与程度,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打造全国碳中和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城市、大熊猫国家公园园地共建先行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坚持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大力推进“文旅+”“+文旅”,推动文旅产业与绿色农业、医疗健康、教育科技、体育运动、特色交通等跨界融合,延伸拓展文化旅游产业链,增强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产业发展高地,全力打造“成渝后花园·五宜幸福地”。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政府引导创环境,市场主导增活力,深入实施文旅优秀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用好各类文化旅游投资基金,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旅战略投资者和运营商,以大企业撬动大市场实现大发展,优化市场环境,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

坚持统筹协调。强化资源统筹整合,突出要素集约,优化空间布局,串珠成链、连片成面。强化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 统筹规划、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统筹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扩大交流合作,形成共建共享新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理念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强化科技驱动,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提升发展品质。以“东融成渝、西向拓展”新格局为引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契机,推动与省内外的跨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创新,在共赢中谋求雅安文旅大发展和大跨越,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特色旅游目的地。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5年努力,将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和绿色产业,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文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旅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旅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初步建成文化旅游强市、以大熊猫文化和茶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进入全省全域旅游发展第一方阵,真正实现重振雅安文旅雄风、重塑雅安文旅形象。

——文化旅游吸引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大熊猫文化、世界茶源和川藏茶马古道文化、红色文化、藏羌彝民族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文物文博文创事业链、产业链基本形成,实现文旅综合收入突破7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游客平均停留天数达到1.5天以上;到2025年旅游综合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20%以上,真正把文旅产业培育成全市的主导产业。

——文化旅游供给力不断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更加有效,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申报1-2个国家、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智慧博物馆、美术创意馆、体育主题公园等现代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基本成熟,争创国家级(或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到2025年,高质量文旅产品不断丰富,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上有新突破,力争打造五星级酒店4个以上、创成天府旅游名县2-3个,力争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6个,创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争创1-2个国家级(或省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2个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3个省级/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1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1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区);争创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精品旅游民宿等一批特色文旅品牌。

——文旅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以大熊猫文化、茶马古道文化、藏羌彝民族民俗文化等为媒介的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进一步深化,以最美国道318、川藏茶马古道、大熊猫国际黄金旅游线为支撑的跨区域文化旅游协作不断加强,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擦亮“天府之肺·熊猫故乡”金字招牌,喊响“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旅游宣传口号,塑造“雅雅安安”文旅IP形象,做大“世界茶源”文旅品牌、做强“熊猫论坛”会议品牌,做精“熊猫西游”研学品牌、“熊猫灯会”夜游品牌、“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红色品牌以及“熊猫乐跑”体育品牌、“蜀山彩虹”观鸟品牌、“雅安地学”研学品牌等。力争“十四五”期间成功申办一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争创若干天府旅游名牌(名镇、名村、名宿、名导、名品、美食等),区域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鼓励发展研学教育、体育休闲、会议会展、摄影艺术、科技创意、工艺美术、音乐绘画、动漫游戏、影视演艺等文旅新业态。统筹整合雅安文化旅游资源,支持雅安文旅集团等骨干企业发展成为文旅优秀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者和运营商。继续实施文旅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和培养10-20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和雅安文旅英才。力争到2025年,培育年营业收入达1亿元以上文旅企业2-3家,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基本成熟,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文化旅游强市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主要指标

2025年

文旅综合收入(亿元)

700

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

超过20%

国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

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家)

46

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家),国家级全域旅游

示范市(家)

6+1

国家级(或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或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或省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个)

4-5

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个)

2-3

天府旅游名牌(名镇、名村、名宿、名导、名品、

美食)

20-30

五星级酒店(个)

4

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个)

2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个)

1

国家或省级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个)

1-2

全市博物馆数量(个)

15

重大节事活动(个)

2-3

年营业收入达1亿元以上文旅企业(家)

2-3

(二)远景目标

力争到2035年,文化旅游生产力布局更加优化,综合效益大幅跃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巴蜀文化焕发新活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旅产业体系更加成熟,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跨区域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全面建成文化旅游强市和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第三章 发展格局

一、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以及市委“做强主干、联动六县”“东融成渝、西向拓展”的战略部署,以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建设为支撑,打造主城区15分钟、周边市(州)1小时交通圈,推进川藏铁路第一城和全省西向拓展开放高地建设,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

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与成都、重庆、乐山等重点城市的文化旅游协作;以四川大熊猫黄金旅游线、最美国道318、川藏茶马古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川藏铁路建设为重点抓手,全面推进与周边市(州)、西藏地区的跨区域协作。积极融入大峨眉(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生态文化旅游环线、大贡嘎(贡嘎山—田湾河—王岗坪—二郎山-牛背山—轿顶山)山地文化旅游环线。打破行政壁垒,推动乐山、雅安、凉山联合开发“大渡河大峡谷”,构建跨区域的文旅深度融合试验区。深化与周边市(州)及省外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打造大熊猫、大贡嘎、大峨眉等国际精品旅游大环线核心节点,让雅安成为更多游客的流连忘返地。

二、 优化“一心三带两区”发展格局

落实“做强主干、联动六县”“三区同城、四态合一”战略部署,着力优化完善“一心三带两区”发展布局,串珠成线、连片成面,构建雅安文化和旅游生产力新格局。

(一)做强1个核心

雅安市中心城区包括雨城区、名山区和经开区。围绕构建“一芯一环两廊四楔多点”的开敞空间体系,推动“三区”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一体发展和城市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将中心城区打造为雅安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协同成都、融入成渝的战略新引擎,川藏第一城。

雨城区围绕打造“熊猫之城”,用好“大熊猫”世界级 IP,擦亮天府旅游名县品牌,突出都市型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国际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带头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名山区围绕打造茶文化名城,立足名山名茶名城特色,用好世界茶文化发源地IP,做好“茶”文章,建设“景城一体”精致山水茶叶公园城市,打造融入成都都市圈的桥头堡、绿色发展的排头兵和做强主干的先行区;经开区围绕打造“产业新城”,以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和功能布局,打造产城融合绿色生态城、成雅绿色经济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

(二)做精3条文旅产业带

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带。以G351为主轴,以大熊猫生态文化为纽带,串联雨城区、名山区、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等,对外联动成都市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以“大熊猫+”为主线,重点发展自然科普、研学教育、文化创意、生态康养、红色培训、山地运动、观山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

最美318川藏风情旅游带。以G318、雅康高速、川藏铁路为主轴,串联雨城区、名山区、天全县、芦山县等,对外联动成都市和甘孜州等。以中国川藏游集结出发地为定位,以最美国道318为IP,深度整合沿线大熊猫文化、茶马文化、“两路”精神等文旅资源,建设一条最能展现熊猫文化,最能体现茶马遗风,最能呈现传奇色彩的交通路、景观路、文化路和产业路。

阳光康养休闲旅游带。以G108、雅西高速为主轴,串联雨城区、名山区、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等,对外联动成都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等。重点推进沿线“大熊猫+生态康养”“茶马古道+民俗体验”“红色文化+特色村镇”“生态山水+观山旅游、阳光康养、乡村度假、体育运动”等产品项目的建设。

北部:生态文化旅游片区。以天全县、芦山县和宝兴县为主,跨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抢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整合沿线大熊猫文化、茶和茶马古道文化、红色文化(包括“两路”精神等)、民族文化、汉文化等资源,全力推进大熊猫自然教育、红色培训、藏羌彝民族文化体验、最美国道318自驾露营、茶马古道文化体验以及夏季清凉避暑度假、冬季山地滑雪运动、山地体育运动等产品项目建设。大力推进连接重点景区、特色村镇、精品民宿等项目的旅游绿道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交通短板,助力片区乡村振兴。

