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云峰禅林

来源: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1-12-06 09:57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我家马耳初彩霞,昨夜微霜板桥斜。杳杳钟声穿林过,一湾碧水映袈裟。”这是民国年间一个文人游云峰寺时的“信口占”,信手拈来的即兴之作,格律对仗是否合规姑且不作评论,其言辞流畅、旷达,颇有意境,道出深山古寺的静美气息与悠悠禅境。

千百年来,人们朝拜云峰山这座中国西南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辟支佛道场时,敬香礼佛之余,往往喜欢在寺内茂林中流连。视野苍然之间,多为珍贵树木。其中最为称奇的是山门前石梯旁的两株最大的桢楠古树,树龄逾1700多年,树干粗大,要七八个成年人方能合围,树冠如盖,庇荫脚下的土地。古桢雄踞云峰,历经风雷雨雪,识尽世间沧桑,堪称神树,被世人称为桢楠王。2018年,这两株桢楠王被国家林业部门评为中国最美古树。

人言“德不孤,必有邻。”植物界也是如此,树王旁边,两株香杉苍然劲挺,树高二十多米犹如两炷高香敬献于佛殿之前。据老人传讲,唐朝时候,有一高僧从云南鸡足山前往峨眉山朝拜,经过此地种下一对香杉和两株菩提树。第二年,高僧云游归来,见两株香杉全活,一株菩提树长势喜人。高僧据此判断云峰之境属灵山宝地,遂不回鸡足山,从此驻锡云峰。这两棵香杉,也成了杉中之王,惜乎其名被桢楠王所掩。

一树封王,群木朝拱。云峰寺片区,拥有各种古树三百多株,挂牌保护的珍稀古树就有两百株左右,古楠占了多半,无意间成为中国最大的古桢楠群落。树之所以封王,林被冠以美誉,不仅在于它的古老,更在于它的名贵。历史上,楠、樟、梓、椆并称为四大名木,而楠木被冠以其首,足见人们对楠木喜爱程度有多高。桢楠也称金丝楠,是中国特有珍稀树种,木质堪与红木媲美。桢楠主要产于中国四川、湖北西部、云南、贵州及长江以南部分省区。《博物要览》中记载“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楠木至美者”。据记载,在所有的金丝楠木中,四川的金丝楠材质最佳,明清以来就是皇家尊享的建筑用木和高档家具材料,在宫殿苑囿、坛庙陵墓和著名庙宇建筑中广泛应用。不过,自古皇家推崇之物,民间也会效仿成风,大户人家,不敢用此木造高楼大屋,但做点桌椅床柜也是寻常。雅安这带,但凡家底厚实的,都拎得出几件楠木家具。如此一来,金丝楠木的遭遇就惨了,早在清代,桢楠就变得一木难求。云峰禅林能够存留下数以百计的桢楠古木,已是人间奇迹了。

苍苍古木如翠云绕绕,祥卧云峰半坡,每每走近,风清气润,幽凉顿生。明清以来,云峰楠林就是邑内一大景观,也是人文云集之地。来往官宦、富商以及风雅之士,都会到此游历,也是地方文人吟诗作对的雅集场所。明崇祯年间荥经县令张维斗写过一篇《太湖寺记》,其中写道寺内包括古桢楠在内的禅林景象:“……各树轮囷( qūn)虬蟠,插环纠缪,木皮皱起,色泽黯霾。旋陡石梯入山,凡苍楠似揖前迎矣……寺前古楠参天,遮云翳日,炎时遇此,更觉萧萧有林下风。”可见,在明朝时期,云峰禅林早已自成规模,声名远扬。

十多年前,央视国宝档案室制作组来到荥经县,专门摄制藏在云峰山中的植物国宝金丝楠木。“国宝档案”连续两期播放宣传后,云峰山古桢楠林愈发声名大噪。

禅林中,除桢楠以外,还有银杏、樟、柏、杉等历经岁月洗礼的古木。古银杏主要分布在寺院左后区域,计有十余株,都是高达数丈树径粗巨的古木。每年秋天,银杏果实成熟掉落在地,引得周边乡亲纷纷捡拾,是炖制鸡烹饪肉的上品佐料。银杏叶子泛黄之际,山风拂过,漫天金扇翩飞,自成佳景。

寺院后面,以前还有一株千年菩提树,就是云南鸡足山高僧所植,长得枝繁叶茂,高与庙前的大桢楠树相当。那时,小孩子们一到秋天便树下捡菩提果,拿回家给大人做洗衣服用,和肥皂的效果一样。尤其是那漆黑而油光闪亮的果核,非常坚硬,不易腐烂,与活人的眼珠一样,庙里的好多菩萨眼睛珠珠就是用它安装上的。要是用烧红的铁丝转上洞,穿在绳子上串起来,便是非常漂亮的佛珠串,也是很美丽的装饰品。可惜“文化大革命”时,菩提树被砍掉了!

“胜地花开香雪海,妙林经说大罗天。”密林深处,鲜花随着季节开放。花树有黄葛兰、山茶花、紫荆、羊角(即大杜鹃)、桂花、腊梅、红梅、黑壳兰等。还有不少的草木鲜花和多种兰草。花草中最珍贵的要数古桢楠树上长的朱兰了,它开的兰花是鲜红的颜色,可惜在“兰花热”中被人偷走了。

世外仙山,禅林并不孤寂,它是众多鸟儿栖息的乐园。林中有老鹰、老鹳、喜鹊、黄莺、铁老鸦、黄鹂、画眉、红豆雀、竹鸡、斑鸠、野鸡、啄木鸟、山喳、白头翁以及许许多多看得见,叫不上名的小鸟。它们有的随着季节到林中筑巢繁衍生息,有的终年栖身林中,因此林中一年四季虫声唧唧,鸟语啾啾。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川军阀刘文辉每到夏天,常来云峰山避暑,他和警卫队就驻扎于云峰寺中。一天夜里,一个士兵在吸完自卷的叶子烟后,将未完全熄灭的烟头随手一丢,凑巧扔到一棵大桢楠树底下。因为树龄大,中间朽空,掉下的树屑干燥易燃,而中空的树干便有了烟囱吸烟助燃的作用。烟头引燃木屑,火势从树洞中直蹿上顶。熊熊大火,树高无法扑救,等火熄灭后,枝繁叶茂的大树,已然枯焦。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只是起火原因变成为士兵偶然发现树洞中有一条大蛇,便想用烟火将其熏出,没想到酿成大祸。结果都是一样的,树遭受灭顶之灾。刘文辉知晓此事后愤怒异常,狠狠惩处了肇事的士兵。刘文辉是佛门信徒,手下烧毁桢楠古树,心中不安,于是捐了一百银元,专门撰写了心经,请人镌刻于寺前石头上,以泯心中罪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见的文辉石刻了。石刻在仙缘桥头的澄心岩上,一通红砂石碑,左侧起首刻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甲戌仲夏大邑刘文辉敬”。后边是用工工整整的楷体书写的《心经》全文,字迹清晰,时间是公元1934年,当时刘文辉是国民党二十四军军长,后来成了西康省主席。看似只是一个石刻,但刘文辉此举,非常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相当于是向军民郑重宣告,对保护树木的重视。刘文辉主政西康省的十多年间,再未有过类似事件的发生。在此事发生二十多年后的1959年,已经65岁的刘文辉被任命为林业部部长,与树木又重新结缘。在冥冥之中,历史让此事件有了一个更美好的结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