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30号提案 答复的函

来源: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5-10-28 15:01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陈正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度挖掘大熊猫文旅资源,高水平建设大熊猫旅游重要目的地的建议》(第3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是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走好转型发展之路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省委重大使命,推动雅安能级之变、开放格局之变、战略位势之变的现实需要。市委、市政府鲜明地将“一地”建设放在现代化雅安建设的引领地位,聚焦世界大熊猫文化发源地超级IP,扎实做好“熊猫+旅游”大文章,构建“旅游+产业”新格局,聚焦主线、突出特色、产业赋能、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推动文旅兴市。

一、关于“平衡旅游特色布局,持续保护生态环境”的落实

围绕市委“一区一地引领、两轴三圈联动、县域重点突破、全域协同共兴”的发展战略,在《雅安市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基础上,完成《雅安市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规划》编制,全力构建大体验、大研学、大度假三大产品体系,平衡旅游特色布局,持续推进资源保护与开发。一是以中心城区为体验核,按照建设大熊猫文化特色景区型城市思路,打造以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碧峰峡景区、熊猫生活城为核心的熊猫文化大体验产品。二是整合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宝兴、天全、荥经、石棉五大入口社区,联动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碧峰峡景区,构建科研+体验+守护、溯源、和谐、探秘、放归的“1+1+5”熊猫生态大研学产品体系,推动1处社区地标、1套特色课程、N个拓展点位的开发,打造最具国际研学范的“熊猫大本营”。三是立足山水环境和文化底蕴,突出全域度假资源特色,构建世界茶源、温泉颐养、贡嘎揽胜、阳光康养、森林避暑的熊猫家园大度假产品体系,推动打造最具雅安山水韵的“熊猫后花园”。四是构建保护与开发模式,在规划层面将雅安全域划为核心保护圈层和文旅融合圈层。其中,核心保护圈层即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落实高水平保护,严守生态底线,最大限度限制人为活动,引导开展经过批准的科考、科研等活动;文旅融合圈层即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和以外区域,在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主客共享、绿色发展的前提下,推动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引导开展自然研学、文化娱乐、休闲度假、配套服务等活动。同时,加强与川农大、西华师范大学、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国家动物博物馆合作,加强景区动物疾病防控与救助,成立“大熊猫学院”,搭建大熊猫及伴生物种、栖息地保护、国家公园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促进大熊猫保护研究和大熊猫文化交流传播。

二、关于“完善标准与配套,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落实

一是塑造“金熊猫”服务品牌,聚焦让游客省心、开心、暖心、放心、顺心“五心服务”,统筹交通保畅、停车保障、柔性执法、志愿服务等,制定“金熊猫”服务保障工作方案,规范服务举措,统一服务标准。同时,加强行业规范引领,积极开展从业人员服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今年以来已组织40名以上酒店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50名以上星级酒店一线从业人员开展市内外跟班实训,切实提升一线员工服务水平,提档服务质量。二是推广“金熊猫”旅游服务质量等级标准,印发《雅安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关于开展2025年雅安市“金熊猫”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年度“金熊猫”旅游服务质量评定,目前已完成企业初评,初步统计全市景区、酒店、餐饮等市场主体参评金级单位16家,银级单位20家,铜级单位18家。三是开发特色餐饮,按照一县一味道、一文创、一非遗,集成8个县(区)特色餐饮,打造熊猫绿岛街区,形成“一站式”消费新场景,自2024年8月开街以来,街区获评省级“蜀里安逸 不夜天府”消费新场景,接待游客900余万人次,实现街区营业额近2000万元。四是完善住宿配套,推进“熊猫雅宿”扩容提质,出台雅安地方旅游民宿和旅游民宿集聚区地方标准,启动旅游民宿地方立法工作,今年来已新增旅游民宿10家,全市旅游民宿达284家;推进星级酒店创评升级,发展星级酒店14家,积极指导皇冠假日酒店开展五星级旅游饭店创建相关工作,指导七星园酒店创建金树叶绿色旅游酒店。五是完善交通设施,健全“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建设,推进全市景区外联道路提档升级,目前全市现有1个5A级景区二级公路(S105),22个4A级景区中19个已通三级公路。整合农村短途客运资源,开通碧峰峡、蒙顶山假期景区专线,推出喇叭河、龙苍沟、王岗坪景区旅游直通车,全面提升火车站至大景区交通便捷度。六是开发熊猫主题文创,推进大熊猫、茶等城市“IP”形象产品、“雅安有礼”品牌产品开发和制作,其中雅安城市茶咖杯斩获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航海簪花镜、夹金山小夜灯、安雅书本小夜灯等14件产品荣获2024四川特色旅游商品金奖、重庆市渝中区第三届文创产品大赛特别奖等奖项。已开设“雅安有礼”文创旗舰店、小红书线上店铺,完成16个线下展销点位布局。七是优化文旅服务环境,建立实时游客反馈机制、投诉“315”极速受处理机制和“首接”责任制,对旅游投诉举报30分钟内响应、1小时内处置,切实做到“五星服务”,推动“首接”单位必须受理、必须“闭环”管理,全面提升文旅服务环境。