南部:特色康养度假片区。以汉源县、石棉县和荥经县为主,跨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以大熊猫国家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融入四川省“南方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做大特色康养度假品牌。做精牛背山、龙苍沟、汉源湖、花海果乡、安顺场、王岗坪、栗子坪、田湾河等生态康养度假区,大力发展森林康养、阳光康养、观山旅游、水上运动、低空飞行、研学教育、自驾露营、红色培训、温泉养生等新产品、新业态。实施乡村振兴工程,整合茶马文化、红色文化、绿色农业等资源,推出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村镇、乡村康养度假区和乡村精品民宿集群。

第四章 重点任务

一、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实施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创新文物遗产展示利用。深入挖掘雅安千年历史文化资源,构建以大熊猫文化、世界茶源文化和川藏茶马古道文化为引领,以红色长征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为重点,以女娲文化、富林文化、汉文化、西康文化、土司文化、三雅文化等为支撑的“3+2+N”品牌体系。加大“富林文化”遗址(中国南方古人类文化遗址的标识)、“汉源麦坪遗址”(被考古专家誉为一座堪比“三星堆”的“国际大都会”)的抢救保护和研究力度。加大高颐墓阙及石刻、明德中学旧址、平襄楼、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严道城址、九襄石牌坊、茶马古道四川段等全国重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力度。继续推进望鱼村、天罡村、富民村、猛种堡子、蟹螺堡子等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加强上里古镇、望鱼古镇、安顺古镇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街区中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保护。以川藏茶马古道和南丝绸之路为载体,全力申报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雅安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态和业态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促进非遗走进当代生活。继续抓好硗碛多声部民歌、荥经砂器烧制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石棉环山鸡节、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继续实施濒危非遗项目抢救性记录和数字化保存工程。深入挖掘荥经砂器、汉源花椒、南路边茶、芦山根雕、雅安竹编、尔苏藏族刺绣、天全县中医院陈氏骨科理法方药体系等传统制作技艺资源,积极落实《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暨传统工艺振兴专项行动计划》,发挥好非遗传承人大师工作室和传习所的功能。强化中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积极争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推进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的梯队建设,积极开展各级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和培训。抓住“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契机,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展示活动。探索建立雅安现代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试点建设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文化生态保护区、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就业工坊。

二、创新巴蜀文化艺术精品,强化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

聚焦新时代重大主题,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节点和国家重大战略,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领域统筹创作规划,合理集聚和配置资源,扶持重大现实题材、革命题材、历史题材创作,推出一批反映省委省政府治蜀兴川实践、富有雅安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精品力作。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全体人民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等。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文艺创新,推动形成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

创新文艺精品传播推广,推动优秀作品演出演播。以川藏茶马古道和南丝绸之路文化、红色长征历史文化、“两路”精神(十八军进藏线)等为依托,统筹谋划10-20个优秀创作题材。以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和文化部“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以及省级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华奖”等为目标,申报1-2个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或四川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加强对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芦山花灯、高台庙会、天全牛儿灯等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积极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及“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积极开展大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大力开展巴蜀画风采风写生和创作研究活动,举办雅安巴蜀画风学术交流论坛。支持和鼓励民间文艺院团深入基层进行公益性展演、巡演以及多种形式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综合运用互联网、5G等新技术新手段,推动艺术创作形式、内容、呈现方式的创新,推出数字文艺、数字培训等推广活动。

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强化共建共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管理,开展“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验基地建设,抓好“艺术乡村”试点,构建主客共享、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空间。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老旧小区和厂房改造等,因地制宜建设文化院坝、文化广场、乡村戏台、城市书房、24小时书房等主题功能空间,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盘活乡村文化资源,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强化科技赋能与共建共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雅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数据中心,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建成公共文化空间展示及应用服务平台。加快智慧文化社区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智能化、便捷化。

创新政企、校企合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推动数字文化工程转型升级、资源整合,统筹推进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树立若干代表性强、推广价值大的典型案例,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和示范先进县。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第三方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和服务资源配送等。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等方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文化类社会组织。

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丰富文旅产品供给链

“非遗+旅游”。以南路边茶、荥经砂器、芦山根雕、汉源花椒等传统制作技艺资源,打造一批集保护、传承、展示、体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非遗体验基地。打造非遗旅游景点,推动有条件的非遗项目进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古镇古村、品牌活动赛事。利用“上九节”“环山鸡节”等传统节庆开展民俗体验游,让节庆文化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每个县(区)打造1个以上非遗文化品牌。深挖雅安非遗文化内涵,用创意赋予非遗新的生命,支持研发非遗文创产品,开展非遗创意大赛。

“博物馆+旅游”。发挥雅安“动植物基因库”的生态优势,构建“1+N”生态博物馆体系建设,打造“一座开放的、活着的、与自然共栖息的原生态博物馆聚落”。全力推动中国大熊猫文化博物馆(六个主题场馆)中心馆建设,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川西第一个“物、人、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化博物馆;有序提升宝兴蜂桶寨大熊猫发现地生态博物馆、蒙顶山茶生态博物馆、荥经鸽子花自然博物馆、碧峰峡大熊猫保护研究基地、孟获城熊猫基地等一批生态博物馆,大力开展自然教育、科普研学等新兴业态。支持鼓励雅安市博物馆、荥经县博物馆、汉源县博物馆、“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等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的改造提升,提高展陈水平和服务能力,力争新增1-2个国家二级博物馆,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加强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和展出方面的应用,积极创新开发文博文创特色产品,建立青少年学生研学长效机制,探索开发博物馆餐厅、博物馆酒店、博物馆景区等新兴文博业态。

“文创+旅游”。一是打响“雅安有礼”品牌。深入挖掘大熊猫、茶、非遗、农特产品资源,持续创新雅安风物、博物馆文创、蒙顶山茶、大熊猫文创、汉源双椒文创等文创品牌,创新一批“雅字号”的文创主题纪念商品。二是塑造雅安文创原创形象。大力推进“雅安有礼”进驻各县(区)展示厅、常态化集市和文旅消费集聚区,将文创产品在酒店、景区、商超进行展示,以展带销,全面塑造“雅安设计”“雅安创造”产品形象。三是创新培育文创新业态。重点培育文创景观、动漫游戏、数字创意设计、文博文创等新业态,着力建设1-2个省级文化创意示范基地,扶持一批文化创意博览园、文化重创空间、艺术创意工作室等项目。

“影视+旅游”。推进上里古镇影视剧拍摄基地等项目建设,开发影视主题公园、影视基地、影视场景点、做一天演员/导演、影视主题民宿等新业态。支持拍摄一部以雅安为题材的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影视剧,一系列以茶马古道、西康记忆、长征丰碑等文化主题的电影或微电影、微电视、舞台剧,宣传展示雅安魅力。创新影视场景再现模式,支持发展一批影视场景体验网红打卡点。

(二)大力发展“文旅+”

聚焦推进文旅与农业、康养、体育、科技、研学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积极申报国家级(或省级)旅游度假区,培育支撑文旅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促进雅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农业:聚力加快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雅茶、雅竹、雅果、雅药、雅鱼等“五雅”产业,建设绿色茶叶基地、绿色果蔬基地、道地中药材基地,培育打造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田园综合体、亲子休闲度假庄园等新型业态,打造省级示范型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蒙顶山茶、雅安藏茶、汉源花椒、汉源甜樱桃、天全鱼子酱、宝兴中药材、芦山猕猴桃、石棉黄果柑、石棉八月瓜、荥经黄金茶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壮大“雅字号”农产品品牌,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设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将发展种植中药材融入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参与”的形式,擦亮“雅药”金字招牌。支持雅安藏茶、西蜀熊猫竹海创新发展,持续推动森林人家、亲子农场、茶乡民宿发展,巩固升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金字招牌。

