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聚力做靓“一地”的建议》(第132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是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走好转型发展之路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省委重大使命,推动雅安能级之变、开放格局之变、战略位势之变的现实需要。市委五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将“一区一地引领”作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向指引,高质量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
一、关于靓品牌,“一盘棋”抓规划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率先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地方规划编制。在全省率先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十四五”规划》,以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宗旨,突出“熊猫故乡”品牌特点,因地制宜指导各县(区)完善科研、教育、体验等综合功能布局。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正在牵头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6+1”专项规划》,我市将积极争取更多内容进入省上规划统筹,并将进一步对接专项规划,编制具体实施方案,指导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保护与开发,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从生态共同体到生命共同体的转型升级。
(二)高质量编制“一地”建设规划。将“一园”作为“一地”建设的重要载体,“一地”作为“一园”建设的金字招牌,“一盘棋”统筹建设。围绕“世界级”“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三个关键词,编制《雅安市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规划》,提出大体验、大研学、大度假三大产品体系,构建一对世界级熊猫明星组合、三大熊猫国际游线、四大熊猫主题国际文化名片、十大熊猫旅游亮点的“1+3+4+10”品牌体系,构建“一地”建设指标清单、项目清单等,推动大熊猫文旅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大对标、大升级,促进雅安大熊猫文旅真正具有全球吸引力。
二、关于求突破,“一起上”提质效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促进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023年以来,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0.56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2.81亿元,加快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县保护管理设施、大熊猫国家公园天全县配套基础设施雅安北郊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等20个项目建设。推荐44个文旅项目申报2024年第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总投资178亿元,债券资金需求41.53亿元。以筹办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积极争取配套活动全省数字文旅大会补助150万元、王岗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奖补150万元。二是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根据国省项目投资投向,谋划2024—2035年“一地”建设项目149个,计划总投资1893.07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60个,政府+企业投资项目44个,企业投资项目45个。完善项目基础信息,匹配项目成熟度,编制“一地”招商项目储备手册,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动项目建设和运营。三是统筹重大项目建设。2024年推进“一地”建设项目63个,年度计划投资103.02亿元,1—3月完成投资35.16亿元,投资完成率达34.13%,超时序进度9个百分点。全力推进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23个控制性项目和48个全域提升项目建设,重点督促推进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318·川藏线零公里自驾游大本营、碧峰峡景区提升等项目,力争6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实现“小切口、大突破”,“小展示、大效果”。
(二)全面提升配套设施。持续推广运用“金熊猫”旅游服务标准,引导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品质,2023年雅安“金熊猫”旅游服务标准化案例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标准化示范典型经验。近期,我市还将以承办2024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环节,全力推动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补短。一是着力提升“雅安味道”。以“老字号”地方餐饮、非遗美食为代表,围绕“一县一特色”,推出雅鱼宴、砂锅宴、土司宴等“雅安味道”组合。荥经已以国道108沿线美食串联特色旅游景区,制作108美食地图,推出“美食+旅游”产品。正加快推动中心城区熊猫不夜城、正黄啤酒广场、名山茶马古城等设施完善,打造特色美食街区。二是培育壮大“熊猫雅宿”。正指导皇冠假日酒店、正黄希尔顿逸林酒店按五星级标准酒店进行提升。已打造旅游民宿180家,创建国家级甲级旅游民宿1家、天府旅游民宿1家,正制定旅游民宿、旅游民宿集聚区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推进乡村民宿促进和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引导旅游民宿品质提升和聚集发展。借全省文旅大会筹办之机,已组织开展中心城市酒店民宿服务技能提升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三是优化建设旅游交通。已编制全市旅游交通规划,推动4A级及以上景区全部通三级以上公路,推进重要通景公路景观化打造,打造特色旅游风景廊道。正加快推进S104提升改造项目,实施全省文旅大会考察线路沿线交通基础完善和景观打造,全力提升旅游交通便捷度。四是提升打造精致雅景。将景区提质纳入对县(区)考核,推动碧峰峡等A级景区提档升级,促进景区丰富体验场景、迭代更新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推进蒙顶山、王岗坪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以创促建。五是开发推广“雅安有礼”。制定“雅安有礼”品牌全案提升方案,完成5款城市伴手礼设计稿,开通抖音商城、游雅安等平台线上商店,落实13家线下单位长期展销,正筹备建设“雅安有礼”品牌旗舰店。积极鼓励4A级及以上景区、重点文化文物单位、旅游商品企业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经营、销售。六是推动智慧旅游发展。推进“一平台、一中心、两基地、多领域”金熊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大熊猫自然博物馆AR、VR体验项目建成投运,成为城市亲子旅游新热点。正加快雅安数字文旅沉浸式体验中心、智慧文旅大数据应用孵化展示基地、318自驾游智慧文旅体验基地等建设,力争在今年全省文旅大会和全省数字文旅大会召开期间予以呈现。