三、关于“攻坚融合产业资源,确保多方资金投入”的落实

一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联合市财政制定《雅安市市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及政策激励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由财政、文旅部门联合加强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及政策激励专项资金使用程序,确保资金合理流向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出台《大力推动文旅兴市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在雅发展文旅产业,对在雅打造文旅品牌、培育文旅新业态、开展文旅新营销的主体予以政策奖补。二是深化文旅融合,深度挖掘以大熊猫文化为主的“五大文化”,新建非遗工坊11家,打造民俗节庆之旅、文化体验之旅等8条非遗精品旅游线路。三是推动农旅融合,打造休闲农业点位16个,推出芦山思延镇青衣芸谷、荥经五宪镇鲟梦田园等乡村旅游点位11个,“雅安山地秘境探寻之旅”“雅安非遗美食品鉴之旅”2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四是强化工旅融合,紧扣特色产业,打造工旅融合示范样板,跃华茶业被成功认定为精制川茶标志性产品链主企业,川矿记忆陈列馆成功申报四川省2024年工业类博物馆建设重点项目。五是提升城旅融合,完成中心城区城市旅游业态提升规划,夜游青衣江点亮城市夜经济,升级打造正黄商业步行街、熊猫绿岛文旅特色消费街区、名山甘露坊文化街区等高品质特色消费街区,熊猫绿岛成功入选全国儿童友好公园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六是实施交旅融合,打造318自驾大本营公路旅游产品,入选全国“2024年度交通与旅游融合创新项目”,完成S104线提档升级,为全省三山旅游环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路景融合成为新亮点。

四、关于“打造特色熊猫品牌,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的办理

一是积极筹办重大活动。持续开展国际国内大熊猫主题系列活动,让雅安大熊猫文化发源地IP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国际层面,参加欧盟举办的“茶和天下·雅集”主题文化对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第九届大熊猫与自然电影周、两岸电影展—台湾电影展、法国埃斯佩莱特市与宝兴县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纪念活动、中法建交60周年暨大熊猫科学发现155周年国际青年大熊猫溯源之旅活动、旅日大熊猫香香“探亲之旅”、欧洲旅行商来华踩线、中泰大熊猫溯源国际旅游活动等主题活动20余次;国内层面,高质量筹办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安逸四川 雅安之夜”宣传推广活动、郎朗钢琴演奏会、“环茶马古道”雅安公路自行车赛、2024雅安雨城半程马拉松赛暨“跑遍四川”(雅安站)等活动40余次。二是丰富大熊猫文化传播载体。编制中国大熊猫文化标识丛书《渝雅萌宠 传奇新星》《传奇姬姬 世界萌宠》等系列书籍,出版《四川画报》雅安形象专刊(中英双语),摄制《大熊猫故乡的中法情缘》(Tracing origins of "panda bond"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主题纪录片、《从雅安走向世界的“国礼”大熊猫》微纪录片,创作歌曲《熊猫》MV,加强大熊猫文化传播。三是持续推进新媒体营销。以头部网红带动,壮大新媒体宣传矩阵,开展“熊猫邀您来雅安”等线上活动,通过抖音、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发布图文、视频近3500条,浏览量超3000万人次,曝光量达9亿人次。参与成龙主演电影《熊猫计划》摄制,该电影大陆累计票房突破3亿元,观影人次超862.5万人次;联动浙江杭州《手艺人大会第2季》、芒果TV真人秀《旅行任意门》等综艺节目,借势电影达人、综艺名人,形成有力宣传。

下一步,我局将深入推动《雅安市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规划》落地,持续完善“熊猫文化大体验、熊猫生态大研学、熊猫家园大度假”产品体系,推动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竞争力、带动力、供给力和知名度、满意度“三力两度”不断提升。同时,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3周年、生物多样性日等时间节点,持续筹备举办大熊猫相关特色活动,加强与川农大等高校、大熊猫保护研究机构及国际友好城市合作,强化大熊猫及其伞护下的动植物保护力度,深化大熊猫文化国际传播交流,持续擦亮“安逸四川 绿美雅安”品牌,推动“一地”建设出色出彩,助力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