文旅+康养:发挥雅安“天府之肺·熊猫故乡”生态优势,积极推进健康医养、生态游养、运动体养、食疗药养、静心禅养等“五养业态”建设。全力打造川西医药中医医疗中心,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深入实施“中医四季养生行动”,立足本地人、瞄向成渝人、吸引外省乃至外国人,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医药康养度假旅游项目。建设一批森林旅居康养基地、阳光旅居康养基地、避暑度假康养基地、山水旅居康养基地等生态康养旅游示范项目,示范打造1-2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示范推进天全、荥经争创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引进整合优质的名医、名药、名院,支持开发全龄智能康养、医疗美容、养生护理、医疗保健、生物科技养生等健康旅游业态,积极支持雅安康养产业园、森林中草药浴中心、华西雅安康养中心、天全康养综合体、汉源康养医养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积极促进生态环境与禅茶养生文化的整合,培育禅修养生、禅修养老等旅游产品,在汉源、石棉、天全等地打造“候鸟”养老基地,大力发展老年养生游。创新提升蒙顶山生态康养产业园、世外乡村·海子山国际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荥经龙苍沟旅游度假区、碧峰峡森林康养度假区、芦山县大川河健康旅游、汉源湖运动康养旅游度假区、汉源阳光花海康养旅游度假区、天全水润康养旅游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

文旅+研学:一是打响“1869科学发现之旅”自然教育研学品牌。围绕大熊猫主题,创新系列熊猫研学课程,培育精品研学线路,开展多样主题研学活动。示范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科普教育中心、荥经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先行试验区、天全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先行试验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培育建设中国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国际学院、邓池沟大熊猫科学发现地、神木垒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孟获城熊猫基地等一批研学示范基地。二是做靓“世界茶源”文化教育研学品牌。依托茶园、茶厂、科研机构、景区,重点培育蒙顶山世界茶源国家级文化旅游研学基地,稳步推进荥经严道、二郎山茶马古道、名山茶马古道等茶马探秘研学基地建设,支持蒙顶山省级研学基地申报国家级研学旅行和劳动实践基地。三是做精“雅安红培”红色培训研学品牌。围绕夹金山、百丈关、飞仙关、安顺场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红色研学实践基地,提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发展质量,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开展红色夏令营、红色培训、重走长征路等特色新业态,重点做大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安顺场强渡大渡河长征文化展示园、川藏公路遗址(十八军进藏线天全段)、红军长征在天全(红军村)等研学示范点,梯次推进名山百丈关遗址建设,打响雅安红色教育品牌。四是做好“雅安地学”研学品牌。依托雅安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两大地形区的地缘优势,以雅安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为依据,围绕温泉资源、环贡嘎山观景平台、高山峡谷、砾岩溶洞、漏斗地貌、气象景观等地学资源,大力发展雅安地学研学品牌,积极争创地学研学基地。力争到2025年,建设3-5个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将雅安打造成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

文旅+体育:全力推进雅安文教新城建设,推进体育赛事、体育教育、体育康养、体育农业、体育用品制造全产业链体系构建,积极推进国家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鼓励开发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野外探险、户外露营、攀岩、漂流、低空飞行等山地旅游项目,支持蒙顶山、二郎山、桌山、牛背山、光头山、轿顶山、王岗坪等建设山地运动及户外体验基地,倾力申报青衣江国家水上运动比赛和训练基地,稳步推进建设雅安体育中心、汉源滑翔飞行营地、宝兴神木垒滑雪场、名山川藏集结营、芦山射箭坪国际汽车露营与山地运动公园、天全水上运动基地、汉源湖水上运动基地、牛背山森林户外运动基地等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打造雅安体育赛事品牌,重点打响“国际熊猫马拉松”体育赛事,青衣江龙舟赛事品牌,积极举办名山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骑行万亩观光茶园、芦山大川河T3河道越野赛、荥经龙苍沟森林半程马拉松赛、石棉环贡嘎山徒步越野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努力打造成为四川国际赛事中心。

文旅+科技:依托“西部数字港”建设,大力推进雅安智慧文旅建设,鼓励支持蒙顶山、喇叭河、龙苍沟、碧峰峡、王岗坪等一批智慧景区建设,有序推进雨城区、天全县2个智慧旅游试点区县建设,示范推进G5京昆高速公路(成雅段)、G318(雅安段)智慧旅游示范带建设。发展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旅游产品,鼓励开发光影演艺秀、机器人服务餐厅/镇、可移动旅居营地、光影美食展、AR/AI的8D游戏体验馆、音乐公园等游客体验式交互式的科技旅游新业态,着力打造1-2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5个AI科技主题公园等智慧文旅新项目。创新推动科技与南路边茶、蒙顶山茶艺、荥经砂器等非遗文化的融合,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文化演艺,扶持推动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景区剧场、城市演艺小剧场、民族作品创作项目,打造一批IP化、科技化融合发展的演艺项目。

(三)开发系列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8条区域联动线路:积极融入大九寨、大香格里拉、大熊猫、大峨眉、大贡嘎等川藏经典游线,重点发展国际大熊猫主题游线、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游线(G318)、攀西阳光生态休闲游线、茶马古道世界遗产游线、中国大香格里拉—环贡嘎旅游线、三山生态休闲旅游环线、飞渡天堑线路和雪山草地线路8大跨区域游线,打响雅安区域旅游品牌。

5条精品主题线路:以特色文化为主题,景区、特色村镇为支撑,培育打造熊猫故乡探秘、世界茶源寻根、最美318体验、绿色生态康养、红色文化传承“最雅安”的五条文旅精品线路。

五、发挥雅安绿色生态优势,打响两大文旅IP品牌

(一)以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建设为契机,打响世界大熊猫文化发源地IP

积极探索“园地共建”保护开发并举新路经,建设世界大熊猫原生态文化博览园。按照《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要求,严格落实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分区管控措施,保护大熊猫野生种群,建立大熊猫生态廊道,加强多样性生态系统修复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完善自然教育设施和解说系统,设计符合保护要求的自然教育项目与生态体验线路,合理确定访客承载数量,创新自然课堂、在线自然教育、实地巡护体验等产品活动。探索社区居民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运行机制,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推进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完善科研监测、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借力1869大熊猫发现之旅,增进中法交流联系,同时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国际保护组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将雅安建设成为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展示样板区域,建设全国碳中和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城市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园地共建先行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继续推进雅安国家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市域层面,创新“国家公园+门户城镇”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近期重点推进荥经大熊猫入口社区(大相岭片区)保护发展的先行示范,差异化推进天全、芦山、宝兴、石棉四县的大熊猫入口社区建设。以大熊猫国家公园游客中心为集散枢纽,推出大熊猫发现之旅、大熊猫放归之旅、大熊猫研学之旅三条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深度融入四川省大熊猫黄金旅游线。中心城区层面,以雨城区为核心承载,以熊猫城市为发展理念,用活用好“大熊猫”世界级 IP和碧峰峡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字招牌,以雅碧路、产业复线、茶马古道等为交通轴线,串点成线,大力推进碧峰峡生态旅游区、大熊猫文化旅游产业园(北郊片区)、熊猫绿岛生态公园、雅安熊猫会展博览馆等文旅综合体建设,完善雨城区“熊猫之城”城市VI识别体系和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国际大熊猫文化旅游会客厅。

专栏一   世界大熊猫文化发源地重点项目

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生态保护项目: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管护点、救护站、观测站、监控中心等配套设施、大熊猫生态廊道、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大熊猫繁育基地、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等。