(三)全域打造生态品牌。突出生态优势,大力推进“熊猫+旅游”“旅游+产业”,加快资源价值转化。一是构建大熊猫文旅产品体系。编制“一地”规划,深挖世界大熊猫文化发源地超级IP内涵,构建在满城烟火中感知熊猫的熊猫文化大体验,在国家公园中探秘熊猫的熊猫生态大研学,在山川林海中偶遇熊猫的熊猫家园大度假三大产品体系,加快熊猫生态品牌、文化品牌价值转化,壮大熊猫经济。二是提升景区发展合力。充分发挥景区联盟作用,以“雅安旅游一卡通”运营为抓手,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截至目前,“雅安旅游一卡通”新增签约98家优质文旅服务单位,累计销售8万余张,带动消费超6200万元,实现景区抱团发展、延长消费纵深、提高综合收益的良好效益。三是加力景区聚集发展。制定印发《大力推动文旅兴市的实施意见》,鼓励推动碧峰峡景区、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连片建设大熊猫体验旅游精品等区域产品开发,以点带面,发挥景区聚合效应。编制《雅安市中心城区城市旅游业态提升规划》,以中心城区为主要范围,辐射碧峰峡、蒙顶山、周公山等周边景区,依托大熊猫文化和茶文化两大国际IP,打造熊猫休闲消费、茶文化体验等组合产品,全力提升中心城区旅游吸引力,促进“引客入城”“留客在城”。四是积极举办大熊猫文化交流活动。聚焦“让雅安大熊猫走出中国、走向世界”,2023年以来已开展大熊猫与自然电影周、“茶和天下·雅集”主题文化对外交流、法国埃斯佩莱特市与宝兴县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纪念活动、中法建交60周年国际青年大熊猫溯源之旅的国际国内大熊猫文化交流活动20余项。正打造“金熊猫”体育赛事品牌,规划“向熊猫出发”全球赛事、百年追寻·戴维足迹国际越野赛、熊猫音乐节、世界大熊猫发现日等活动,通过活动号召力和影响力,让世界认识雅安。
三、关于盯目标,“一起干”做示范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打造“旗舰物种保护示范区”。一是持续开展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探索形成“重点实验室+野化放归”的迁地保护科研转化模式,连续14年开展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放归数量全国第一,大熊猫迁地保护科研成果为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了“雅安经验”“雅安样本”。2023年成功放归大熊猫“倩倩”,实现了大相岭山系大熊猫野化放归零的突破。二是常态化开展巡护监测。布设红外相机1098台,落实护林员960余名,设置巡护样线805条,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网格化巡护网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监测巡护队“国家公园优秀团队”荣誉称号。三是持续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及受损栖息地修复。启动全国唯一、总投资5亿元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项目,拖乌山、泥巴山、二郎山生态廊道建设成效明显,完成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受损栖息地专项调查,修复受损栖息地800余公顷。四是探索建立国家公园综合执法体系。建立全省首支以“熊猫警察”为主体的基层综合执法大队,落实编制,实体化运行。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综合执法等5项国家公园改革举措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二)打造“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一是建立社区共建共管共享利益协调机制。创建国家公园+政府+在地居民的“NPL”园地共建模式,推动五个县级共建共管共享委员会实体化运行,引导入口社区居民竞聘公益岗位、发展民宿产业、参与公园管理,形成保护、利用、发展良性循环的园地共建共管体系。二是积极推进林草碳汇交易。出台《雅安市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工作方案(2022—2025年)》《雅安市2023年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工作任务清单》及《关于加快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工作的5条措施》等文件,在全省率先设立县级“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探索出“生态银行”等合作模式,完成全省首个造林碳汇交易,形成“绿而美”到“绿变金”的有效实践。
(三)打造“生态教育展示样板区”。发挥大熊猫伞护下的生物多样性优势,大力发展“熊猫研学”,推动生态教育展示。规划构建以碧峰峡为窗口,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五大入口社区为支撑的“1+1+5”大研学产品体系,发展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DC未来国际营地、熊猫西游等研学机构13家,培育研学导师70余人,推出“走进国宝世界 探秘熊猫文化”等20余条精品研学线路,推动打造中国大熊猫文化研学第一市。目前,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营地)被评定为“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六大自然教育基地”,首个研学品牌“熊猫西游”被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授予大熊猫文化传播使的光荣称号,荣获大熊猫文化奖。
(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范区”。一是构建圈层发展模式。按照“核心区严格保护、一般控制区特许经营、公园外围绿色发展”的“三圈层”发展模式,以“园旅”融合推进“人猫共融、和美共生、和谐共进”。二是深入推进共建共管中心实体化运行。建成县级共建共管中心2个,成立县级、村级共建共管委员会74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共建共管中心实体化运行。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试点,设置生态管护和社会服务岗位,着力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9年,被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授予“园地共建先行区”。三是差异化推进入口社区打造。突出“溯源”“探秘”“放归”“和谐”“守护”主题,深挖大熊猫文化内涵,差异化推进五大入口社区建设,促进大熊猫生态、文态、业态“三态融合”。大力发展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精品民宿等新业态,培育市场主体230个,2023年五大入口社区接待游客约1200万人次,促进当地居民的致富增收。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坚持保护优先、错位发展,紧扣入口社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两个建设重点,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一批亮点示范,助力擦亮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品牌,打造出色出彩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第一市。同时,加大向上汇报争取力度,呼吁上级尽快理顺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基层机构,推动雅安片区工作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二)持续强化项目建设保障。对照中省预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加大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力度。聚焦筹办2024年全省文旅大会重要阶段任务,围绕世界大熊猫文化发源地超级IP、五大片区全域旅游发展、中心城区旅游功能提升、旅游交通提升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和建设力度,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三)全力打造品牌产品。充分用好大熊猫国家公园这一关键载体,立足大熊猫、茶两大超级IP和名山大川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全力培育打造熊猫文化大体验、熊猫生态大研学、熊猫家园大度假三大核心产品。加快提升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开发一批精品文创产品,培育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智慧旅游等文旅业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宣传营销推广。以“雅安旅游一卡通”为抓手,深度整合雅安各项旅游资源,设计推出更优质、高性价比的旅游产品,提升市场吸引力。积极与大熊猫等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等相关国际组织、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加强雅安大熊猫文化输出。抓住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承办全省文旅大会等重大契机,争取国省平台支持,创新策划开展环茶马古道·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和体验,提升雅安知名度。