世界大熊猫生态文化博览园文旅融合项目: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荥经、宝兴、天全、芦山、石棉)、以大熊猫科普馆为中心的全域大熊猫原生态博物馆体系、雅安全球大熊猫云数据中心、大熊猫精品旅游线整体提升、大熊猫自然研学教育基地等。

雨城区“熊猫之城”重点项目:大熊猫国家公园游客中心、雅安熊猫会展博览馆、碧峰峡生态旅游区、大熊猫文化旅游产业园(北郊片区)、熊猫绿岛生态公园、草坝文教新城、西康记忆、七盘山国际熊猫村、周公山-海子山生态康养产业园、大兴滨江生态文化旅游绿廊等。

以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为依托,创新培育雅安观鸟生态旅游产品,打造全国知名的观鸟生态旅游目的地。发挥雅安鸟类资源的区域比较优势,以“观鸟+”为路径,大力培育雅安国际观鸟节、城市观鸟会客厅、观鸟研学大课堂、国际观鸟大本营、国际观鸟旅游村等生态旅游产品,逐步构建覆盖全域的观鸟生态旅游网络体系,将观鸟旅游融入到大熊猫国家公园、重点景区、城市休闲和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将雅安打造成为鸟类保护典型示范区和观鸟经济新高地。以绿尾虹雉作为雅安观鸟旅游核心IP,面向市场重点推出“1+7” 大特色观鸟资源,突出“一县一特色·一县一精品”,全域构建雅安“蜀山彩虹”观鸟生态旅游图谱。近期重点推进青衣江城市观鸟休闲公园、龙苍沟熊猫森林观鸟研学教育基地、汉源湖观候鸟研学教育基地以及东亚-澳大利西亚、中亚(南北)迁徙鸟类观测站等项目建设。以“观鸟+乡村振兴”为路径,着力打造3-5个观鸟生态旅游村,争创天府旅游名村,培育发展乡村观鸟经济。

大力推进雅安环贡嘎山观景平台建设,创新培育观山、赏雪、看红叶以及野生动植物科普等生态旅游专项产品。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的基础上,以《雅安市环贡嘎山观景平台专项研究报告》为依据,择优整合全域40 余处条件优异的观山平台资源,示范推进周公山、光华山、蒙顶山等城市观景平台建设。全力推进汉源县轿顶山、石棉县王岗坪、荥经县牛背山、宝兴县达瓦更扎、天全县光头山等360°观景平台建设。以此为基础,创新培育极致观光、艺术摄影、户外运动、森林康养、避暑休闲、自驾露营、乡村度假等产品业态。

(二)以“一山一园两线”为落地抓手,擦亮世界茶文化发源地IP

加快推进蒙顶山景区提档升级,建设世界茶文化圣山。深入挖掘蒙顶山千年茶文化历史,重塑“蒙山十景”,以茶源、茶马、茶贡、茶禅为主线,打造贡茶文化体验新空间,创新系列茶主题休闲度假产品。整合蒙顶前后山、红豆相思谷、茶源文旅综合体,形成大蒙顶山文化旅游产业带。及时调整蒙顶山提升配套项目相关规划修编,解决蒙顶山景区发展提升项目用地瓶颈,强力推进新游客中心及高速索道建设,完成大蒙顶山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大蒙顶山旅游交通闭环,争取创建大蒙顶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蒙顶茶技“龙行十八式”和蒙顶茶艺“天风十二品”为依托,全面推进蒙顶山茶文化艺术品牌化打造。升级完善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景区内部特色游步道以及山地观光小火车等综合配套设施。积极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力争到2025年建成蒙顶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全域统筹百万亩观光茶园提质增效,创新茶旅康养度假精品。以名山、雨城优质茶叶基地为依托,持续提升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合江云台山国家茶叶公园、中国藏茶村等传统休闲农业园区,示范建设中国藏茶城、蒙顶山生态康养产业园、十里梅香·茶源小圳,不断提升花间堂·茶马司运营水平,丰富业态、扩大规模,打造国内一流精品特色示范民宿集群。以芦山、荥经、天全、宝兴高山有机茶基地和石棉老鹰茶基地为支撑,做响“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两大品牌,重点培育亲子农场、精品民宿、自驾营地、茶园绿道、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力争到2025年建设1个全省示范型田园综合体,10-20家全省示范型的精品民宿,1条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培育一批精品雅茶文化旅游村镇。

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推动茶马古道(雅安段)保护开发。大力推进茶马古道(雅安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各县(区)茶马古道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力度,整合全域资源推出川藏茶马古道深度体验之旅,示范建设最美318茶马风情走廊。梯次推进上里古镇、望鱼古镇、碉门老街、清溪古城、严道古镇、紫石关村等的提档升级,大力培育非遗体验、影视演艺、研学教育、体育休闲、旅游民宿等新业态。发挥雅安川藏茶马古道起点的文化优势,以《川藏·茶马古道》舞台剧、骑遍四川·环茶马古道雅安(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品牌媒介,积极举办系列茶马文化节庆赛事活动,联动周边市(州)推进跨区域文化旅游协作,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力争到2025年,建设2个省级茶马古道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基地,推出1-2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茶马文艺创作精品。

专栏二 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精品项目

蒙顶山景区提升、蒙顶山生态康养产业园、十里梅香·茶源小圳、中国至美茶园绿道、中国藏茶城、中国藏茶村、茶马古道·清溪古城遗址体验区、上里古镇提升、中国严道黑砂古镇(荥经茶马古道)、最美318茶马风情走廊、雅安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二郎山茶马古道旅游区、牛碾坪茶园综合体、天全藏汉茶马互市旅游综合体、中峰万亩生态观光茶园、骑龙场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名山“大地指纹”茶旅融合示范项目等。

六、大力繁荣城市服务经济,推进高品质休闲城市建设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市城市建设发展大会精神,做强“主干”、联动“六县”,着力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和城市发展能级,奋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成渝后花园·五宜幸福地”。

(一)坚持以文塑城,提升中心城区文化内涵和首位度

把最能体现雅安特质、最契合当前雅安发展的文化彰显出来,融入到城市街区、公园广场中,形成当代城市记忆。加强雅安市、芦山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积极开展雨城区观音阁、气象台和芦山县汉姜城、文庙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区)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做美城市形态,丰富城市景观建设,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使城市内部的水系、绿地同“一江四河”,同金凤山、周公山、蒙顶山等形成完善的生态网络。抓住“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契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促进群众良好习惯的养成、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以及文明理念的传承,让雅安这座城市更有文明素养和精神气质。

(二)以光华山为引领,构建“一芯四楔”绿色空间体系

围绕打造光华山城市绿芯,布局“一核一环一芯”,推动城市空间格局由“三山夹一城”向“一芯连三区”转变,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以46平方公里生态绿芯为依托,统筹“三区同城”城市发展诉求,整合区域内的山水、田园、林茶、乡村等特色资源要素,强化雅安在地特色文化IP的融入,加快编制《雅安市光华山都市生态绿芯总体策划及重点片区概念性设计》。以“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同步为理念,大力发展茶艺禅修、会议商务、康养度假、都市农场、户外体验、生态果园等新业态,着力将光华山做绿做美,打造为城市绿芯、城市之眼、城市地标,建设高品质的主客共享城市生态会客厅,不断提升城市“颜值”。

(三)优化主干消费空间布局,打造城市特色消费场景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加快建设一批夜间经济核心示范街区、文玩艺术街区、休闲娱乐特色商业街等特色街区、“网红打卡地”等,吸引游客到雅安“刹一脚、耍一盘、吃一餐、住一晚”,不断聚人气、商气、烟火气。鼓励各县(区)、重点景区培育“雅鱼宴”“茶宴”“砂锅宴”“土司宴”“全牛宴”“石棉天下第一烧”等雅安特色餐饮。研究刺激消费的政策举措,鼓励投放消费券、惠民券等方式激发餐饮、住宿等消费需求,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夜经济,采用定时定点在指定区域适当借道经营管理模式,力争“十四五”期间培育3-5个市级、10个以上县级夜间经济特色街区,进一步激活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吸引力。

(四)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大力发展城市新业态新经济

鼓励雅安体育赛事活动发展,以文教新城为载体打造体育产业创新发展集群,规划布局体育赛事消费场景,高标准打造西部综合性国际赛事中心。培育发展会展消费场景,打造地方特色会展品牌,加快雅安熊猫会展博览馆项目等会展设施建设,打造“国际熊猫论坛”永久性会址。各县(区)、市级各部门在守牢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把“国际熊猫论坛”“中国茶文化节”、山地自行车赛等会展会节、赛事活动举办好。积极吸引和争取国际性、国家级和省级会节会展活动来雅举办,不断提升雅安影响力和吸引力,让雅安人气旺起来。做好城市宣传营销,善于运用新媒体等大众最易接受的方式宣传,积极到成渝、青海、西藏、新疆等地推介雅安优质房地产,打响成渝地区“后花园”、安家置业首选地等品牌。

(五)坚持历史保护优先,加快老旧小区旅游化改造提升

既要注重挖掘人文历史资源,也要融入时代风貌,将老旧小区改造与棚户区改造、人居环境改善有效衔接,合理确定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的改造内容,统筹推动项目实施。对有条件连片开发的,招引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规划建设,让老旧小区更新出生机和活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规划建设一批邻里中心,配套一批社区级文化、体育、商业、市场等生活服务功能,特别是加快建设川西教育中心、川西医养中心,打造高品质配套服务设施。

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统筹全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依据“一线两园三片一学院”的空间布局形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雅安段建设。

七、传承红色历史文化基因,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一)四类主体功能区塑造空间

根据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从内至外划定为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4类主体功能区。

管控保护区:由长征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新发现长征文物遗存临时保护区组成。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雅安段管控保护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雅安段管控保护区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群、红四方面军旧址群、硗碛毛泽东、朱德居住地旧址、中共四川省委旧址、太平红军桥及石刻、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陈云长征旧居、上里红军石刻标语群、雅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天全县红军书报阅读处旧址、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遗址、荥经红三十二军军部旧址、荥经县黍子地毛泽东长征住地旧址。

主题展示区:由具备开放参观游览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以及周边与之关联紧密的历史环境所处区域组成。推进2个国家重点展示园建设:强渡大渡河重点展示园(石棉县),翻越夹金山—懋功会师重点展示园(宝兴县、小金县);推进2条国家级集中展示带建设:冕宁—泸定集中展示带(冕宁县、石棉县、泸定县),宝兴—若尔盖集中展示带(宝兴县、小金县、马尔康市、黑水县、松潘县、若尔盖县、红原县)。

文旅融合区:由主题展示区及其周边就近就便和可游可览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文旅优质资源组成。优选4个县(区)作为首批“文旅融合示范区”创建单位,其中国家级文旅融合示范区1个,为宝兴文旅融合示范区,该示范区以挑战极限为主题,融合夹金山自然风光、大熊猫国家公园等,打造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省级文旅融合示范区3个,分别是石棉文旅融合示范区、名山文旅融合示范区、荥经文旅融合示范区,石棉文旅融合示范区以勇士无畏为主题,融合大渡河峡谷风光、大熊猫国家公园、石达开营盘山遗址和松林地土司遗址、茶马古道文化等,打造大渡河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名山文旅融合示范区以百丈关战斗为主题,融合百丈湖、蒙顶山合作社发展培训学院、胡大林和啄子山等战斗遗址,打造茶旅融合发展旅游目的地;荥经文旅融合示范区以森林康养为主题,融合牛背山自然风光,结合红色旅游长征公园主题设计、高端户外体验项目,打造森林康养度假目的地。

传统利用区:传统利用区由长征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组成。重点依托红军长征村、与长征史实紧密相关的镇、街区,形成传统利用与红色记忆延续、红色文化活态传承相结合的典范区域。传统利用区应有明确空间边界,边界划定应与镇、街区、村落保护区划边界或行政区划边界充分结合,除当地居民开展传统生产、居住生活的区域以外,相关公共管理、服务、交通区域也可以视情况划入。

专栏三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雅安段重点建设项目

雨城区:雅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保护利用项目、红军石刻标语群保护利用项目。

名山区: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胡大林战场遗址遗迹保护项目、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啄子山遗址遗迹保护利用项目、红军百丈关战斗遗址陈列馆展陈提升。

天全县:天全县红军村改造提升项目、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群保护和展示利用项目、红军书报阅读处旧址保护和展示利用项目、天全县红军纪念馆提升。

芦山县:红四方面军旧址群保护和展示利用项目、红军长征碑刻陈列布展项目。

宝兴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改扩建。

荥经县:荥经县黍子地毛泽东长征住地旧址展陈项目、荥经红三十二军军部旧址展陈项目。

石棉县: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保护利用项目、红军长征沿线重要遗迹遗址维修项目、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改扩建。

汉源县:汉源县红军抢占大树堡佯攻富林镇纪念馆建设项目。

(二)创新文旅融合思路,打造红色文旅融合产品

深入挖掘长征精神在雅安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业态融合发展,打造并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文旅融合品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产品,进一步完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雅安段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雅安作为革命老区的知名度。

专栏四  雅安红色文旅融合产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郎山喇叭河旅游区、夹金山、蒙顶山

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王岗坪、天全县红军村

省级旅游度假区:名山区蒙顶山旅游度假区、雨城区世外乡村•海子山旅游度假区、荥经县龙苍沟森林康养度假区、荥经县牛背山旅游度假区、汉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

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国家级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省级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蒙顶山长征历史步道、红军翻越泡桐岗历史步道。

长征主题文艺作品:《红军长征在天全》大型实景剧、“红军情”主题花灯歌舞剧、《梦印夹金山》《雪山丰碑》《强渡大渡河》等长征文艺作品。

经典长征文化旅游线路:汉源县—石棉县—泸定县—天全县—芦山县—荥经县—宝兴县—小金县的极限挑战之旅旅游线路;名山区—雨城区—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的“重走长征路”精品旅游线路。

特色产品:“重走长征路”徒步挑战赛、“翻越大雪山”夹金山越野挑战赛等红色主题体育品牌赛事。

红军长征村:石棉县安顺场镇安顺村、石棉县安顺场镇新场村、荥经县牛背山镇建政村、天全县仁义镇红军村、天全县仁义镇红岩村、宝兴县跷碛藏族乡夹金山村。

长征名镇:石棉县安顺场镇、名山区百丈镇。

(三)完善综合配套,构建优质发展环境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以《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等为依托,充分发挥交通的支撑保障作用,重点打通断头路,加快干线公路主通道建设,努力推动四级及以下红色旅游公路提档升级改造,切实提高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交通基础条件,强化各园、带、点、长征文物、博物馆、长征历史步道等重要展示对象与高等级公路、汽车站等的有效衔接,提升服务水平。

推动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功能和体系,推进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酒店等建设,实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要点位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做好生态保护修复。以红军长征行军路线为对象,依托现有道路系统,坚持系统保护、重点突出、因地制宜、法规监控四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雅安段打造成融交通、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红色生态廊道。同时充分发挥森林、湖泊、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的作用,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区域内环境全面优化提升。

八、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乡村振兴雅安样板

大力发展和推广乡村旅游,推出一批文化内涵丰富、产品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美好宜居、风俗淳朴文明的全国(或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培育一批全国(或省级)乡村旅游集聚区。以乡村旅游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美丽乡村图卷绘就新时代雅安版“富春山居图”。

(一)推动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

重点构建3大乡村旅游集聚带。最美茶乡乡村旅游带:与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结合,培育以茶主题茶园观光、科技示范、茶文化博览、茶文化研学、休闲度假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升级中国藏茶村、中国至美茶园绿道、牛碾坪茶园综合体等项目。花海果乡乡村旅游带:与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果蔬产业带结合,培育以采摘体验、休闲观光、阳光康养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提升以花海果乡、大渡河沿岸百里金果长廊、果色花香·美哉环线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项目。田园药乡乡村旅游带:与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果药产业带结合,培育以农耕文明传承、医药康养、休闲养生、康养度假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提升龙门休闲农业公园、兰家山农业公园等项目。

(二)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大力推进特色村镇建设。打造一批乡村度假、农业观光、康养体验等特色旅游精品村镇、特色村镇、示范村镇,力争建设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村)、20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出一批乡村旅游模范村和乡村旅游模范户。着力打造乡村旅游民宿。突出地方、民族、历史、文化、生态特色,充分发挥雅安熊猫雅宿民宿联盟作用,培育一批天府旅游名宿。积极培育乡村文艺精品。借鉴桐庐大地艺术节,每年举办中国大熊猫大地艺术节,创意策划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培育乡村特色文化品牌;鼓励乡村文创发展,建成2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3个全国乡村文创体验示范基地。

(三)优化美丽乡村环境

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中国至美茶园绿道等最美乡村绿道建设;推进乡村旅游“改厨改厕改房”,切实解决乡村旅游的“吃、住、厕”等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新建、改扩建乡村旅游厕所覆盖率达到70%以上。稳步推进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网上预订、支付、交流等功能,实现乡村旅游经营户无线网络100%全覆盖。全力推进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培训资源,抓好乡村旅游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常态化开展乡村旅游服务技能培训。以“智游天府”乡村旅游培训云平台、文旅部四川培训基地、四川文旅云讲堂为载体,面向全员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线上培训。培养评选一批全国(全省)文化和旅游能人。组建全市乡村文旅能人库。

(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试点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将乡村旅游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以乡村旅游引领乡村“三变”,建设2个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实践推广整村运营“IOS模式”。集合村集体、原住民、专业运营人才、外部资本的综合力量,共同推动乡村的整体规划建设,打造一批以红星镇骑龙村、雨城区碧峰村为引领示范的“村落景区”“村落度假酒店”,部署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

专栏五   雅安乡村旅游重点项目

3大乡村旅游集聚带:最美茶乡乡村旅游带、花海果乡乡村旅游带、田园药乡乡村旅游带。

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荥经县周坪熊猫民宿集群、香花村农旅融合项目田园烟溪度假区、竹海渔乡田园综合体、名山红星镇民宿群、芦山秀美渔村农旅项目、“银山四川农耕石棉”农旅环线乡村振兴建设项目、中国藏茶村、花海果乡、梨乡山居、天全思经竹海渔乡、中国酒香茶乡田园综合体。

20个特色村落:雨城区五家村、碧峰村、塘坝村、大理村、后盐村,名山区银木村、海棠村、红草村,天全县红军村、紫石关村、新沟村,宝兴县雪山村、戴维新村,荥经县发展村、同乐村、新添村,汉源县古路村、三强村,石棉县江坝村、猛种村、孟获村。

2个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名山区、汉源县。

4个乡村旅游环境提升工程:乡村绿道、旅游厕所、智慧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九、突破道路交通瓶颈制约,完善公共服务综合配套

优化提升现有交通干线旅游功能,做好区域内部交通衔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整体做到“外优内畅”。推进实施智慧旅游、旅游安全救援等公共服务工程,促进整体服务环境提升。

强化中心城区集散枢纽作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集散中心,按照城市一级旅游集散中心标准,完善信息咨询、游客接待、推介展示、旅游集散、代理预订、智慧服务等功能,打造成为雅安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和雅安城市休闲第一站。建立旅游直通车系统,开通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集散中心至各区县二级旅游集散中心以及周边区域的旅游直通车,开通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集散中心、雅安站至二郎山・喇叭河景区、蒙顶山风景区、东拉山大峡谷旅游景区、安顺场、轿顶山等重点景区的旅游直通车。开辟熊猫巴士专线,依托G318线、G351线等风景廊道,试行雅安旅游观光巴士,串联主要旅游景区。

打通“最后一公里”。消除“断头路”,有序推进王岗坪、栗子坪、光头山、白沙河、花海果乡、轿顶山等区域内部通景道路建设和提档升级,确保实现全域景区之间、县城与景区之间、高速与景区之间无缝衔接,畅通旅游“毛细血管”,构建全域旅游交通走廊。完善旅游租车服务,与国内知名汽车租赁公司合作,建设覆盖高铁站、汽车站、高速服务区、自驾车营地和集散中心的汽车租赁体系。到2025年,力争实现重点旅游乡镇、重点村、重点景区通达四级及以上公路,打造一批路景相融的美丽乡村示范路。

打造特色山地轨道交通。重点推进大峨眉生态文化旅游线、大熊猫生态旅游西环线、达瓦更扎景区支线以及连接北郊与碧峰峡的山地旅游轨道交通线等4条特色山地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带动沿线相关产业发展,打造绿色发展、交通创新的示范。实施景观提升工程,加强轨道沿线城镇、乡村绿化美化,推进山水田林湖草整体保护与综合治理,打造缤纷多彩的生态景观线。推进轨道站点综合开发,主题化、精品化、差异化建设北郊熊猫源站等停靠站点,构建熊猫之家综合服务中心。丰富车内休闲业态,引入儿童木球游乐池、迷你咖啡吧、车内图书室、休息室等休闲娱乐设施,打造“移动式游乐园”。

建设旅游风景道。重点打造4条国家级风景廊道,以G351线为轴串联碧峰峡、蜂桶寨·邓池沟、熊猫古城等旅游景区,建设大熊猫国家风景廊道;以G318线、雅康高速为主轴,联动牛背山、二郎山·喇叭河等旅游景区,建设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以G318线和G5京昆高速为支撑,建设茶马风情国家休闲步道,以S104省道为轴串联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建设三山生态旅游环线。全力建设4条主题景观绿道,高品质推进十里滨江文化绿廊、中国至美茶园绿道、花海果乡田园绿道、百里果蔬长廊绿道建设,配套休闲游憩、观景平台等服务设施,完善旅游交通指引、信息咨询、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功能。

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强化成雅高速、邛名高速、雅康高速、雅西高速、雅乐高速等高速公路出口附近,G318、G351、S104、S105等国省干道以及通往旅游景区(点)的各连接道路交叉口附近的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建设,满足游客从不同方向进入景区的指示需求,极大提升景区可进入性和雅安全域旅游形象。至2025年,实现通往全市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特色旅游村镇、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主要路段出入口附近、城市主干道旅游引导标识建设规范准确、布局合理;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以及商业步行街区等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体系全覆盖。

健全旅游安全救援体系。加快建立三级全域旅游安全救援体系,加强旅游安全救援设施和救援队伍建设。建立1个雅安旅游安全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原雅安旅游安全应急救援中心),由雅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统筹,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设立包括天全县、宝兴县、荥经县等3大区域救援工作站;打造8个县区级应急救援点。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建立专、兼职的紧急救援队伍,积极探索利用公安、消防、武警等救援力量和专业化救援队伍为旅游安全救援提供服务的新机制。

推进旅游厕所革命。积极推广“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的市场化运行模式,鼓励引导专业化企业参与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维护,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对旅游厕所进行托管、维护。突出创意,鼓励各区县选取部分重点景区,打造现代化都市创意厕所示范点。到2025年,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区域的新建A级旅游厕所以上占比不低于60%。

建立“金熊猫”服务品牌体系。建立健全文化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实施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强化雅安“金熊猫”旅游服务标准宣传、推广培训,持续推进“金熊猫”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促使服务标准化工作与游客满意度测评相互融合,着力提升雅安文化旅游全行业接待能力与服务质量水平。推出“微笑雅安”“全民有礼”“旅游志愿者”“服务质量主题周”等主题活动,每季度开展“寻找最美微笑,走进服务明星”评选活动,树立雅安文化旅游软实力品牌,打造安全放心、友善好客的文旅消费环境,推动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

十、聚焦客源市场精准营销,扩大雅安文化旅游影响力

着眼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围绕展形象、树品牌、拉消费、促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推动国内宣传推广和国际合作交流再上新台阶,擦亮“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文旅品牌形象。

(一)全面推广“雅雅安安”IP品牌

推动以“雅雅安安”为IP的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全面应用。发布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并推广到城市改造提升、全域旅游、招商引资、对外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等各方面。鼓励在城乡公共场所、公共设施上设置“雅雅安安”文旅IP,推动“雅雅安安”IP形象进车站、进景区、上高速、上手机、上电视、上网站,用好抖音视频大赛、直播秀等新媒体宣传,策划热点营销和事件营销,将品牌意识渗透到雅安市旅游企业发展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

重点营销推广“雅雅安安”品牌形象系列。策划一套“雅雅安安”吉祥物体系、一部“雅雅安安”动漫宣传片、一首“雅雅安安”主题歌和一系列“雅雅安安”文创产品,将“雅雅安安”IP形象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作为旅游商品大力推介。借助举办“一会一节一赛”等大型节庆活动,推广雅安旅游吉祥物,提升雅安市文化旅游知名度和旅游形象认识度。

(二)做大做强节庆赛事品牌

举办“国际熊猫论坛”。依托中国·大熊猫文化联盟,推动国际会议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为展示雅安大熊猫文化、大熊猫保护成果和加强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打造国际会议和文化旅游国际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

做精“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依托雅安“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持续打造雅安茶文化品牌,全面推动雅安茶产业提档升级。

做大“大熊猫国际马拉松”赛事品牌。立足雅安环城赛跑、龙苍沟森林半程马拉松等赛事活动举办经验,根据雅安地方特色制定中长远期计划,培养或引进专业马拉松比赛和专业体育团队,考察遴选能够充分显现雅安自然生态环境的比赛线路,让马拉松赛事成为带动雅安经济增长的体育品牌,以城市名片的特殊身份可持续发展。

“大节相串,小节不断,季季出新,月月精彩”。举办红色旅游创意产品大赛、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和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一会一节一赛”,串联起各大主题节庆、论坛、主题活动等,衍生出系列新节庆、主题活动,赋予分主题,进行旅游节庆活动系列化运作,把规模和影响力小且比较分散的小节庆联系和整合起来。

(三)创新市场营销推广

广泛宣传“招客”。实施“天府之肺·熊猫故乡”品牌形象和“雅雅安安”文旅IP全面推广应用计划,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宣传推介雅安旅游产品。强化旅游智慧营销,利用好央视等媒体宣传营销,深化国内外大型旅游网站合作,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官网、微信、APP、高铁、地铁、航空、专题推介会等传播渠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合开展多形式、多维度的旅游宣传营销。以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开通为契机,适时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新型雅安旅游线路,适时开通天府国际机场到雅安旅游直通车,加强雅安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宣传推广力度。

立足成渝“引客”。每年制定“雅安引客”计划,对各市直部门、各县区进行考核。重点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美国道318川藏自驾客群、大熊猫国家公园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客群开展精准营销,策划实施一批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等季节主题旅游活动。政府主导编制《雅安文化旅游10大精品项目招商手册》,每年在成渝地区召开“中国·雅安文化旅游周暨精品项目招商推介会”。推进“雅安文化旅游一卡通”,实施周末休闲工程,组织开展文化旅游消费月、消费季活动。

面向国内“揽客”。进一步加强对“天府之肺·熊猫故乡”的宣传,借助各类媒体投放旅游公益广告、制作专题节目等,让“天府之肺·熊猫故乡”家喻户晓。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中国最美景观大道G318、川藏茶马古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为载体,开展省内跨区域旅游协作,实施资源共享、客源互送。进一步拓展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周边省市区的观光休闲、康养度假、自驾体验、文化科普等旅游市场。深度开发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等全国重点旅游市场。

提升入境旅游水平。围绕讲好雅安故事,发挥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作用,开展文化、体育和旅游交流,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深度融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游、大熊猫生态文化游、318/317 最美景观大道游、环贡嘎文化生态游、川西野生动植物生态游、144 小时过境免签城市游、博物馆和非遗旅游、四川特色美食旅游和攀西阳光康养度假游等四川省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提升市场主体发展入境游能力,支持企业参加重要国际旅展和境外营销推广活动。积极参与“安逸走世界·天府四川”、大熊猫文化旅游周、川灯耀世界、天府旅游美食海外行等重大境外推广文化活动,精准投放符合境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目的地、旅游演艺及特色商品。加强多语种、高等级导游人才培养与储备。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综合协调

加强组织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到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定期研究解决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单位)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推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 、重大政策落实落地,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强规划宣传和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跟踪分析评估规划执行情况,提高规划实施水平。各县(区)将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力争“十四五”期间成功申办一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每年选择一个县(区),确定一个主题,召开雅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创新办会方式,线上线下结合,精心策划举办会议会谈、文旅博览、产品展销 、投资洽谈、项目签约、开工开业、文化展演、论坛交流等活动,全方位展示雅安、宣传雅安、推介雅安。

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范文化旅游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重大案件督查督办。加强重要节点、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和暑期、黄金周、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市场检查,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整治文化体育和旅游市场秩序,开展不合理低价游、在线文化旅游企业违法经营等专项整治。建立线上线下联动、高效便捷畅通的文化体育和旅游投诉举报受理、处理、反馈机制。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的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文化体育和旅游安全责任体系。统筹抓好疫情防控,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适时调整文化和旅游场所防控措施,采用刚性管控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按照“预约、错峰、限量”和“三多两有”(一线服务人员要多、检测点位要多、入园闸机通道要多,有游客分流疏导场所、有应急隔离场所)要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

二、加大政策扶持

财政政策。用足用好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熊猫国家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各项政策,支持全市文化体育和旅游规划落地和重大项目建设。积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府引导基金等投资工具,支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投资文化和旅游领域。加大政府专项债券对文化和旅游领域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出力度。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丰富购买服务内容,创新购买方式,扩大承接主体范围。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统筹整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成功创建国家级(或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或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或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天府旅游名牌、国家(或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以及甲级、乙级旅游民宿等给予政策支持。

金融政策。发挥基金对文化体育旅游项目建设的引导作用,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文旅产业基金等投资各类文化体育和旅游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质押以及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业务。完善文化体育和旅游保险体系,引导保险机构在上级机构的统一组织下积极丰富保险产品种类。以金融服务为消费赋能,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推进改善文旅消费支付便利性、丰富消费信贷产品等工作。

土地政策。强化国土空间规划指导约束作用,统筹和综合平衡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的空间需求。将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所需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安排,保障文化体育和旅游重点项目和乡村旅游振兴项目用地。各类文化体育和旅游项目落地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等土地建设文化体育和旅游项目。加大城市更新过程中整理出的存量土地向文化和旅游发展用地倾斜力度,依法依规探索实行混合用地方式。对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确需使用建设用地的,探索实施点状供地。支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乡村旅游。对省重点建设项目库的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由相关部门进行“一站式”联合审批。优先保障天府旅游名县、名镇、名村的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用地需求,支持优先申报增减挂钩实施规划。

人才政策。坚持文化体育和旅游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制定引进高端文化体育和旅游人才、领军人才落户雅安的支持措施,建设雅安文化体育和旅游高端智库。建立特级、高级和金牌导游(讲解员)评选奖励机制,积极申报天府旅游名导。积极开拓文化体育和旅游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文化体育和旅游专业人才。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旅游带头人和管理人才省内外培训活动。与省内外高校和企业合作开设人才培训班,建设一支应用型文化体育和旅游精英人才队伍。

三、壮大市场主体

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或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或省级)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提升打创新驱动能力突出、企业聚集度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示范园区,推动文化产业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化,辐射带动区域产业协调联动发展。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推动传统技艺、传统美食、表演艺术等项目在园区聚集转化,支持开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主题为一体的文化和旅游综合体。

培育文化和旅游龙头企业。推动文旅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支持规模以上文旅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积极推进国有文旅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实施文旅优秀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用好各类文化体育和旅游投资基金,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旅战略投资者和运营商。鼓励文旅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等方式,进行股权投资和资源整合,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中小文旅企业向专业、精品、特色、创新方向发展。鼓励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工商业界人士、艺术家等投身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支持开发民宿、建文创基地等。

四、推进多规合一

加强与市、县(区)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对于重点建设的文化旅游项目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确保文旅发展空间格局与各类用地规划的协调统一。优先保障重点区域、重大文旅项目的建设用地和规划空间,为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发展。

强化与大熊猫国家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探索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把文化旅游规划的建设内容纳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等各类规划。促进规划与体育、水利、交通、农业、林业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规划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雅安文旅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加强产业融合指标体系建设、数据监测与动态反馈,提升规划实施的法律效力,并建立文旅融合发展实施评估与监督实施机制。

五、抓好生态保护

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积极构建“三屏九带二十四点(块)”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禁毁林开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完善土地保护补偿机制。大力推进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着力开展脆弱地区生态修复行动,提升公众水保意识,加大生态修复力度,防止水土流失。

统筹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大力推进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的保护体系,实施大熊猫、珙桐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作,加强野生动植物繁育和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完善大熊猫放归基地、珙桐种植基地等建设。加强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大相岭自然保护区、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羊子岭自然保护区、二郎山森林公园、夹金山森林公园、龙苍沟森林公园、灵鹫山-大雪峰风景名胜区、牛背山景区和宝兴硗碛水库湿地公园等区域的生物动态监管力度,尽可能保持区域原始风貌,适度改进配套设施,增强区域生态承载力。在上级统一安排部署下,大力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贯彻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坚持公开公示制度,让林农充分享有知情权、收益权;完善惠民社保“一卡通”兑现方式,严格资金管理,确保补偿补助资金安全有序运行。

附录1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环境影响分析

一、不良环境影响预测

自然环境方面,规划实施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工程项目建设扬尘、车辆尾气和餐饮废气,随着绿色技术的深入研发与大力倡导,及绿色交通设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大力推广和应用,严格执行达标排放,文化和旅游发展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将逐年减少,其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较小。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项目建设时期产生的废水以及住宿业和餐饮业经营产生的生活废水,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经过妥善收集、处理后对区域地表水的影响较小。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项目施工作业噪音、旅游车辆运营噪声和游客人群噪声,加强噪声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规定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噪声影响范围较小,可以满足相应区域噪声控制标准的要求。对固体废物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游客和景区服务人员的生活垃圾,随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的提升,文化和旅游发展产生的固体废物垃圾可以得到妥善处理或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生态环境方面,文化和旅游项目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动植物、水土流失、景观破坏等方面,文化和旅游活动设计可能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众多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和脆弱区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采取林地、绿地建设,全面推广、普及节能减排技术,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加强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等有效防控措施后,可将影响降到最低。社会环境方面,规划的实施更多是有利于促进各地的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等,对改善社会治安状况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也可能会导致区域产业结构不平衡和区域经济发展不稳定,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古村古迹等产生不利影响。整体上,社会正效益远远大于负效益,且在通过具体项目实施之前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进行社会风险评估等措施,可将社会稳定风险降到最低。

二、资源环境承载分析

本规划实施中涉及的文化和旅游活动及工程项目耗用水资源量较少,对水资源产生的压力较小,全市水资源完全可以满足文化旅游发展的用水需求,也可以容纳文化和旅游发展产生的污水量。规划实施后因文化和旅游相关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小,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在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全面约束下,尽量利用原有景观、保持原有生态,合理利用土地建设文化和旅游项目。各旅游景区在做好对游客的引导、加强景区管理、做好动植物保护的基础上,生物资源可以承受旅游活动带来的影响。综上,水、土地、生态、环境等资源环境要素可以承载本规划实施。

三、规划衔接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是在国家、四川省政策指导下编制的文化和旅游业五年发展规划,对标了国家、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精神和要求,规划总体思路方向与国家、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内容相符合。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发展新格局以及规划内容与《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雅安市委关于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的思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本规划充分衔接了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规划、水安全保障规划等专项规划,符合各相关规划中的限制性要求。

第二节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一、严守生态安全底线

严格控制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规划实施全过程。对规划涉及的主要景区及重要建设工程建设与运营严格落实《雅安市生态保护红线方案》要求,项目选址前依法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尤其作为生态功能重要区、生态敏感区与脆弱区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明确项目的实施可能产生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综合分析区域的生态环境对文化和旅游开发的承载能力,提出可行的生态恢复和污染防治措施建议等。在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动植物特性及受影响程度不同,分类分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加强国家珍惜动植物及区域特有动植物保护,交通选线避开有珍惜动植物生长的区域,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合理规划临时占地和施工材料运输路线并及时恢复临时占地。依法执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相关管理办法和要求,加强与规范管理,落实主体责任,不得在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区域内从事文化和旅游开发活动。文化和旅游项目运营期,加强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文化和旅游企业污水、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治理,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废气净化、污水等设备升级改造,各类污染物分类收集、处理处置,严格执行排污许可限值和环境管理要求,严禁私排乱排污染物。科学评估景区游客最大承载力,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倡导文明旅游,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和教育,有效规范游客活动。

二、强化社会公众参与

畅通政府决策部门与群众沟通机制,促进规划顺利实施,相关旅游项目建设前,采用问卷调查、网络征集、报纸宣传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当地公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公众能够尽早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文化和旅游开发规划内容履行其知情权和发言权。

三、加强事后跟踪监测

规划审批通过开始实施后,制定跟踪监测计划,对文化和旅游开发及游览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等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对环评过程中未预测到的环境影响进行及时治理,并进一步修改环境影响预防措施。

四、畅通多部门联动与信息共享渠道

强化文化和旅游、交通、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畅通部门、企业、专家信息互通渠道,加强多方面交流合作和信息共享,指导帮助规划中重点工程项目合法合规落地实施。

第三节 综合结论

规划发展思路符合国、省、市重大政策、规划要求,规划目标和空间布局合理,规划重点任务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规划和环保要求。

虽然规划实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通过深入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严格监督执行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方而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后,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影响程度是可以接受的。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全市资源与环境完全能够承载规划实施需求,规划合理、可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